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和房車回古代》第70章 商國大災
  第70章 商國大災
  兩天之後,生鐵澆淋法成功,竹山城成功研究出了蘇鋼。

  三天之後,竹山城的第一把馬刀被打製了出來,而且這把馬刀是近似現代的打製,寬背薄刃,刀身比較沉重,這樣有利於增大砍劈的力度,刀刃鋒利,帶有刀尖和血槽,這樣除了能完成削、劈、砍等動作之外還可進行刺、戳等功能,往往刺、戳更能使敵人很快的喪失戰鬥力,血槽的作用不在於放血,主要作用在於如果刀身沒有血槽在刀刺入人體後由於肌肉劇烈的收縮,使拔刀變得很困難,但是加了血槽後可以使肌肉與刀身之間產生一個縫隙,這樣空氣進入肌肉,容易拔刀進行下一個戰術動作。

  這第一把馬刀被余夏給收藏,跟著竹山的武器開始大規模的出來,最重要的是,騎兵手握諸葛連弩也被製造了出來。

  跟著後面鋼甲鋼槍等等很多的武器都被製造了出來,一時之間大大的增加了竹山城的力量。

  大概到了11月,余夏的竹山軍隊,已經從一個旅變成了一個師,人數達到一萬人,由三個竹山旅和一個虎賁團組成,竹山旅是竹山城的製式軍隊。

  但是虎賁團則是余夏的個人衛隊。

  是一支騎兵,一人雙馬,每人的配備是鋼甲一套,手握諸葛連弩兩把,馬刀一把,鋼槍一支,漢長梢弓一副,箭支三十,可以說武裝到了牙齒。

  裡面的衛隊人員也都是余夏最忠誠的人,團長馬直,副團長林義俞,那都曾經老戰士,這是林正平親自選出來的,這一千人的余夏近衛團,絕對是竹山城最高的戰力。

  “下雪了公子,下雪了!”

  十二月的某天,余夏躺在溫暖的房車中睡覺,雖然余夏在竹山城已經有了很豪華的住處,但是余夏還是習慣睡在房車中,也不知道為什麽.好像睡在這裡余夏會感覺心安。

  一聽到下雪,余夏第一時間就看向了窗外,果然窗外是雪花飄飄,這讓余夏微微一笑,跟著再次倒頭睡下。

  而和余夏同一時間,劉楊的妹妹也大聲的在自家門前喊道:“大哥.二哥,下雪了,外面下雪了。”

  只見此時的劉揚妹妹身上嶄新的一件花格子棉襖,要知道這棉襖以前可是沒有人能穿得起的,冬天的竹山人基本上都是貓在家中一動不動,連門都不敢出,哪裡現在,竹山城的大街上到處都是人。

  “快點回來.小心將你的花棉襖給弄濕了!”劉揚娘一聲大喊。

  跟著劉揚妹妹這才蹦蹦跳跳的回來,不過,等回來之後,劉揚妹妹就來到客廳中的一處爐子前,拿起一顆已經烤好的紅薯道:“我最喜歡吃紅薯了,不過,唯一不好的就是,吃多了放屁太臭!”

  “哈哈.!”劉揚的二弟從樓上走了下來,一身嶄新的黑色棉襖道:“就你這樣還想進換購所,吃這麽多紅薯,一個屁,整個換購所的戰士還不都被你個熏暈了。”

  “你壞蛋你不也喜歡吃,小心將你師傅給熏暈,不教你怎麽煉鋼,你哭都來不及。”劉揚妹妹反唇相譏。

  這個時候,劉揚的爹走了出來‘哼’了一聲道:“大早上的就在這裡吵,給我聽著,公子現在還沒有種植大米,所以大米會越來越少,我們要盡量的多吃土豆和紅薯,為公子省下大米,大米要留給軍隊吃。

  沒有軍隊就沒有竹山的安全,知道了沒有,要是讓我知道,這段時間,你們兩個誰敢打全米飯的飯,看我不打斷你們的腿,好了都圍著爐子坐好,吃完早餐就去上工。”

  “是爹.!”跟著一家人開始圍著爐子開始吃番薯和土豆。

  這個爐子就是和東北那地方用的一種爐子很像,可以取暖,燒水,做飯很有用,煤用的就是蜂窩煤,余夏在竹山找到了煤礦,一爐子蜂窩煤很便宜,爐子可以一天生到晚,一根大鐵管將一氧化碳給排出房外,安全又方便。

  至於土豆和紅薯,它們在竹山迎來了豐收,一畝千斤,然後被挖了地窖儲存了起來,這些土豆和番薯的產量,讓竹山以後再也不會有饑餓。

  “上工了!”

  雖然下著雪,但是上工的鍾聲還是響起,這個鍾聲一響,余夏在竹山城所有的工人就開始了一天辛勤的勞動。

  雖然很累,但是卻累並快樂著。

  鹽礦,煤礦,石灰石,水泥,竹鹽.全部開始平穩的運轉,今天又是竹山城平常的一天,如果是去年,看到下雪,竹山城的所有山民都會將眉頭高高的皺起,但是現在竹山的山民再也沒有了愁容,有的只是淡淡的微笑。

  只是這裡是竹山,有余夏的庇護才會如此的安逸,在其他的國家,特別是商國這一場的大雪,可來的一點都不是時候。

  驟然下降的溫度,讓很多衣不蔽體的商國百姓通通的全部給冬死,一覺醒來,商國凍死了又上萬人,可惜執政者卻並沒有意識到,雖然商國的皇帝已經很努力了。

  他第一時間撥銀一千萬兩,四處的施粥,但是遺憾的是,這位皇帝的一千萬兩被層層的飄沒,等到老百姓那裡居然連三百萬兩都沒有。

  這就是商國的奇葩之處,“漂沒”本指運輸過程中運輸的貨物被風浪卷走,或船隻沉沒而造成的損失。

  當時,駐扎在邊境的商軍,所有的軍餉,糧草,都是由所在地的上級糧草官負責押送,而商國卻是一個崇文抑武的時代,那時候軍人地位很低,文官視士兵如奴隸和罪犯。

  押送糧草的過程中,一般由上級的文官派人押送軍餉,糧草,甚至於護甲,兵刃這樣的東西都由文官派人押送,於是便有了漂沒這一說,具體點就是送十到二,或者送十到四,都是可以理解的。通俗點就是一萬兩銀子,實際上到軍營的只有兩千兩到四千兩,文官就以漂沒為借口。就是說,這些東西路上遇到意外,損失掉了,沒了。

  實際上其中的絕大部分是被貪汙了。

  漂沒不僅僅存在於邊關。在運河漕運中,存在更為驚人的漂沒。運河漕運中的漂沒,通常比實際到達數量還要多二三倍。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的情況,就是“火耗”。原本指銀子從碎銀子重新鑄造成銀錠的工本費。但後來文官就以此為借口強迫百姓多繳稅。

  火耗本來只不過是1%-3%。然而商國的文官常要征收到7%以上,甚至30%的都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