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辯論
“十征一,這個標準會不會太高了?”“如今我軍剛剛完成擴張,民心尚未完全歸附,系統化生產也還沒有開始,這時候征兵五百萬會不會有些太多了?”
“而且我軍也沒有供養五百萬新軍的軍械和物資啊。”
“就算把庫存全部拿出來,再加上從戰場上收集起來的軍械,大概也就能武裝五十萬人而已,軍械和糧食被褥等物資等缺口十分巨大。”
聽到自家主君要征兵五百萬人的豪言壯志,李儒攤了攤手,表示很為難。
他也希望神州軍的實力能得到擴張,可現實情況不允許啊。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算最後能從五千多萬族人中征召上來五百萬人的青壯,軍械和各種物資的巨大缺口也能把卡得死死的。
“十征一,如果是在各大王朝,這個標準確實很高。”
“本君知道,各大王朝的征兵標準基本是十五征一,少數二十征一,個別的甚至三十征一。”
“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為了保證農事生產。”
“可文優記得否,在某個時期內,某個王朝的征兵標準也是十征一,甚至超過了十征一。”
看向李儒,王浩並沒有強令對方執行,而是循循善誘道。
博學多才的李儒眉頭一皺,瞬間反應過來:“主君說的可是尚未完成統一大業前的大秦?”
“不錯,正是大秦!”
“本君記得,從秦昭襄王嬴稷時期開始,秦國的兵力就一直維持在百萬出頭。”
“那時的秦國可不是後來擁有兩千多萬人口的大秦帝國,全國人口只有六百多萬,不到七百萬。”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口只有六百多萬的諸侯國,全國兵力卻常年維持在百萬出頭,也就是說每六個秦國人就有一個在當地,征兵比例達到了六征一。”
“如此高的征兵比例簡直離譜,不僅在當時的列國中是獨一份,就算在後世的無數歲月中也是極其少見的。”
“和這種標準相比,文優還覺得十征一的標準高嗎?”
王浩微微一笑,不過李儒還是不怎麽讚同。
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主君此言差矣,和秦國相比,我神州軍至少有兩個不一樣的地方。”
“第一,秦國當時全是老秦人,凝聚力極強,無論婦女老幼,幾乎人人願意參軍,參戰。”
“六征一的標準雖然負擔大,但民心可用,
“與之相比,我軍每天都在接收來自不同地點的不同部落,成分複雜,且沒有文化信仰作為支撐,凝聚力不高。”
“第二,秦國當時實行耕戰措施,出了極少數精銳是常年訓練的常備軍外,大部分軍隊都是戰時為兵,閑時為農的跟戰兩用兵。”
“這也是即便實行六征一的標準,秦國依然能維持局面的原因。”
“與之相比,我神州軍要組建的軍隊全部都是常備軍,是隻負責作戰的精銳,而不是有空時還要種地的耕戰兵。”
“如此巨大的差異,主君豈可視而不見?”
“而且屬下也說了,就算最後征召上來了五百萬人的青壯,巨大的軍械和物資缺口哪裡來?”
“現實總是要直面的,避是避不開的。”
不得不說,李儒話語有理有據,還能詳細說出二者情況的不同之處,不愧是博覽群書的一代名士。
可是對此,王浩也有自己的看法。
“能想到這些,文優你不愧是本君的左膀右臂。”
“不過文優啊,你錯了!”
“還記得之前征兵的情況嗎?”
“出於對異族的仇恨,加之想要揚眉吐氣,不到十天的時間,我們就征召上來了二十多萬的青壯。”
“當時的人口才多少?”
“不過幾百萬而已,征兵比例大概在五十比一。”
“這也是我們刻意嚴格篩選,控制規模的結果,不然征兵七八十萬都不是問題。”
“大荒萬族素來輕視人族,有的甚至以人族為食,在千年萬年的仇恨下來,來自各個區域的各個部落雖然沒有文化信仰作為支撐,凝聚力不高,但有一點卻是共通的。”
“那就是他們不傻,都仇恨異族,都知道也一個強大的人族勢力作為保護傘是多麽的不容易,也都知道想要維持這樣的生活應該做些什麽。”
“你說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征兵真的是一件難事嗎?”
“只怕會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至於那巨大的軍械和物資缺口,放心吧,本君會負責解決的。”
“你只需要把命令傳達下去,然後各軍團把人征召上來就好。”
對於李儒提出的凝聚力不高的問題,王浩是真的沒有在意。
王浩也在大荒世界中待了十六年了,知道大荒人族想要的是什麽。
無非是安寧的,可以吃飽飯的生活,在有一個強大的人族勢力作為庇護。
在這樣的願望下,即便沒有文化信仰作為支撐,即便凝聚力不高。
王浩也相信,只要有強大的人族勢力振臂一呼,並許下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和可以吃飽飯的生活,那這些長期掙扎在饑餓線和死亡線上的大荒人族絕對會紛紛響應。
五百萬人的征兵需求根本不是問題。
至於那巨大的軍械和物資需求就更不是問題了,完全可以找各朝皇帝幫忙搞定,王浩也相信他們願意幫這個忙。
“好吧,屬下這就去做。”
既然主君都已經把話說到這份兒上了,李儒也不好再說什麽,只能領命行事。
“慢著!”
正欲離開,王浩開口,叫住了李儒。
“主君……”
被叫住的李儒有些疑惑,不明白主君還有什麽事。
“如今我聯合軍隊也算是在大荒世界打開局面了,擁有兩百七十萬裡的土地外加至少五千萬的人口,也算是勢力頗大,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
“軍隊可以住軍營,不過百姓不能再以部落形式聚集了,這會影響到民力調動和政令傳達的。”
“而是要修建城池,進城集中居住,以便盡快形成文明。”
“你可明白?”
繼大征兵之後,王浩又提了一個要求,那便是修建城池,形成文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