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謀天下》第671章 皇帝差事不好做
  第671章 皇帝差事不好做

  朱常洛前世的時候,閑來無事曾經看過許多網絡小說,書裡的主角大多都是穿越到古代之後,虎軀一震四方來投,做事順風順水高歌猛進,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但是等他真正置身於大明的時候,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兒,無論科舉製八股文被多麽詬病,它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都是無比嚴苛的。

  大明朝如今有將近五千萬人口,但是能夠成功考過科舉為官的,每年不過百人,統共不過數萬人,能夠踏入仕途,就代表著這個人是幾千人當中的優秀人物。

  別說八股沒用,這種有嚴格格式要求的策論文章都寫不過別人,還談什麽實務。

  而且這幾千分之一的幾率,也只是仕途的起點而已,仕途之內的搏殺,更是驚心動魄,步步為營,能夠做到三品以上的不過數百人,至於六部七卿,內閣大臣這十二個坑位,算是從幾百萬人當中才出一個。

  所以能夠做到這個地步的人,無不是官場當中的佼佼者,他們是整個國家最優秀的一批人才,他們制定的政策,也必然是考慮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權衡,最終做出的決定。

  就憑著腦子裡殘缺不全的歷史知識和半吊子的眼光,就以為能夠在古代大殺特殺的,絕對會分分鍾被這幫大佬玩死。

  朱常洛不覺得自己一個人的智慧,能夠超過整個國家的精英人才,他所擁有的,不過是超前的眼光和對原本歷史和歷史人物的熟悉,所以一直以來,他都很謹慎,在引導國家的大方向走勢上,朱常洛一直很堅定,因為他具有往後千年的閱歷,所以他自信能夠提前規避掉所有的風險,但是落實到具體的實務上,他往往會集思廣益。

  畢竟沒有一個人是全知全能的,所謂術業有專攻,上位者的藝術在於善於用人,而不再事必躬親。

  更何況,涉及到一國大政,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就拿廷議上的事情來說,看似是一場荒誕不經置氣般的吵鬧,但是若是處理不佳,就會變成一場席卷整個朝堂的大風暴。

  應當說,朱常洛來到這個時代這麽久,對原本的歷史改動的並不多,但是無論是征伐女真,推廣番薯,還是推動立儲到現在的稅制修正,都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

  明末之禍,原因有很多,後世有相當一部分人人物,明亡於東林諸黨,觀點未免偏執,但是也不無道理,東林黨的的確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明王朝的滅亡。

  所以朱常洛一直在防范著這一點,而且相對來說,這一點和前面的幾件事情相比較還是比較簡單的。

  畢竟前幾件事情都是涉及整個國家核心決策的事情,最不濟也是一省之地的農本之事,施行起來要慎之又慎,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難度也非同一般。

  而防范東林黨卻簡單的很,朱常洛介入的時候,東林黨的發起人,顧憲成還是在朝堂當中積極鑽營的文選司郎中,大名鼎鼎的東林書院都沒有成立,東林黨更是無從談起。

  所以要將它扼殺在萌芽當中,其實簡單的很,只要保證顧憲成影響不到朝局,或者說影響不到朝局當中的官員們就行了。

  事實證明,但凡能夠做到高位的官員們,政治觀念和性格都已經完全定型,更是官場上的老油條,不是會輕易受人動搖之輩,所以東林黨最初的發展對象都是中低層的官員。

  等到他們走上高位的時候,才是東林黨發跡之時,所以朱常洛要做的事情很簡單,他只需要約束自己的屬官,或者說自己門下的心腹大臣們,不受東林黨的影響就行了。

  因為如今的歷史已經和原本大不相同,他提前十幾年登上了這個皇位,歷史也自然而然的發生了變化,朱常洛的東宮潛邸舊臣們,才是朝堂高層的後備軍。

  他們不受東林黨的蠱惑,也就代表著未來一代的朝臣們不會有東林黨出現。

  至於中低層的官員們,一抓一大把,顧憲成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全部籠絡過來,朱常洛現在要做的事情很多,也沒心思管他。

  何況按照原本歷史的發展,如今這個時候,東林黨應該已經基本成型,但是在這個歷史位面上,因為朱常洛的介入,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的東林黨領袖李三才,被朱常洛逼死在了承天門外,原本的東林黨大佬葉向高,楊漣等人都被他收入門下,並且早和顧憲成等人劃清了界限,至於原本應該起複的趙南星左光鬥等人,則是被朱常洛永久的壓在了故紙堆裡。

  而且要知道,官場當中最擅長的就是趨吉避凶,原本有何東林相交意向的官員,在得知朱常洛嚴令東宮屬官不得和民間人士擅議朝政的令諭之後,也都明智的選擇了疏遠他們。

  所以說白了,如今的東林黨,不過是一群在野人士對朝政的閑散議論而已,和平民百姓街頭巷尾談閑話沒多大差別,沒有高層的支撐,他們永遠影響不到大明的政局,而有朱常洛在一日,高層當中,就永遠不會出現東林黨的身影!

  這是原則性問題,實在是崇禎皇帝被這幫東林黨坑的太慘,所以朱常洛不得不防,而事實上,效果也很明顯,有了朱常洛的嚴令,葉向高等人都很明智,寧枉勿縱,不僅僅和顧憲成斷了交情,甚至就連其他一些致仕的好友,也僅僅是書信問候,絲毫不提國政大事。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同理,上有所惡,下亦必效之,對於帝黨中人來說,這又不是什麽事關原則的大事,沒必要和朱常洛的令諭相悖而行。

  時間一久,朱常洛也就慢慢放松下來,畢竟那個時候他還是太子,手頭資源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時時盯著手下大臣和誰交往。

  但是誰知道,偏偏就有不信邪的!

  原本廷議之上的事情出了之後,朱常洛雖然生氣,可情緒波動還是有限的很,對於李廷機的性格,他早有察覺,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不奇怪,畢竟他身上掛在自己老師的名分,免去侍講經筵的差事小懲大誡也就罷了。

  但是陳矩前腳走出宮門,後腳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便送來了這道密奏,上面詳細的寫清了李廷機和東林諸人的牽扯,甚至連書信的內容,錦衣衛都原封不動的截回了好幾封,看完之後,朱常洛簡直火冒三丈……

  因為大鬧廷議的這個主意,不是別人,正是顧憲成的弟弟顧允成給李廷機出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