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謀天下》第741章 大人物的無奈
  第741章 大人物的無奈
  不過這也師沒辦法的事情,身處其位,必謀其政,朱閣老既然是浙黨的領頭人,享受著浙黨所帶來的種種好處,也就必須肩負起為浙黨謀求利益的責任。

  說到底,無論是朋黨還是派系,都不過是一個利益聯合體而已,唯有利益,才是連接黨派當中所有人的粘合劑。

  換句話說,朱賡的地位決定了他的態度。

  而對於浙黨來說,無論是王錫爵的主張,還是葉向高的奏疏,都是十分不利的,朝廷之事,有時候只是一句話的不同,就會讓整件事情都變了味道。

  浙黨作為朝廷最大黨派,魚龍混雜,關系盤根錯節,人數繁多,勢力龐大是他們的優勢,同時也是劣勢。

  朱賡,或者說浙黨之所以主張留大計去其他,就是因為浙黨人多勢眾。

  雖然說歷次大計都是由吏部負責,但是這等大事,又豈會真的是吏部一個部門能夠料理的了的。

  尤其是在關於官員的政績考核上,浙黨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要知道,一般來說,對於一個官員的評價,都是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就是硬邦邦的政績,錢糧,人丁,刑名,這些庶務上的東西是不太容易作假的,地方官職責就是守牧一方,只要這一點能夠做好,自然能夠在吏部考評當中得個好評價。

  但是有一個很無情的事實就是,吏部對於優等的評價要求是很高的,除非是有極為出色的政績表現,不然的話很難在眾多官吏當中脫穎而出。

  而絕大多數的官吏,能夠做到守成,不給地方添麻煩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說做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成績來。

  所以這部分的官員想要謀求升遷,就只有兩個辦法,其一,討好上官!
  雖然說從理論上來說,大明的體制下不存在完全的統轄關系,知縣和知府的官帽子都掌握在吏部手裡,但是上下級還是存在的。

  而通常來說,知府這類的上官對於知縣這樣獨立性很強的正印官最大的鉗製,就是歲末考核。

  每年歲末,府一級的正印官會對縣一級的各個方面做出一個綜合的評定,並且對於正印官做出一個評價。

  這個評價不會直接成為官員轉遷的標準,但是卻會計入吏部的考評當中。

  所以說,要想升官,很實用的一條路子就是討好上官,上官要是在給你的評語裡說幾句好話,絕對能極大的提高在大計當中的評級。

  那若是和上官沒搞好關系,或者是上官故意為難你呢,是不是就沒辦法謀求升遷了呢?

  也不是,吏部的考評當中,還有很大的一部分,叫做士林名聲。

  名聲這個東西,其實是一個很虛的東西,但是它的確有用。

  如果一個人在士林當中風評極佳,那麽吏部在下評語的時候就會考慮,如果給他一個不好的評語,會在士林當中引起如何的影響。

  至於這種東西對於大計的影響有多大,請參考萬歷二十三年的沈思孝事件。

  而名聲這種東西是怎麽來的?

  自然是靠人說的,所謂花花轎子眾人抬,一個人誇你別人不信,但是一百個人誇你,大家肯定就都會相信了。

  浙黨把持著朝廷最多的中層官員,理所當然的也就把持著士林當中的輿論風向。

  有了這柄利器在,幾乎每一次大計,浙黨都能從其中撈到不少好處,而這一次天子意欲整飭吏治,於浙黨來說,簡直就是貓兒聞著了魚腥,自然不肯放過這塊肥肉。

  但是要清楚一點的是,浙黨想要的大計,和葉向高所建議的大計,完全不是同一種概念。

  這二者的根本差別就在於,浙黨主張以吏部的考核方式來大計官員,而葉向高的奏疏當中卻明確提出了以官員是否貪腐作為評定標準。

  而一旦將標準定的如此清晰明確,那麽浙黨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甚至相反的,浙黨由於人數眾多,在這場大計裡面的損失也將是最為慘重的。

  這麽簡單的道理,朱賡自然片刻之間便想到了,所以他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表達自己的反對。

  “肅清吏治,掃除積弊,老夫自然讚同無比,大計之事也勢在必行,然朝廷自有章程,單以貪腐銀兩是否評判官吏,是否有失偏頗?”

  朱閣老是政治鬥爭的老師,出手自然老辣,一開口就觸及到了根本問題。

  先不說吏部對於官員考核的各項標準,單說葉向高的奏疏當中所說的辦法本身,就是不符合朝廷規製的。

  吏部的大計是一件十分嚴格且龐大的系統工程,所有的標準都是經過多方推敲和妥協之後演變出的最合適的,也是相對而言最公正的辦法。

  而單獨以貪腐是否來論定一個官員,是嚴重的違背了吏部的銓選原則的,先例一開,隨之而演變來的後果是所有人都難以預料的。

  別的不說,既然這次大計采用這樣的標準,那麽下一次呢?下下次呢?
  往後的大計會不會循例而行,那麽官員的能力,地方的政績,官場和士林當中的規則,還算不算效力了?
  若是吏部大計僅以此為標準,那麽會不會引起大規模的官場攻訐,朝臣之間為求遷升,不把心思放在朝廷政務上,反而相互誣陷對方貪腐,這種情況又該怎麽辦?
  如此種種狀況,還只是初步的後果,其他不可控的風險還沒有人能夠預料的到。

  這些事情,作為閣臣,都是要事先考慮到的,不然的話,等到事情真的發生了,局面也就難以收拾了。

  所以應該說,朱賡拿出來的這條理由,是完全能夠站得住腳的,完全符合他內閣大臣應該考慮到的事情和態度。

  不過李廷機也不是吃素的,冷笑一聲開口道。

  “是否有失偏頗暫且不論,老夫隻問諸位一句,官場貪腐,該不該治?官員受賄,該不該懲?”

  “這……”

  朱賡一時有些無言,有些話潛意思表達可以,但是牽扯到明確的表態,有些錯還是不能犯的。

  李廷機這是在以話語相逼,恐怕他只要說一句應該,那麽後者立刻有拿住他的話柄,並且借此發難。

  但是若是不應或是說不,以他的身份卻也有些說不過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