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謀天下》第722章 科舉和國子監的公平之爭
  第722章 科舉和國子監的公平之爭

  乾清宮中的氣氛有些沉悶,方從哲的一番話說的倒是順暢無比,事實上,這也是他在國子監祭酒的任上思索許久得出的結論。

  想要改善國子監監生的地位,除了要從自身下手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消除官場當中對於國子監監生的偏見,唯有打開監生們的上升通道,才能真正的打破這個惡循環,讓國子監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太學。

  但是許是太過認真,方從哲一時之間竟是忘了朝中的忌諱。

  當今朝堂之上,清流濁流之分,早已經不是潛規則,而是明明白白的規矩,進士是清流,監生是濁流,其間壁壘森嚴,難以跨越,早已經不是什麽秘密,而是通行於上的官場規矩。

  就連朝廷的公文當中,清流濁流之分也屢見不鮮,這是大明立朝以來,重視以科舉養士而造成的後果,並非任何一個人可以改變。

  進士的地位高於監生,這是不爭的事實,進士的地位應該高於監生,這是所有人根深蒂固的觀念。

  這個時節,說選官之時讓進士和監生一視同仁,才會被士林和朝堂官員視為徇私舞弊,是對進士的不公正待遇。

  可以想見的是,一旦方從哲的這番話傳出去,不僅僅是在朝堂之上,就連在士林當中,都會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在場的大臣們有一個算一個,都會承受無比巨大的壓力,甚至於由於李廷機的身份,說不定還會引起士林對於帝黨中人的排斥,這般後果可不是說說而已。

  方從哲剛剛說的一時興起,便忘了這點忌諱,此刻得了葉向高的提醒,立刻汗如泉湧。

  “因言罪人,非為君之道也,今日朕和諸位愛卿只是私下閑聊,所說之話都是密議,未經廷議便作不得數,也勿要妄加謠傳,擾動士心!”

  片刻之後,天子緩緩開口,語氣當中帶著一絲肅殺,頓時讓所有人都心中一驚,連忙拱手道。

  “臣等不敢!”

  至於方從哲,則是輕輕的舒了一口氣,緊張的心緒也微微放松下來。

  天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警告他們,出去以後不要亂說話了,而有了天子告誡,方從哲也總算是能稍稍放心。

  “不過方先生所說,倒也不無道理,朝廷設國子監,是為朝廷輸送人才,如今國子監教業不興,監生無心向學,亦是朝廷一大弊病!只是我朝雖稱三途並舉,可科舉為重,學子欲要中舉,當有數十年寒窗苦讀,而監生入學門檻不高,肄業標準也多不實行,故而才學不足,德行不彰,如何可以與進士清流相提並論!”

  心中暗暗歎了口氣,朱常洛眉頭微微擰起,繼續開口道。

  國子監的問題,他早就注意到了,方從哲猜得不錯,他之所以在登基詔中鄭而重之的將國子監單獨提出來,是存了要提高國子監地位的心思。

  不過和所有人都想象的不同,朱常洛並不打算維持傳統的國子監教育模式,而是有自己的想法。

  當然,無論他要將國子監如何改革,擺在他面前的都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監生的出路!

  方從哲的話誠然是犯了忌諱,但這也是他作為一個國子監祭酒,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問題,國子監出身的官員,先天便低人一等,在官場當中的發展潛力受到嚴重的阻塞,幾乎沒有上升的空間,這種情況必然會導致監生無心向學,只求肄業。

  但是與此同時,朱常洛也不會因為要提升國子監的地位,而盲目的打壓科舉,還是那句話,科舉制度作為中國古代高度發達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具有十分成熟的模式,也具有十分牢不可破的地位,毫不客氣的說,科舉經過這麽多年的演變,早已經刻入大明朝的骨子裡,若是要動科舉,分分鍾就會影響到整個大明朝的基石。

  何況科舉制度獨尊一方,自然有獨尊一方的原因,它的殘酷性,是國子監完全無法相比的。

  一個毫無功名的白丁,經過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六輪考核,才能正式成為進士的一員,擁有正式踏足官場的資格。

  除去隻排名次而不刷人的殿試,前五道考試,足以將九成九以上的士子擋在官場的門外,能夠得中進士者,無一不是萬裡挑一的人物。

  經歷了如此艱難的考試,到最後卻和在國子監進學了幾年的監生們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難道算是公平?
  所以即便要改革,也不能搞一刀切,作為皇帝,朱常洛需要時時刻刻保持高度的清醒,他絕不會為了改革而忽略現實狀況,更不會覺得自己擁有後世的知識和經驗,就自大狂妄。

  “依朕看來,方先生剛剛所說,肅學風,提學業,重品德是該當的,朕沒記錯的話,如今國子監祭酒尚且空缺著吧?”

  “回陛下,的確如此,自方編修調任禮部侍郎之後,國子監祭酒便暫時空缺,吏部尚未銓選官員到任!”

  天子開口一問,孫天官頓時有些訕訕,上前兩步道。

  細論起來,這算是他的失誤了,要知道,原本的國子監祭酒是方從哲,但是自從方從哲調任禮部侍郎兼管翰林院之後,這個位置便空了出來,無人填補上去。

  不過這也不能怪孫天官,國子監祭酒這種職位,並非是什麽繁難緊急的職位,因為先帝久居深宮,所以朝廷這些年來空缺的高級官員多了去了,吏部也只能先緊著緊急的職位安排,至於國子監祭酒這種職位,就先放著吧,拖些時日也出不了亂子。

  只是此刻天子開口發問,孫天官卻是忍不住老臉一紅。

  “既然如此,這幾日孫愛卿便遞個奏疏上來,列幾個候選之人,此次與往昔不同,國子監學風不彰已久,此番銓選,當以手段得力,正直廉明為要,另外,方先生所說召民間大儒入國子監教學之事,朕記得當初登基之時,便曾下詔求賢,怎的過了這番時日,尚且毫無動靜?”

  朱常洛擺了擺手,也不計較,這的確不能怪孫丕揚,要怪他那個憊懶的父皇,久居深宮之內,總有些政務難以及時通達,比如一些高級官員的銓選,非要皇帝親自點頭不可,但是這幾年他那位父皇身體越來越差,錯非軍國大事都不怎麽上心,也就導致了朝廷當中有大量的官位空缺,吏部也算是盡力了。

  不過孫天官算是逃過了一劫,但是方從哲的臉色卻是頓時苦了下來。

  因為天子當初登基之時,的確曾經下詔求賢,廣招天下精於數算,格物的大儒進京入國子監教學,而這檔子事兒,本該是他去做的,可這些日子下來,他忙著跟李廷機嗆聲,卻是把這檔子事兒丟到腦後去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