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71章 各人心思
  第71章 各人心思

  宣太后半晌沒有說話,只是深深歎著氣。不知不覺間,自己這個最心疼的兒子也已經兩鬢斑白。歲月催人老啊!

  如果不是趙武靈王橫插的一腳,現在坐在王位上叱詫風雲的肯定是他了。但怎奈趙武靈王偏偏就橫插了一腳!為了防止武靈王拿立公子稷為王說事,自己不得不走到垂簾聽政的前台。為了安撫自己的愛子,自己又當著群臣的面,許下兄終弟及的誓言。

  可如今,三十四年過去了。原本設想的權力交接沒有實現,倒是兩個和睦的兄弟快要反目成仇。得到王位的長子嫌自己不給他全部的權力,失去王位的二子嫌自己不遵守誓言。即使他們表面對自己還是那麽孝順,但宣太后其實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心裡都在埋怨自己。自己難道錯了嗎?自己是一個太后不假,但更是一個母親,她不想兄弟鬩於牆。

  “王兒今年有四十八了吧?”宣太后開口了,卻是歎道。

  “母后記得真準。”公子市恭敬地說道。

  “是啊!這一生,我就生了你們兄弟三個兒子。你們的生日我都記得,更何況年紀!稷兒是老大,如今五十有二。悝兒最小,但也有四十三了。我就更老嘍,歲月不饒人啊!”

  “母后說笑了。母后身體可是一向健碩的很,依孩兒看,肯定是長命百歲,日日添福。”公子市笑著安慰。

  “長命百歲我不稀罕,我就盼著你們兄弟三個和和睦睦,兄友弟恭,這可比什麽都強啊!”宣太后道出了心裡的實言。

  “孩兒謹記母后教訓。”公子市正色回道。心裡卻是告訴自己,只要自己的王兄遵守母后的誓言讓自己繼位,自己就會安心等下去。否則,休怪他無情無義。

  “說到立儲”,宣太后猶豫了下,還是說道:“按理說,王位本就該是你的。這是母后欠你的,讓你受委屈了。但如今你大哥春秋鼎盛,更無過錯,沒道理廢黜。你們倆都是我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無論打哪個母后心裡都疼。依我看,立儲這事還是繼續拖拖吧!秦王那邊,我再探一下口風。”

  “母后,這次秦、楚結盟,王兄那邊說一定派太子為質,所以這太子之位?”公子市還是吞吞吐吐地提醒,想讓太后表個態。

  “這件事我去和秦王說。和楚國結盟沒必要派遣太子這麽尊貴的質子。我想楚王那裡也不大舍得自己唯一的愛子遠赴鹹陽吧?”宣太后堅定地說道。

  “母后!”公子市還想提出不同意見。太后現在對立儲之事總是一拖再拖,公子市實在不願意等下去。他必須知道太后究竟選擇支持誰。

  “我累了,你退下吧!”太后轉過身去。

  “母后!”公子市喊得有些撕心裂肺。

  “走吧!”太后語氣變得有些生硬。

  公子市見自己的母后毫無反應,只能紅著眼睛告退。只是他沒有發現,轉過身的宣太后已經淚流滿面。

  “癡兒,癡兒!你又是何苦呢!”宣太后回過身,望著公子市的背影暗暗歎氣。

  在稍後的同一個地點,秦王也和宣太后進行了相同內容的對話。只是,秦王表現地更加委婉和富有技巧。

  秦王並沒有直言自己決定要立儲,只是用和往常一樣的語氣,請示秦楚結盟後互派質子的規格問題。在試探出宣太后堅決不願意現在就立儲後,秦王也不固執,立馬調轉風向請示派何人為質。最後兩人一致同意派長子柱為質,但不給予太子的身份。

  秦王心滿意足地走了。這次雖然沒有如願立長子柱為太子,但卻也阻止了公子市給自己正名的打算。更重要的是通過太后中立的態度,秦王感覺到在以後的事情上,自己的話語權會越來越重。少了太后的支持,公子市想上位就是一場夢。自己只要不出什麽意外,王位傳給子孫是妥妥的。

  太子市也滿足了。他現在很肯定太后已經不支持自己了,除非自己的王兄橫死,否則自己永無出頭之日。王兄想必現在很開心吧!殊不知自己做了手腳,他派長子柱為質,多半是羊入虎口,在劫難逃!誰笑到最後,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第二天的朝會上,秦王很沉穩地告訴群臣:經過自己與太后老人家的協商,決定暫不立儲,待時機成熟召集群臣共議此事。但為顯示秦國重視與楚國的關系,決定派長子柱為質。

  群臣皆是松了一口氣,至少現在,秦國不用擔心再次陷入內鬥的險境。不用考慮站隊的中立派在隨後的朝會上倒是積極獻言進策,為盡快恢復關中的和平和穩定出了不少主意。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等秦楚兩國質子出發的時候,已是十多天之後的事情了。楚國出人意料地沒有讓太子熊完為質,而是派了陽文君的長子熊桓。理由有些匪夷所思但卻是“實情”,太子熊完在臨出發的幾天前突生“惡疾”,臥床不起。包括秦國太醫都認為太子熊完禁不起長途跋涉,加上楚王又親自寫信向秦王道歉。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也只能故作大度地接受這一既定事實。

  韓國,新鄭,太子府。

  太子然和范睢在時隔三個月後終於再次見面。落座後的第一眼,兩人發現對方皆是疲憊但卻神采奕奕,不由地皆是哈哈一笑。

  “先生為我大韓,不惜遠赴萬裡,實在辛苦先生了。”笑過之後的太子然換了神色,起身鄭重地深深作了一揖。

  此戰如果不是范睢遠赴鹹陽攪亂關中局勢,說不定自己現在還困守伊闕呢!哪有今日的風光!
  “臣愧不敢當。臣原本以為可借義渠之兵為太子多拖延幾日,哪料到白起用兵如此之神,以至於用義渠長期消耗秦國的計劃落空,此臣之罪也!太子以後當小心此子,他當是我韓國大敵啊!”范睢側過身沒有受禮,感慨道。

  “先生已經做得足夠好!如今我韓國已收復平陽、澠池以東的三百裡國土,形勢大為改觀。魏國、趙國也是收復河東、河西兩郡大半部分,只要秦國敢東出函谷關,勢必遭到我三國聯軍的打擊。”

  “太子還是大意不得,臣在路上聽說秦、楚兩國已經結盟,那麽韓國依舊是兩面受敵。接下來當是潛心發展,盡量不介入諸國混戰之中,以免損耗國力。”范睢語重心長地說道。太子殿下畢竟年輕,自己身為臣子要時刻提醒著。

  “先生之言我是牢記於心的。但先生有所不知,秦楚兩國結盟不過是貌合神離啊!”太子然突然爆出一個猛料。

  “太子此話是說?”范睢有些納悶,秦楚難道還是假結盟不成?
  太子然隨即將楚國派密使前來新鄭的事情告訴了范睢。如今韓國上下只有三人(韓王、太子然、丞相張平)知道楚國不過是假意和秦國結盟,實際上是想和韓、趙、魏親善的。如果今後楚軍北上邊境,絕無侵犯之意,而是敷衍秦國。

  范睢琢磨了一會,說道:“暫且不論此事的真假,臣以為還是要提防來自南方的威脅,當心楚國假戲真做。”

  太子然點頭答應下來。隨後兩人聊起了一路上的經歷,各自唏噓不已。在交談中,太子然將自己招賢納士的事情告訴了范睢,范睢對此深表認同,所謂大海不拒百川,方成其大。如今的韓國正需要有志之士,但凡有一技之長的,都不應該拒絕。如今太子然還未上位,需要趁著這個時間大力培養自己的心腹。這樣等變法改革的時候才不至於無可用之人。

  兩人秉燭夜談了一整夜,卻是不曾想又有一賢臣已在投奔的路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