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354章 楚國的條件
  第354章 楚國的條件

  信陵君趕到鹹陽的時候,這場風波已經平息。但秦王接下來征兵前往塞北的旨意讓信陵君困惑了,一番打探之後,信陵君知道了這件事的始末,內心也是湧起了難以言喻的複雜之情!

  信陵君實在不確定,秦國這是中途變卦後悔了,還是在迷惑韓國!但毫無疑問的是,預定的六月征召大軍,七月攻打韓國的計劃在秦國這個方向,肯定是要推遲了!
  這倒不是因為兩萬大軍就影響了秦國的部署,而是民間反戰的呼聲有些太高。秦國會不會借著這個由頭坐看趙、齊、楚三國將韓國打得應接不暇後再出手,實在難說!

  站在秦國的角度上,信陵君自然理解秦國的難處。韓國的南北與東方,皆是相對平坦的丘陵、平原,進攻很是容易!唯有秦國這一側的東面,有崇山峻嶺阻隔。最為關鍵的兩個關隘——函谷關、武關掌控在韓國手裡,就如同鎖住了秦國東進中原的咽喉,秦國想要拿下這兩座關隘,絕對要付出慘絕人寰的代價!
  秦、趙、齊、楚四國伐韓對秦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契機!秦國當然會有自己的小九九,趙、齊、楚三國也不例外!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自己可謂是費盡苦心,多番遊走之後,好不容易商議七月初一同進兵,若是讓趙、齊、楚三國得知秦國按兵不動或者出兵不出力,這伐韓一事說不定就會胎死腹中!而秦國,在信陵君的計劃中,有著比趙、齊、楚三國更大的作用!
  因為魏國一旦復國成功,實力也會大不如前。韓國若是不亡,接下來肯定會報復魏國!到時候,秦國會是魏國一個很重要的依靠!
  但理解並不意味著就會體諒!站在魏國的角度,站在信陵君的角度上來說,任何對秦、趙、齊、楚四國聯盟有危害的事情都是自己要小心解決的!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何況,現在是四國聯盟遠沒有當初三晉結盟那麽緊密,一旦四國之間的關系出現裂隙,那韓國就可以分而化之,渡過這次危機!

  所以,信陵君帶著心中的疑惑求見了秦王。秦王對信陵君倒是客氣,外人尚未得知,信陵君如今已經是秦國的丞相,不僅如此,信陵君還是趙國、齊國、楚國的丞相,持四國丞相的信陵君,論風光隻稍稍遜色當初持六國相印的蘇秦!只是,誰人都清楚,這所謂的相位不過是尊崇信陵君,讓信陵君便於和各國溝通罷了!卻不是真正位高權重的丞相罷了!

  面對信陵君的擔心,秦王當然不會道出自己的真心話,而是信誓旦旦地對信陵君保證說,秦、韓兩國乃是世仇,先王(秦昭王)之死,更是拜韓國所賜!所以,於情於理,這次秦、趙、齊、楚四國伐韓,秦國都會拿出最強的實力,幫助魏國復國,同時教訓韓國!

  自己之所以派兵兩萬出塞是為了迷惑韓國,韓國如今懷疑四國會對韓國用兵,為了打消韓國的顧慮,秦王甚至忍辱負重地建議各國派出使者,慶祝韓王的生日。這在戰國裡倒是頭一次聽說,阿諛奉承之意再明顯不過了!

  信陵君聽到這個建議後也著實欣喜了一番!不單單是覺得秦王對自己是真心實意,更覺得這可以有效地緩解越來越劍拔弩張的氣氛!四國有意地表達順從之意,可以讓韓國安心不少,如此,四國對韓國用兵的時候,才能真正做到出其不意,打韓國一個措手不及!
  信陵君心滿意足地離開了鹹陽,直奔下一個目的地——郢都,也是自己的最後一站。

  在臨淄,在邯鄲,信陵君都得到了兩國信誓旦旦的保證,畢竟主事的君王后和趙太后都深明大義,只要自己履行好自己所做的承諾,他們也會按時調集大軍。在鹹陽,信陵君覺得雖然有波瀾,但好在不過是虛驚一場。只要郢都方面沒有什麽問題,那自己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五月的最後一天,假扮做商人的信陵君乘船抵達了郢都。在進入郢都以前,信陵君想象過許多情形,比如說,楚王派到各地征召大軍的使者一波接著一波;比如郢都的百姓商談著楚王征兵會做什麽,是攻打齊國爭奪淮泗之地還是去清剿南蠻甚至百越。但信陵君萬萬沒想到,郢都一切如常,走進茶館裡,大家談論的也多半是今年的收成,與戰爭有關的事情一件也沒有!

  一番打探之後,信陵君終於斷定,楚王還沒有下旨征兵。這就完全出乎了信陵君的預料!

  難道楚國不需要征兵嗎?顯然不是!因為信陵君很清楚,楚國在淮泗流域的大軍只有區區五萬,領兵的是安平侯項承(項燕之父,項羽的曾祖父)!而當初,楚王在自己的利誘下誇下海口,要出動十五萬大軍!這十萬大軍的缺口,也只能從郢都附近來補充!
  當然,也有一種很小的可能,那就是楚王把淮泗流域的精兵全都征召起來,也許可以湊出一支十萬大軍。剩下的五萬大軍,楚王可以在不驚動郢都百姓的情況下,派大將軍景陽從郢都帶到壽春或者陳縣!
  帶著懷疑,信陵君入宮求見楚王。楚王倒是很快地接見了信陵君,但神色卻有些不自然。信陵君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出了變故。果不其然,一番攀談之後,楚王承認尚沒有征召足夠的大軍(實際上是沒有下旨征召大軍的托詞,畢竟,以楚國之大,怎麽會連十五萬大軍都征召不齊呢!)。

  信陵君強忍著心中的怒意,長籲短歎道:“臣從臨淄來,一路經過邯鄲、鹹陽,齊、趙、秦三國皆已經做好完全之策!到時,趙國二十萬大軍南下河內,齊國十五萬大軍兵發碭郡,秦國二十萬大軍東出函谷,王上只需派一大將,揮師十五萬,沿潁水北上,韓國定然不戰而降!王上成全千秋偉業,還有什麽值得疑慮的事情呢?!”

  楚王當然被信陵君描述的這個波瀾壯闊的畫面給吸引了,但大臣們早就勸諫過自己,這些都是信陵君的一面之詞。韓國絕對不是信陵君所說的那麽好打!而且,當初楚王下的決定太過匆忙,不像齊國和信陵君耐心周旋。同樣的出兵十五萬,楚國自認為自己的十五萬大軍戰力方面要勝過齊國的十五萬大軍,憑什麽信陵君代表魏國許了齊國三百裡之地,而隻許給楚國不到兩百裡的土地?!這是歧視!對大楚的歧視!
  楚國大臣們卻是忘了,齊國能夠讓魏國心甘情願獻出這麽多的土地,是因為君王后賢明!而楚王見利忘義,一見到信陵君獻上的美女、珠寶就失了分寸,忙不迭地答應了!

  雖然四國與魏國約定,除了魏國許諾的土地,各國在攻打韓國的過程中攻下的土地都屬於各國所有!這才是真正吸引各國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大頭!但能夠多拿數十裡的土地總歸是好的,而且,事關楚國的威嚴,楚國的大臣們自然不願意幹了!

  得知事情的緣由,信陵君簡直哭笑不得了!令尹羋梁、左徒黃歇甚至覺得這樣言而無信實在有損楚國的威嚴,對信陵君避而不見,只有楚王如同一個賭徒一般,親自出面和信陵君討價還價。

  為了大局著想,信陵君裝出一臉肉痛的模樣,額外割讓了數十裡的土地,算是讓楚國和齊國平起平坐了起來,這樣的結果就是楚王興高采烈地招呼宦者令過來,下達征兵的旨意!雙方皆大歡喜!之所以裝出肉痛的模樣,也是讓楚王產生戰勝的快感!事實證明,效果還是不錯的。

  信陵君在郢都又呆了三天,把楚國的權貴走了一圈,確定不會再出紕漏之後,才又急急忙忙地往邯鄲方向趕路。在邯鄲,信陵君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迎接長安君入宮。這是趙太后答應幫助魏國復國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如果完成不了這件事或者事情出了紕漏,信陵君毫不懷疑,趙國會憤而罷手,甚至倒向韓國!

  正如信陵君預料的那樣,韓王在四月份的時候還是下旨遷都洛陽了!只是,遷都可不是一句話就能完成的事情!單單的百官的家眷和上萬百姓拖家帶口的組織工作就耗費了韓國大半個月的時間。兩個月過去了,遷都工作也只是完成了一大半而已!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什麽,長安君依然尚未啟程前往洛陽。但信陵君接到最新的消息,韓王為長安君準備的府邸已經修繕完畢,所以,不出所料的話,五日後,長安君就會啟程前往洛陽!

  這是信陵君下手的最好機會!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信陵君派出了手下最強的實力,為的就是把長安君平安送到邯鄲,送到趙太后的手中!完成不了這個任務,信陵君只能出下策,逼迫趙太后就范了!但信陵君不喜歡計劃出現變數,他還是希望,等自己抵達邯鄲的時候,自己的手下可以爭氣,把長安君送到趙國境內!

   修改完畢啊!哈哈!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