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240章 父子談心(上)
  第240章 父子談心(上)

  秦國,鹹陽。

  一場大雪將鹹陽裝扮成銀裝素裹的世界。時值正月,天意正寒,鹹陽宮裡,爐火燒的正旺。經過鹹陽宮的宦者幾乎下意識地將腳步放的格外輕,生怕吵到殿內的秦王。殿內伺候的內侍則小心翼翼地將殿內的爐火燒的更旺。

  今年的春節對秦國來說很是煎熬,因為秦王的病重,朝廷下令取消所有的集會,太子柱更是親自設壇為秦王祈福。朝廷動蕩不安,民間自然也是人心惶惶。秦王乃大秦的定海神針,尤其是這幾年秦國被山東六國步步緊逼,這個時候秦國更需要一個主心骨。太子柱雖然老成持重,但較之秦王,相差卻是頗遠。好在天不亡秦,秦王這次撐了過來,昏迷了三日後意識清醒過來,也壓下了宗貴們蠢蠢欲動的私心。

  此次,鹹陽將軍桓齮表現的不錯,傷亡不過四千,殲滅魏軍超過一萬。如果不是因為秦王的病重,太子柱擔心手中無兵壓製不住那些宗貴,以監國的名義召回桓齮大軍,桓齮的戰果應該更大。秦王自然賞罰分明,將桓齮的爵位提高了一級,恢復到公乘。

  衛尉王翦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面對宗貴的拉攏,王翦不為所動,嚴守王宮。這也是秦王對王翦的期望。負責宮禁守衛的衛尉最忌諱的就是拉幫結派,哪怕是太子也不行。衛尉的效忠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今的秦王。所以,王翦這次的堅持原則在秦王心中加分不少。秦王記下了這個情分,卻只是賞賜了貼身的佩劍,其意義不言而喻。

  負責攻略武關方向的郎中令麃公則是傷亡近三萬,算得上一場潰敗。不過,考慮到韓軍的傷亡亦是超過一萬,麃公更是因為救主心切才私自退兵。秦王念及舊情,只是降低了麃公的爵位,未做其他的懲罰。

  當然,這些賞罰都是在秦王將蠢蠢欲動的宗貴肅之一空後才執行的。秦王昏迷的這段時間,一些宗貴欺負太子柱仁義,竟然安排心腹滲透進鹹陽守軍,膽子大一些的甚至私自打造盔甲。秦王醒來聽說後,一紙詔書將這些人貶到了邊境的苦寒之地,等待他們的是地方官員各種各樣的刁難和問詰。

  秦王這次突然病重,其病根還是太子市叛變時那場大火落下的。秦王起先不過是受了一次風寒,診治的不夠及時,就險些釀成大禍。王后暴怒之下,斬殺了牽連此事的十幾名太醫、宦者。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宮中人人自危。對伺候秦王更是萬分小心謹慎。

  大病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即使身子還未痊愈,秦王還是抱恙處理了最要緊的幾件事,舉行了朝會,穩住了時局。做完這些後,秦王就搬進了鹹陽宮,安心養病。即使秦王萬般不放心,也只能由太子柱監國,魏冉輔國,總領朝事。

  秦王本以為自己的時間很多,但這場大病讓秦王意識到,自己的大限也許將至。是時候放手讓太子柱多加錘煉了。即使現在太子柱多犯些錯誤,也有自己幫忙彌補、壓製群臣。現在不放手,自己真要是駕崩了,太子柱又要像自己剛剛繼位的時候那樣,茫然失措,受製於宗貴。這樣的事情秦王已經經歷過一次,他實在不願意自己的王子再來一次。

  太子柱又一次在朝會結束後來到了秦王的病榻前,言簡意賅的將今天的朝會的大事一一稟報,也將自己的策略一一道明。秦王耐心的聽完,將不足之處輕輕點出,其中的道理,太子柱能領悟幾分,秦王就不關心了。秦王不怕太子柱犯錯,只要不是同一個錯誤,秦王還是很大度的。自己只有這麽一個嫡子,他必須繼承自己的聰明才智,方能不辱沒秦王室的血脈。實際上,太子柱聰明的很,秦王往往一點太子柱就領悟。

  不過,有滿意的地方就有不滿的地方。太子柱最大的問題就是仁義,如果是治世,君王有仁義的品質自然很好,但現在是亂世,仁義過頭的話,臣子就會對君王不尊重,甚至利用仁義犯上作亂。敵國更是可不關心你是不是仁義之君,不可能因為你是萬民愛戴就對你心慈手軟。衛國國君如何?委曲求全,禮賢下士,可到最後衛國還不是被趙國一下子吞並了?!說起來,這還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能維持強大的戰力,不能威懾天下,仁義就是一個可笑的代名詞。秦國以法立國,嚴苛的法律保證了國人遵紀守法。當君王的,最忌有婦人之仁。要鐵血,要有手腕,才能讓群臣信服,敵國屈服。

  其次,秦王關心的還是太子柱的子嗣問題。太子柱如今已經三十有四,正是年富力強,但卻一直沒有子嗣。還有就是自己駕崩後新的太后會不會乾政,就像自己的生母宣太后做得那樣。要知道,太子柱的生母是唐八子,自己的王后又是葉陽後。現在是自己在位,她們自然小心謹慎。等唯一可以約束她們的自己駕崩後,太子柱至孝,秦國一定有兩個太后。她們的野心會不會膨脹?即使她們克己奉公,她們的親人會不會形成一股巨大的外戚勢力?這些秦王都要未雨綢繆。想到這些,秦王總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還需要再多一點,再多一點。

  “太子,對當今天下大勢你有何看法?”秦王驀地開口道。秦王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雖然心急,也只能慢慢改造太子柱,讓他成為秦國合格的接班人。而最開始的改造就是太子柱的仁義。

  太子柱明顯一愣,往日裡秦王都是就事論事的和他分析朝事如何處理最好,如何平衡朝中的各方勢力。沒想到今天秦王突然拿出這麽大的一個話題。不過,這個問題太子柱和門下的賓客卻是討論過,只不過,有些言論實在不宜說給秦王聽,否則於秦王的病情不利。

  因此太子柱避重就輕地說道:“諸強環伺,戰戰兢兢,不過眼下趙國和齊、魏不和,燕國嚴守中立,只有韓國一敵,我大秦可步步為營,收復失地。”

  秦王自然不想聽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眼見太子柱言辭如此閃爍,秦王不悅地冷哼一聲,開口道:“太子就這些見識嗎?欺負寡人老乎?”

  太子柱當即俯首,冷汗迭起,跪謝道:“兒臣不敢!父王春秋鼎盛!正是帶領我大秦絕地反攻,經略山東六國的大好時機!兒臣失言,請父王責罰。”

  秦王赫赫的聲威絕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能夠將壓在頭頂上幾十年的外戚一舉鏟除,秦王的心思之深計謀之遠,太子柱欽佩萬分而不可及。眼見秦王震怒,太子柱一半是心疼秦王一半是害怕自己惹惱了秦王。

  秦王揮手屏退了殿內的內侍,情緒複歸正常道:“現在殿內只剩下你我父子二人,王兒可據實向父王坦言。王兒所言,出得你口,入得我耳,絕無第三人知曉。父王什麽樣的大風大浪沒見過,又何懼王兒的一派真言呢!對這天下大勢,父王很是清楚。但父王擔心的是王兒你不清楚啊!所以,你就把這個當做父王的考校吧!”

  太子柱神色這才緩和,既然秦王把這個定義為一場父子間的交談,自己再生硬的避重就輕的談些泛泛之談反而是對秦王的不尊重。還是據實以報吧!不敢正視這些,又何來的帶領秦國反擊各國呢?!

  斟酌了下自己的言辭,太子柱開口道:“天下諸國,以秦、趙、韓三國為首,齊、魏、楚、燕四國難以望其項背。今韓、魏、齊已成連橫之勢,秦、趙成合縱之局,雙方實力不相上下。若連橫勝,我大秦不得不龜縮關內以為自保。若合縱勝,我大秦自然可以東出中原,重收三川、河東、南陽諸郡,一統天下可期。”

  秦王聽後微微點頭,追問道:“秦國要想和韓、趙爭霸,弊端何在?”

  太子柱答道:“我大秦自從連失河東、河西、三川、南陽、漢中五郡之地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損兵折將還是小事,最可怕的是以往百戰百勝的信念轟然崩塌,民間對此頗不適應。以前出征是興高采烈,現在確實心有戚戚。我大秦實行的是軍功製,若是無法開疆擴土,何以封賞有功的將士。此乃一弊也!”

  “其次,我大秦屢次以陰謀於山東獲利,又每多掀起戰事,山東各國以虎狼之國稱之於秦。以前我們大秦最有可能一統天下,山東各國懷才不遇的士子自然往來鹹陽不絕。然則,現在韓國行新法,施新政,禮賢下士而愛才用才,加之韓國地處中原,靠近洛邑,山東各國之士莫不以信義之邦謂之,此消彼長,韓國人才越來越多,秦國人才卻是枯竭。此秦國之二弊。”

  “其三,我大秦想要重拾人心,想要增加實力,勢必要開疆擴土。然則現在南下有漢中為阻,東進有武關、函谷關擋道,施展不得。韓國卻是可以或南下或西進,佔據主動權。哪怕是趙國,無論是哪個方向用兵,無險關要塞為阻,此秦國之三弊也!”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