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411章 秦國的抉擇
  第411章 秦國的抉擇

  秦國,櫟陽。

  副將嬴德將麃公死訊告知秦王的時候,秦王除了痛心就是憤怒。魏冉戰死在鹹陽,那是他的榮耀。倒是麃公,怎麽會如此激憤,就因為救援不及就自殺在鹹陽城下呢?如果人人都是如此,還有誰去殺敵、對付韓國?難道麃公就不知道國家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將功贖罪、戴罪立功要遠遠比以死謝罪好得多!

  但人死不能複生,秦王除了下旨全城戴孝,為魏冉、麃公致哀,給兩人追封一些名譽外,能做的已經不多!何況,如今秦王最關心的是如何保住櫟陽,如何奪回關中,能夠多出兩萬大軍護衛櫟陽,秦王還是很欣慰的。韓軍沒有立即尾隨而來,給了秦國足夠的時間來加固城防。和當初在鹹陽的心情不同,秦王眼下甚至希望韓軍主力來攻打櫟陽,自己也好好好挫一下韓軍的士氣,甚至全殲韓軍於櫟陽城下。

  但韓軍終究是沒有來,秦國派出的斥候將櫟陽以西的消息陸陸續續地傳來。不過十日的功夫,涇水以西的關中之地已經全部納入韓國的統治。而且,安平關已然失守,漢中的韓軍主力也進入了關中。如今,韓軍在關中至少有十二萬人!這幾乎是秦國舉國之兵的數量!

  最先抵達櫟陽的援軍是王翦的一萬大軍,隨後是白起的三萬大軍,最後是贏德的兩萬大軍,足足六萬大軍!雖然尚有五萬大軍在河東,兩萬大軍在潼關,兩萬大軍在上郡,無法調動。但秦國的底氣還是多出了許多!

  武安君白起甚至率領三萬大軍進駐在涇陽,監視韓軍的動向。在高陵,亦有一萬大軍戒備,防止韓軍渡過渭水。如今河水已經解凍,韓軍若要渡河勢必要征召船隻,但秦國如今頗有些杯弓蛇影的跡象,小心地無以複加。

  關於打不打鹹陽的問題,秦國君臣的分歧很大。有的大臣認為,鹹陽乃是大秦的魂魄所在,如今秦國有六萬大軍,雖然較之韓軍數量可能只有一半,但也別忘了,指揮這支大軍的可是武安君白起。白起最擅長的就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秦軍這一次是本土作戰,為的是身後的父老鄉親,哪裡會不效死?!何況,這六萬大軍有不少是鹹陽以西的老秦人,他們心念故土,自然會全力爭取勝利!

  另外一方則是傾向於將河東的大軍再征召一部分,或者乾脆放棄上郡,調兩萬上郡兵馬渡過洛水。畢竟,韓國來勢洶洶,說不定還有後續的兵馬,秦國實在是不能再繼續冒險了!
  少了魏冉這個秦國丞相,無論是爭取相位也好,無論是純粹為秦國著想也好,兩撥大臣爭執不休,到最後,秦王不勝其煩,乾脆征召白起,向其問計。

  在秦國,論威望,白起僅次於魏冉。如今魏冉已死,白起成為名副其實地國之柱石。他侍奉秦昭王時經歷的風風雨雨可謂秦國的寶貴財富!

  白起的回答倒也簡單,那就是等,等韓軍出錯,等韓軍表態。韓軍若是孤軍深入,想要渡過渭水或者涇水攻打櫟陽,那秦國就可以將計就計,全殲這一路韓軍,然後再渡河與韓軍會戰。韓軍若是謹守不出,甚至在涇水、渭水對岸設下埋伏,那秦軍兵力有限,最好是不要冒險!

  韓國畢竟地大物博,人力、財力遠勝秦國!秦國如今僅僅是三個郡大小的面積,精銳的士卒死一個少一個,不像韓國可以隨時補充!而且,韓國可以如此從容集結起三十萬大軍四路伐韓,想來的山東那邊出現了變故,而這種變故,絕對是秦國不希望看到的。

  白起之所以不肯冒險,也是在等河東的戰局出現變數,楊端和若是勝了,那秦國只需死守關隘,然後騰出兩三萬大軍,供自己慢慢和韓國周旋。楊端和若是不敗不勝,或者乾脆敗了,也許,保住半個河東,給秦國留下一分元氣才是最重要的。至於鹹陽以西的關中之地,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

  這一日,白起正在帶人巡視涇水,突然接到秦王的旨意,秦王要求白起即刻返回櫟陽,商量國事。白起立即意識到,一定是有山東(崤山以東)的消息。

  次日,抵達櫟陽的白起迅速得知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消息,那就是燕國發兵二十萬攻打齊國,齊國唯恐韓國夾擊自己,派出後勝為使,前往韓國求和,具體情況不得而知。另外,趙國徹底放棄了圖謀上黨的念頭,如今,趙國的主力全都在邯鄲,一副防備韓國的架勢。至於南方的楚國,尚沒有最新的消息。只不過,有不確切的消息稱,楚國大舉從淮泗之地退兵,原因不明。

  秦王一副憂心忡忡地說道:“趙國已然決定和我們秦國劃清界限,以求自保。齊國自身難保,難免會向燕國割地求和。至於楚國,已經不足為慮。寡人的秦國已經成為韓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如此危局,為之奈何?”

  秦王明顯慌亂了!趙國若是肯襄助秦國,秦國未嘗沒有翻盤的機會!如今不止趙國無法指望,就連齊、楚兩國也變得不靠譜,秦國唯一可以指望的只剩下自己了!開戰之前,秦國已經不是韓國的對手!如今,韓國騰出手來,豈會放過秦國?!
  “王上!趙、齊雖然已經戰敗,楚國情況不明,但以臣之見,韓國的損失必然也大!韓國若要滅秦,傷亡恐有二三十萬之巨,戰後,韓國的國力不過比燕、趙略強,國大而兵少,此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以韓國君臣的英明,當不會與我秦國死磕。這也是韓國一直沒有讀過涇水的緣由!”白起安慰道。

  秦王臉上湧過一抹喜色,略帶急切地說道:“武安君的意思是韓國打算和我們秦國劃江而治?”

  在得知趙國對秦國的遭遇無動於衷,齊、楚兩國又指望不上後,秦王對光複整個關中已經沒有太大的期望!如今只希望可以保全社稷!
  白起雖然心中不確定,但還是一副信誓旦旦地保證道:“此乃對韓國最好的結局,韓國沒理由不接受!畢竟,相比較我們秦國而言,伐齊的阻力無疑很少!”

  秦王心中長舒了一口氣,表面上卻是回歸了正常。

  “以愛卿之見,趙國還有沒有挽回的余地?”秦王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問道。

  白起皺了皺眉,回道:“依臣之見,趙國之所以袖手旁觀,多半還是受到了韓國的威脅!王上莫要忘了,長安君可還在韓國手中!當初,四國伐韓,韓國唯恐徹底得罪趙國,方才沒有對長安君下毒手!如今趙國敗退,韓國以長安君威脅趙國,依照趙太后寵溺幼子的性格,想要爭取趙國,殊為不易啊!不過,王上還是當派出使者,借助信陵君嘗試一二!”

  秦王默默地點了點頭,如今,魏王被貶為庶人,魏國徹底成為歷史,信陵君在趙國的地位也隨著趙軍敗退變得極其尷尬。不過,信陵君和平原君終究是姻親,或許許之以厚利,可嘗試。

  “呂愛卿可願意為寡人走上一遭?”秦王望向呂不韋。

  齊、趙聯軍在東郡慘敗,肯定是被人泄露了消息。也許是出在秦國身上,也許是出在趙國身上,但毫無疑問,呂不韋也是值得懷疑的對象!秦王曾經一度懷疑呂不韋是不是韓國的奸細,但很快又否認了。只是,心中的芥蒂絕不是那麽容易消除的,所以,秦王才想起再次考驗呂不韋。

  “臣願往!”呂不韋毫不猶豫地回道。

  秦王不可察覺地點了點頭,呂不韋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

  “既然如此,愛卿還是速速動身的好!寡人命少府給你五百金作為資費!”秦王說道。

  “喏!”呂不韋的應對絲毫沒有過錯。

  楚國,郢都。

  望著城外迎風飛舞的“韓”字大旗,郢都的守軍竟然生出一種難以匹敵的錯覺。明明楚軍的數量佔據優勢,為何一旦出城野戰,受傷的總是楚軍呢?!雖然楚軍不怕傷亡,但這樣的戰爭實在憋屈!何況,對如今的楚國而言,每損失一個人都意味著楚國複興的路子又要更長一點。

  五日前,不信邪的楚軍再次出戰,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傷亡六千多人,韓軍的傷亡堪堪四千罷了!也就是這一戰後,楚王下令,沒有他的許可,擅自出戰者,無論勝負,系數斬之!
  看著韓軍在自己的土地上耀武揚威,楚軍上下都覺得是一種屈辱。每個人都牟著勁想要在韓軍攻城的時候給韓軍一點厲害看看。但令楚軍失望的是,韓軍似乎沒有攻城的打算。他們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讓楚軍老老實實呆在郢都,不出門。

  九江郡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五萬入侵的東越國大軍最終有三萬五千人從容不迫地離開九江,返回會稽。他們來時隻帶著武器,走的時候卻是牽著牛、馬,帶著大量的財帛。兩萬楚軍幾乎是像護衛他們一樣,將他們禮送出境。

  郢都,十萬楚軍VS七萬韓軍,還被韓軍堵在城中不敢出來,楚王心中除了鬱悶就是憤怒。手底下的勳貴大概是享受了太久的太平或者盤剝百姓太過厲害,否則,無從解釋曾經能征善戰的楚軍怎麽會被數量不及自己的韓軍壓著打。

  戰爭進行到現在這種程度,已經不單純是利益的事情,也是面子的事情。韓軍如今攻佔了夷陵,雖然沒有像白起那樣放一把火,但卻總讓楚國君臣心裡不舒服。從扞關到夷陵,皆是韓地。有感於十萬韓軍順流而下,包括潛在的南陽方向,韓軍也能順流而下,楚國君臣商議之後,終於確定,郢都已經不再適合作為都城了!否則,韓國隔三差五就能派遣一支大軍包圍郢都,楚國不是每一次都能堅持到援軍抵達的。將都城遷到韓國威脅不到的地方,又或者,可以和韓國互相威脅的地方,成為楚國君臣選都的標準。

  當年,白起攻佔郢都、火燒夷陵後,楚國就曾將都城遷到陳縣,改名為陳郢,不過,那個時候魏國尚在,魏、楚兩國的關系也算融洽,都是被秦國欺負的很慘的難兄難弟!可如今看來,陳縣距離潁川、汝南實在太近了,近到只有數十裡,如果遷都到陳縣,還不如呆在郢都。所以,遷都陳縣很快就被否決了。

  本來,淮泗之地的壽春也好,巨陽也罷,不僅富庶,而且人口密集,都稱得上是建都的好地方。可惜,在和韓國易地,楚國丟失汝南後,這些地方也顯得太不安全。

  楚國君臣思來想去,最終決定,一旦韓國退兵,就把都城遷到江東,也就是吳越兩國的故地。原因也很簡單,第一,江東被吳越兩國先後開發,稱得上比較富庶。第二,江東以北有江水(長江)、淮水作為屏障,無論是韓國也好,齊國也好,打過來的話都需要大費周章,楚國有充分的反應時間。第三,越國如今死灰複燃,雖然如今只是盤踞在會稽山一帶,但有韓國給他們撐腰,越國的這些余孽很有可能會想要重新光複越國,江東極有可能成為他們的目標!楚國若是將大部分兵力布置在江東,可以有效遏製越國的複辟!

  但這些都是想法而已,想要去落實,楚國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韓國退兵。按照往常的經驗,想要韓軍退兵,要麽擊敗他們,要麽賄賂他們。擊敗怕是不大可能,就憑借這內憂外患下的士氣,楚軍的希望不大。剩下的只有賄賂了。考慮到楚國之前對韓國的欺騙,這一次不誠心誠意獻出數百裡之地,韓國是不會滿足了!而且,派遣誰去求和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事情!左徒黃歇肯定是不行了,他在韓國那邊已經留下不好的印象,派令尹(丞相)嘛,會不會太紆尊降貴?!楚國好歹是當世僅次於韓國的第二大國好不好?!
  不過,在得知齊國派出後勝為使前往洛陽後,楚國就坐不住了。因為關於東郡之戰,關於燕國出兵二十萬討伐齊國的消息接二連三地令楚國君臣目瞪口呆!更令楚國君臣訝然的是秦都鹹陽,那個看起來固若金湯的關中,居然禁不住三十萬韓軍的輕輕一擊!雖然只是臨淄傳來的風言風語,但出國君臣相信,這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也許,鹹陽真的被韓軍攻克了呢?!也許,關中成為韓國的土地呢?!到了這個時候,各國只能顧著自己了!如何求得韓國的原諒,如何修補和韓國的關系,或者說抱上韓國的大腿,成為楚國君臣仔細思索的問題。

  令尹羋梁立即表忠心道:“王上體恤士卒性命,不願與韓軍死戰!然,如今城中余糧已然不多!何況,春耕在即!一年之計在於春,若是韓軍久不撤圍,百姓一年怕是顆粒無收!為楚國計,為鹹陽百姓計,臣懇請王上派臣前往韓營商討議和之事!”

  明明是士氣低迷,出門與韓軍一戰只會敗多勝小,但在羋梁的口中,楚王變成了一位體恤百姓的好君王。很明顯,羋梁是在給楚王台階下。畢竟,楚王是一國之君,讓他主動向敵國求和有損面子!但從臣子說出來則不同了!
  楚王長歎一口氣,又望了一眼群臣,惋惜道:“令尹乃國之棟梁,萬望平安返回!議和之事,寡人就系數放權於愛卿吧!”

  很顯然,楚王在這個時候也賣起了糊塗。如果楚王不是利欲熏心,被信陵君蠱惑,韓國說不定多多依仗楚國!哪裡像現在,楚國和韓國更像是水火不能相容!
  羋梁長揖,道:“臣一定幸不辱命!”

  楚王點了點頭,以示鼓勵。趁著群臣皆在,楚國君臣商議了一番韓軍可能提出的條件。只要不是十分過分,羋梁作為楚王的代表,可以當場答應下來!

   好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