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281章 混亂的時局
  第281章 混亂的時局
  一月下旬的時候,天下的局勢變得越來越複雜。趙國撕破了臉皮,向燕軍佔據的河西攻去。燕國雖然做了充足的準備,但終究抵不過趙國的猛攻。誰也沒想到,趙國一上來什麽計策都不講,只是認準了河西,一味猛攻。傷亡什麽的全成了無關緊要的數字。

  似乎對趙國來說,隻想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要麽悲壯的死去,要麽驕傲地活下來,沒有第三種選擇。有過從軍經驗的人都知道,最怕的一種敵人不是多麽訓練有素的或者多麽堅韌不屈的,而是失去了理智的敵人。因為沒了理智,對方隻想要你的命,即使你可以殺死對方,他也會從你身上咬下一塊肉。因此一時之間,燕國所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向齊國求援成了必然。

  齊國當然不肯怠慢,眼下是燕、齊兩國第一次進行合作,所欠缺的就是信任,如果齊國對於燕國的求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話,燕國完全可以倒戈,投入趙國的懷抱。齊王命令上大夫貂勃領軍五萬,急救河西,穩固河西防線。

  趙國的大軍勇則勇矣,但畢竟只有八萬人,趙軍又是處於攻擊的一方,貂勃自信,就算燕、齊兩國合力,耗也能耗死趙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擺在眼前,齊、燕聯軍需要的不是反擊,而是耐心地等待趙軍力竭的時候。到時候,一場大捷就易如反掌般可以取得。

  一月發生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在魏、楚邊境屯兵已久的魏國終於動手了,魏將晉鄙領兵十萬,南下伐楚。楚國雖然做了一些準備,但在佔據絕對數量優勢的魏軍面前,些許的準備顯得不夠用。僅僅過了七日,曾經短暫作為楚國都城的陳縣易主,天下震驚。

  雖然眼看大軍馬上就要攻克郯城,楚國大將、安平侯項承也不得不下令悄悄退軍,放棄唾手可得的郯城,以防大軍的後路被斷。同時,派遣使者飛奔郢都,請求楚王增兵。

  楚國,郢都。

  接到陳縣失守,魏國出兵十萬攻打自己的消息,楚王頓時慌了。顧不得夜深人靜,楚王的使者將楚國的勳貴大臣從被窩裡拉了出來,全都召集進宮,商議對策。

  王宮,昏暗的燭火搖曳著,將數個低沉的身影映在地面上。大殿的氛圍如同窒息了一般,楚王將情況說了下,大臣們面面相覷,誰也沒有開口。原本以為齊國是有求於己,楚國想借機訛詐點土地,沒想到齊國這麽快就變卦,一聲不響地和魏國結了盟,十萬魏軍犯境,齊國的大軍也是蠢蠢欲動,大有把楚國趕到淮水南岸的架勢。

  擺在楚國面前的道路無非兩條,要麽死扛到底,要麽割地求饒。無論是哪一個,都需要絕大的魄力。死扛需要抱著傷亡慘重的準備,這不是楚王願意看到的。割地求饒有損楚國的威儀,小氣的楚王也不能接受。所以問題就來了,無論說什麽,楚王怕是都不會高興。大臣們迅速權衡著利弊,決定待會該如何站隊!

  令尹羋梁終究還是率先站了出來,情真意切地說道:“王上,臣以為眼下趙國正在猛攻河西之地,燕國怕是不敵,因此齊國一定準備了主力應對河西的危局。雖然安平侯稟報稱,故魯(國)之地的齊軍蠢蠢欲動,但臣以為多半是假象。我們楚國實際的敵人其實是魏國。魏國這些年兵強馬壯,去年才從趙國手裡搶下了平邑、觀澤、馬陵三座城邑,百裡之地,絕不是我們楚國可以輕易抵擋的。王上若要抵擋,必須將郢都的精兵調到數千裡之外的淮泗之地,但一者糧草耗費甚大,二者士卒疲憊而郢都空虛。臣聞千裡奔襲必厥上將軍,不智也!”

  “令尹的意思是放棄這淮泗之地?”楚王既心疼又疑惑地問道。

  令尹羋梁搖了搖頭,長歎了一口氣,回道:“臣以為王上若要救之也不能從郢都抽調兵力。眼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令淮水以北的各城集結青壯,堅壁清野,給魏軍以殺傷,以期魏軍經不住巨大傷亡而主動放棄。安平侯則負責策應,但萬萬不可輕易與魏軍主力接戰。王上再派遣一重臣前去遊說韓國,若能令韓國出兵,淮泗之地可保矣!”

  楚王聽後不語,這個想法稍微有些一廂情願了。魏國大軍已經進入楚境,兵分數路,淮水以北的楚國城邑現在征調大軍怕是已經來不及了。如果自己不能盡快派兵增援的話,也許一個月或者兩個月之內,潁水和泗水之間的區域就將易主了。不過,請韓國出兵倒是可以值得考慮,唯一擔心的就是楚國拿什麽來打動韓國,讓韓國和近在咫尺的魏國反目成仇呢?!

  “左徒以為丞相之見如何?”楚王向黃歇征求意見道。

  當時,蘇厲遊說自己,要求楚國割地,換取齊、楚兩國結盟伐魏,這遭到了黃歇的反對。黃歇對自己耳語的那一番話自己可是記得清清楚,只是沒想到,齊國會變卦這麽快,根本不給楚國反應的時間,就直接倒向了魏國。

  黃歇恭敬地說道:“眼下,齊國北面與燕國為盟,抗趙。南面與魏國為盟,伐楚。可謂左右逢源矣!然齊國雖大,但也禁不起兩面開戰,因此必有側重。臣聽聞齊國的上大夫貂勃曾守莒城六年而不失於燕,可謂齊國僅次於田單的驍將!如今田單去職,貂勃北上河西。所以,臣以為,至少眼下,齊國的重心是擺在北面,至於後面會不會變化,當視情況而定!”

  稍微一停頓,讓眾人消化自己所說的內容,黃歇繼續說道:“據臣估計,因為安平侯的大軍在郯城以南數十裡,擋住了齊軍南下的道路,齊國的打算應該是讓魏軍和我們楚軍相互消耗,等兩敗俱傷之際,再發大兵攻打我們楚國。因此,臣的看法和令尹大人的看法一致,那就是魏國是我們楚國當前的最大敵人!楚之患在於魏而非齊!”

  “如今趙國和齊國鏖戰,齊國欲要伐我楚國,臣以為王上大可令人北上邯鄲,向趙國求援。趙國若是派一偏師南下魏國,魏國必然惶恐。魏軍既退,我們楚軍也好專心攻打齊國,幫忙分散齊軍的兵力,緩解趙軍的壓力。此乃對趙、楚兩國皆是有利的事情!想必趙國不會拒絕!”

  楚王連連點頭,自己怎麽就沒有想到這一層呢?!趙國和魏國眼下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齊國。魏國既然敢幫助齊國來攻打自己,那就是齊國那一夥的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趙國肯定會懂這個道理,這就是楚國可以利用的機會。仔細計較的話,趙國的山東(太行山以東)可是一個盟友都沒有,如果合適的話,趙、楚兩國倒是可以結盟。

  當然,前提是韓國對自己不理不睬。如果韓國不肯救援自己的話,那楚國唯一可選的外力就是趙國了。畢竟,韓國距離楚國實在太近了,對中原的影響力也是遠遠強過趙國。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楚王也不想得罪韓國。

  “左徒的計劃不錯,寡人以為,向韓國和趙國求援都是應該的,否則,隻向一個國家求援,萬一對方不答應的話,會耽擱太多的時間。淮水以北,我們楚國可是堅持不了多久啊!”楚王慨歎道。

  “王上聖明!”群臣齊聲說道,言語間也是稍微松了口氣。

  楚王繼續道:“求援畢竟需要時間,可魏國可不會給寡人的楚國留下太多的時間,要不要調集安平侯的大軍往西增援,諸位愛卿怎麽看的?還有這郢都的大軍,寡人想著抽調個三五萬應該不妨事的吧!”

  令尹羋梁見楚王還是想要增兵,知道自己剛才的話楚王並沒有放在心上,楚王一定是要增兵的,眼下就是讓群臣給個說法。悄悄向左徒黃歇遞了一個眼神,羋梁示意黃歇開導一下楚王,這兵,輕易動不得。如果自己再開導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除了自己,說話最有分量的當屬黃歇了,也只有黃歇最適合說這樣的話。

  黃歇暗示令尹羋梁稍安勿躁,複又出列,沉聲說道:“啟稟王上,臣以為增兵救援陳縣等地可行,只需從郢都抽調兩三萬兵馬駐守符離塞、巨陽、彭城一線,魏軍勢必不敢南下。安平侯又善戰,以驍勇著稱,相必不會辜負王上的信任。”

  楚王聽後大喜,以為黃歇這是讚同自己的意見。不過黃歇卻是一副突然想到什麽值得擔憂的事情一般,長歎道:“不過,齊國用兵一向狡詐,臣擔心王上的大軍好不容易攻佔的下邳等地因為兵力不足而易主。易主尚且就罷了,我們楚國再奪回來就是!但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軍心士氣若是因此為之一泄,誠可惜也!”

  “何況,韓國或者趙國若是出兵,魏軍倉皇北逃,不足為道也!收復失地不過須臾之間!倒是故魯(國)之地,王上難道不想安平侯為王上取之嗎?”

  “那左徒的意思是說不調動安平侯的大軍,隻向前線增加兩三萬兵馬?”楚王皺著眉說道。黃歇的意思自己聽明白了,就是自己的一個想法被肯定,一個想法被婉拒。

  “然也!”黃歇誠懇地說道。

  “諸位愛卿的意思呢?”

  “臣等附議!”眾人齊聲回道。這也是折衷的辦法,既讓楚王滿意,也對楚國有利!
  “唔,那就照此辦吧!”楚王下了最後的決心。

   額外贈送三百字補償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