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182章 計定
  第182章 計定
  各國的盡在秦國的預料之中,等到了公元前269年的一月,天下人都知道,在趙國的號召下,山東六國合力伐秦。其中,趙國以廉頗為將,出兵十萬;魏國以晉鄙為將,出兵六萬;韓國以蒙驁為將,出兵五萬;燕國以榮蚠為將,出兵三萬;齊國以田單為將,出兵三萬;楚國以景陽為將,出兵三萬。六國兵力合計三十萬,浩浩蕩蕩將要殺奔向沃野千裡的關中。一時之間,天下震驚!

  三十萬兵力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如果放在幾年前,依照秦國強大的國力,秦國完全可以一路碾壓,再現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的盛景!但如今,隨著兩次內訌帶來的打敗,秦國舉國可戰之兵只有六十萬上下。這還是把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平民全部計算在內。面對三十萬六國聯軍,秦國的兵力就顯得拙荊見肘。

  趙國打得就是這樣的主意,六國合縱這樣的大事勢必逃不過秦國的眼線。既然如此,不如把宣傳攻勢來得更猛一些。最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這也是趙國的一個念想而已。強硬如老秦人者,大都是血不流乾,死不休戰的。這樣的人,消滅他們意志很難,唯一可行的就是消滅他們的肉體。就像千百年後韃子對大明的百姓所做的那樣,屠城,屠城。將所有敢於反抗者全部殺掉,留下的就是所謂的良民。

  秦國的百姓在經歷了最初的惶恐之後很快地平靜下來,從西戎的地盤崛起的秦人,習慣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們的血脈裡早就注入了堅韌、隱忍的作風,而在國難當頭,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服從。秦法嚴酷,所有的人都清楚戰敗的後果。家家戶戶的男丁反覆磨著本就鋒利的青銅劍,一下又一下,他們的身邊是勤勞的妻子,默默地做著飯食。日子很平常,除了那把閃著寒光的青銅劍!

  秦國龐大的戰爭機器迅速地開動起來,為即將到來的苦戰做著最後的準備。這一次,秦國輸不起,所以格外認真。所有不安定的分子被黑冰台迅速鏟滅。往常那些秦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六國間諜,有的被驅離,但大部分,都丟掉了腦袋。秦國似乎是在用這樣的方式來向六國無聲的示威。

  整個二月份,天下沒有任何戰事,哪怕是小規模衝突也沒有。秦國似乎已經認命了,山雨欲來的平靜充斥著整個中原大地。各國似乎也有意識地忽略了造勢的事情,轉而小心翼翼地收集敵國的情報,一步步地埋下引子。天下變得異常平靜,各國謹慎的態度完全殺死了衝突可能造成的一絲一毫的原因 。

  三月份的時候,韓、趙、魏、齊、楚、燕六國開始往安邑方向集結大軍。秦國對此冷眼想看,六國似乎也意識到秦國的策略-——那就是保守,穩固防線。似乎受限於國力,秦國對主動出擊失去了興趣,轉而消極防守。在秦國看來,只要六國聯軍沒有突破防線,那一切都來得及!主動出擊的策略被秦國毫不猶豫地摒棄了,轉而步步為營。

  三月十四,安邑,六國三十萬大軍終於在安邑完成匯合。中軍帳裡,各國首腦的第一次會議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以廉頗、晉鄙、蒙驁、榮蚠、田單、景陽為首的六國軍方代表在舉行第一次會晤。這一次的主將為廉頗,無論是從資歷還是從背景而言,廉頗都是當之無愧的六國聯軍主將!

  “各位,頗忝為主將,不勝惶恐。然則秦國國力漸長,若無六國壓製,不出三年,秦國必定恢復大半元氣。到時,各國怕是又要在秦國的威逼之下苟活,非吾等所願也!如今既然六國君王已定伐秦,我等身為臣子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秦國士氣衰弱,但骨架猶存。如何伐秦,頗願意聽取各位的意見!”

  蒙驁等人左右相望,均是不願意率先開口。所有的人很清楚,伐秦無非有三條路可選,要麽上郡,要麽函谷關,要麽武關。選擇哪條道路決定了許多事情-——比如說利益的分配,前軍、後軍的分配。雖然現在大軍是在魏國的安邑集合,但也未嘗沒有兵分數路的可能。各國心裡都有一筆小九九,雖然都要暴露出來,但能拖延就拖延。所有的人都想看看其他國家的態度。

  廉頗哈哈一笑,言道:“各位都是能征善戰的將軍!怎麽現在聚集在一起反而害羞起來呢!像個娘們,這可不是各位的作風!”

  廉頗的打趣讓大帳內熱鬧起來,趁著眾人的松懈,廉頗直接點名道:“榮將軍,你以為我六國聯軍當主攻哪個方向?”

  趙國公主,也就是現在的燕王后為燕王產下了太子,兩國的關系愈發密切。在眾人推脫不願表態的情況下,選擇讓燕國站出來表態,然後順理成章地問詢其他人,反倒成了最好的選擇。

  榮蚠頗有深意地望了望燕國的“大敵”-——田單,若是齊國沒有田單,燕國早就把齊國滅亡了。田單也是若有所感地抬頭望了望榮蚠,兩道目光於空氣中交匯,他們各自看到了對方眼中深深的忌憚。

  “本將以為,山東六國以趙國最強,這次出兵也是趙國最多。對於暴秦,少有如趙國抵抗堅決者。燕國雖弱,但願意以三萬兵馬供將軍驅馳!”

  廉頗笑了笑,道:“驅馳不敢說,都是為天下百姓考慮,為君王分憂。如此說,貴國大軍願意聽從頗的指揮?”

  “正是!”榮蚠回答地很是堅決。

  “那魏國呢?”廉頗向晉鄙問道。

  晉鄙知道,自己不表態是不行了。燕國已經表態無論趙國,無論廉頗做什麽樣的決定,燕國都會無條件的支持。魏國身為三晉之一,總要出謀劃策,為伐秦大業貢獻智慧。

  想到這裡,晉鄙頓了頓,說道:“末將以為,如今我六國三十萬大軍匯聚於安邑,距離最近、最方便行軍的,一是取函谷關,二是取道河西郡,經由洛水入關。當然,如果不是考慮到道路曲折難行,末將以為以武關為前進基地最佳!”

  廉頗笑了,晉鄙說的都是實情,但是似乎有推脫之嫌。函谷關位於河東郡郡內,若是強攻的話,魏國將負擔很大一部分糧草的運輸周轉,而且傷亡一定很大。為了減小傷亡,魏國多半這才把武關推了出來。這麽險要的關隘,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若是走武關通道的話,聯軍確實可以一路抵達藍田縣,只要拿下嶢關,秦軍就一定會大亂。關內旦夕可得!
  廉頗裝作不明所以地問道:“那晉將軍的意思是?只要有好的建議,本將一定從善如流!”

  “本將以為,是否可以在函谷關城下大張旗鼓,佯動吸引秦軍的注意力。等秦軍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函谷關時,派遣一支精兵自武關出發,攻佔嶢關。”

  廉頗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看來魏國還是打著吞並函谷關的主意啊!就像他們之前做的那樣。

  “蒙將軍,你怎麽看?”廉頗向蒙驁問道。

  魏國建議攻打嶢關,最方便用計的就是韓軍了。不過,廉頗可不覺得韓國會答應這樣的計策,畢竟強攻下嶢關付出的傷亡一定慘重。還要堅守住一段時間,這就更不容易了。

  蒙驁看了看晉鄙,又看向廉頗,笑了笑,不以為然地說道:“晉將軍方才所獻的聲東擊西的策略,表面上看是不錯的。”

  聽到這裡,大帳內的其他人心裡笑了。表面上不錯,那實際上就是……蒙驁說話還是含蓄。晉鄙則是心中有些憤怒,當初自己敬暴鳶乃是前輩,所以禮遇有加。這次,韓國主將換成了一個比自己還要年輕的人,自己可以無所顧忌地發表意見了。但晉鄙表面上卻是聲色不動,靜靜地等待蒙驁後面的言語。

  果然,蒙驁接下來語氣一轉,歎氣道:“不過 ,卻是忘了秦國的處境!如今秦國步履維艱,但卻異常團結!前兩次我們大勝秦國,一次是義渠禍亂關內,一次是公子市造反,勝得也是極其不易。這一次秦國內患已消除,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絕不會像上兩次那樣好對付!”

  “而且!我們韓國剛剛收到消息,嶢關方面,秦國又增加了三萬大軍,領兵者乃是國尉王翦!對於嶢關這個最後的防線,秦國的重視程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眾人聽後就是一驚,嶢關原本就有一萬大軍,現在又追加了三萬大軍。六國聯軍怕是沒有偷襲的機會,強攻的話還不如函谷關方便。畢竟,嶢關靠近鹹陽,援軍隨時可至。但函谷關就不同了,遠離鹹陽。秦國若是想增援,時間就需要五六日。

  晉鄙冷哼一聲,不再言語。蒙驁卻是裝作沒有看到,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道:“當然,武關畢竟掌握在我韓國手中,也最靠近鹹陽!驁以為,晉將軍的建議可以反過來一下,那就是在武關一線牽製、吸引秦國的注意力,實際上卻是猛攻函谷關。”

  這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魏國想要韓國做主力,韓國如今就反駁說應該由魏國做主力。田單心裡則是暗喜,看來韓、魏兩國間的關系也不是那麽融洽嘛!你們亂吧!越亂越好!我齊國就可以渾水摸魚了!

  晉鄙當然不會答應蒙驁近乎無理的要求,反問道:“函谷關乃天下第一關,怕是我六國聯軍怎麽強攻也攻不下吧!”

  晉鄙的語氣雖是擔憂,但那個“六國”兩字咬的很深,很明顯在提示韓國休想置身事外,不出力。

  蒙驁搖了搖頭,歎道:“如果我是秦國,一定會認為六國聯軍最可能出兵的方向就是武關。為什麽呢!其一,嶢關距離鹹陽不過百十裡之遙,嶢關一破,關中千裡沃野盡在眼前。秦國士氣甚至可能會為之一潰!其二,函谷關城高險峻,嶢關這些年雖然一直在加固,但終究比不上函谷關。只要聯軍肯付出犧牲,嶢關更容易被攻破。別看我們六國聯軍屯扎在安邑,靠近函谷關,說不定秦國會以為我們是在迷惑他們!實際上我們卻是要從武關進軍!”

  眾人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蒙驁的說法。蒙驁語氣一轉,言道:“因此,最危險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別看嶢關風聲鶴唳,但秦軍卻已經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函谷關就不同了,山東各國聯軍數次叩關,無功而返。秦人勢必對固若金湯的函谷關盲目自信,若是我們能利用一二的話,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獲!”

  廉頗聽後,問道:“那蒙將軍,你的意思就是武關為佯攻方向,函谷關是主攻方向了?”

  蒙驁點了點頭,說道:“這只是驁的一個建議罷了。能不能成行,還需各位的商討!”

  “田將軍!你以為呢?”廉頗問向田單。田單雖然貴為齊國丞相,但現在是軍中,田單是以將軍的身份領兵,所以廉頗稱呼田單為將軍。

  田單皺了皺眉,這一次齊國是來打醬油的,主要的目的就是消耗各國的國力,尤其是楚國和燕國。最主要的趙國還沒有表態,韓、魏兩國則是從各自的利益出發,力求將主戰場放在對方的國家。裡面的貓膩,田單很清楚。雖然看似從哪裡出兵,哪個國家就會分到最大的利益。但秦國這塊肉太大,六國能不能吃下尚且兩說,最主要的是肉分給你了,你沒力氣保護,這才是隱憂。

  略一沉吟,田單笑了,有些赧顏地說道:“廉將軍,我齊國兵少將寡,沒多少大軍!這一次也只是綿薄之力。三十萬大軍貴國就佔據了三分之一,無論如何,我們五國當以貴國為首,將軍不如說一下貴國的主意,我們也好提些意見,看看能不能完善一下。畢竟,大敗秦國對我們誰都有好處!”

  景陽雖然不忿田單屢屢率領大軍侵犯楚國,但那是在戰場上,現在齊國和楚國的利益點和出發點是一樣的。尤其是楚國,在秦國的威壓下活得戰戰兢兢。若是可以大敗秦國,無疑是楚國最想見到的。不過,這可並不意味著楚國會大公無私到以己之身來成全天下。因此,景陽聽後也是附和道:“正是如此!廉將軍身經百戰,屢次大敗秦軍,何不給我們五國指一條明路,我們也好借此大敗秦國!”

  廉頗暗罵了下齊國和楚國的狡猾,田單把話沒有說死,表面上是尊重自己,實際上卻是透露出自己的計策對齊國損傷太大的話,齊國是萬萬不會答應的。楚國也是如此。

  不過,不滿的情緒不過是一閃而過,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處變不驚是一個名將最基本的要求。何況,自己的這個計策也不會對齊國、楚國造成多大的損失,嗯,至少表面看起來不會,不對嘛。

  廉頗清了下嗓子,不疾不徐地說道:“呵呵,大敗秦軍也不是頗一人的功勞,也是靠著韓國、魏國的協力。就如這次伐秦,單單靠我趙國一國之力是萬萬不可的,更需要各位的鼎立支持。頗在這裡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各位看看可行嗎?”

  眾人點了點頭,廉頗對身旁的侍衛說道:“取本將的輿圖來!”

  “喏!”侍衛領命而去。

  沒一會兒,侍衛就將輿圖帶來,並且按照廉頗的吩咐將輿圖展開。蒙驁等人隨即圍了上來,眾人面前的輿圖可不是以前用牛皮、羊皮繪製的,而是在一張白紙上繪製的。裡面標注了山川、河流、城邑、道路,雖然粗略了一些,但卻足夠清楚。通過這幅輿圖,眾人清楚地看清了秦國目前的疆域和趙、魏、韓、楚的邊界形勢。許多事情,一目了然。

  廉頗看著眾人或羨慕或震驚的神色,心裡頗是自得。以前受限於材料,地圖不可能多麽完善,但在有了紙張這麽好的載體後,廉頗就想著繪製一副詳盡的地圖,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多的整理,廉頗總算完成了秦國和各國邊境數百裡的地圖。

  “咳咳”,廉頗故意咳嗽了幾聲,將眾人的視線轉移到自己身上,這才不緊不慢地說道:“諸位請看,我們六國三十萬大軍如今位於安邑重鎮,往北可以消滅上郡、雁門郡的十數萬秦軍,往西可以以河西郡為後方,渡過洛水,經略秦之內史,往南可以憑借韓國的南陽,直抵秦國鹹陽腹心之地。或者沿著漢水西進,收復漢中,威脅鹹陽南方。”

  眾人向輿圖瞧去,發現確實如此。上郡方面在地圖上被標注了八萬大軍,雁門郡也被標準了四萬大軍。聯軍北上的話,消滅這十二萬秦軍應該不成問題,但像韓國、魏國、齊國、楚國可沒有興趣給趙國免費做這樣的好事。道理很簡單,我出兵出糧,給你打地盤,你還美其名曰為“大而無私的革命戰友情分”。所以第一個出兵方向在眾人的心裡停留了不到十秒鍾就被消滅了。

  至於第二種,輿圖上清楚地表示了洛水沿岸有四五個適合渡河的渡口,若是操作得當的話,還是很可行的。但這個對燕國、齊國、楚國就有些不公平了。分不到地,他們的興趣也不會大。除非廉頗有足夠的利益誘惑,不然這裡面的變數還是很大。

  第三個則是表面上看起來傷亡會最大的方案,雖然輿圖上顯示秦國駐兵在三萬到五萬之間,但高高的函谷關可以抹殺掉雙方的巨大數量差距。第四個需要各國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好處是一戰可定乾坤,壞處是掌握不好尺度,獵人也會變成獵物。第五個則是除了韓國和楚國應該沒人有興趣,原因和第二個類似。

   修改好了,晚上還一更!盡量多寫。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