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錫負責守衛的城牆從孝陵的皇牆開始,經過太平門、神策門、金川門,到靠近長江邊上的鍾阜門為止,這幾座城門最為緊要的就是太平門和神策門。雖然東城外除了大山就是湖泊,但是太平門與神策門外確實是非常平坦。
太平門外是刑部的天牢,神策門外是通往鎮江的官道,所以這兩處是東城的防禦重點。馬錫也知道這兩處城門重要,在這兩處設立了重兵防守,同時將指揮部設在了太平門裡,南京都察院的衙門內。
現在都察院中的大小官員都已經撤空,整個都察院成了一個大軍營,除了馬錫掌管的五千新軍外,還有一萬衛所軍駐扎在這裡。
馬铖趕到都察院的時候馬錫正在聽取斥候的匯報,原來在中午時分,天堡山上駐防的梅春發現孝陵方向有動靜。梅春就是孝陵衛指揮使,他手下三百多個士兵都是孝陵衛本地人,對周圍的環境很熟悉,所以很快得知清軍正在孝陵集結。
到馬铖趕到的時候,清軍已經集結了上萬人,同時還有大批的馬匹,不知道清軍想要幹什麽。
馬铖領著所有東城將領登上太平門,這裡城外是一片廢墟,刑部大牢與大理寺的官衙都已經被拆除,大片的瓦礫埋在雪中。太平門外左邊就是玄武湖,現在雖然湖面結冰,但是強度並不能走人,所以玄武湖這邊沒問題。
太平門外右邊就是鍾山,距離朱元璋的孝陵只有五裡遠,同時太平門城牆在這裡有一個急轉彎,將鍾山腳下的一個二十多米高的小山頭龍廣山包在城內,同時城牆在這裡形成一個只有三十度的銳角,完全突出在外,這裡正是清軍攻擊的好目標。
馬铖帶人來到二十多米的龍廣山上,周圍看了看,這裡地勢開闊,站在山上很容易看到不遠處的皇宮的動靜。馬铖將目光轉道城外,問道:“孝陵在什麽方位?”
馬錫在邊上說道:“軍門大人,那邊五裡外就是孝陵,這邊是開平王常遇春、皖國公仇成的墓,遠處那處高山就是天堡山!”
馬铖看了看三裡外的天堡山,明代沒有汙染,站在城內很容易看到天堡山上人影晃動,大概是梅春他們在準備防守。
看到這馬铖知道清軍想要幹什麽了,天堡山距離太平門只有三裡的距離,只要佔領天堡山,將紅夷大炮架在天堡山上,完全可以轟擊太平門。而反觀自己這邊,因為重炮還沒有生產,手頭的大炮射程只有兩裡多點,完全夠不到天堡山,而清軍的大炮居高臨下卻可以打到城內。
摸清清軍意圖的馬铖暗罵自己糊塗,為什麽不早些投產重炮,現在好了,清軍大炮就要擺在頭頂,而自己全無還手之力,這可怎麽辦?
馬铖手下的將領大部分都是文盲,馬錫作為一個秀才就算高學歷了,他看馬铖望著天堡山發呆,馬上知道自己哥哥想到了什麽。
馬錫低聲問道:“二哥,可是害怕北虜佔領天堡山後,將重炮立於山上,轟擊城內?”
馬铖點點頭說道:“是啊,北虜大炮的射程與咱們半斤八兩,但是北虜佔據天堡山居高臨下就不同了,正好能打到城牆,如果北虜不分日夜的轟擊,估計城牆堅持不了半個月!”
“這個好辦,二哥你看小弟的主意如何?天堡山小弟去看過,地形崎嶇道路難行,只有一條小路通到山頂,不要說北虜那種萬斤重炮,就是一個人往上爬都非常費勁,所以小弟認為,只要給梅春精銳的士兵,依仗天險完全沒有問題!”
馬錫說的與馬铖想的差不多,射程遠的重炮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造好的,目前也只能用這個法子了。
“好,馬錫你挑選精兵一千,交給梅春率領,同時告訴他,如果天堡山丟了,他也不用活了!”
馬铖的命令發布下去,馬錫馬上挑選處最為精銳的新軍一千人,交給一個千戶帶領,同時帶夠了足夠的火藥武器,馬上出城沿著小路去了天堡山,支援駐守山頂的梅春。同時為了更好的支援梅春,馬铖將東城的一百門火炮調來三十門,布置在龍廣山上,這裡打不到孝陵,但是打一打清軍後隊到可以。
馬铖是守城方,具有內線調動的優勢,雖然清軍先動手,但是等馬铖準備好後清軍還在集結隊伍。終於在正月初三,經過三天的準備,清軍在一個總兵的帶領下,分出三千人,第一次對天堡山發起了進攻。
天堡山地勢險要,再加上明軍準備充分,清軍在這幾天根本沒有什麽進展,除了死在山下的數百人,完全無功而返。
雖然清軍初戰失利,但卻鍥而不舍,在第二天又組織軍隊重新進攻,就這樣明軍防守清軍進攻,從正月初三一直打到正月十五,這十多天清軍在山下傷亡上千人,天堡山上的明軍隻傷亡了不到一百人。
清軍這種不計傷亡的猛攻,搞的馬铖也不知道清軍意圖如何,為了一個小山死這麽多人實在不值得。不過馬铖雖然搞不清清軍意圖,但是抱著水來土掩的心態,你怎麽辦我就如何對付。馬铖命令其他城門一定嚴防死守,絕對不能給清軍可乘之機,同時在龍廣山這裡加大對清軍後隊的炮擊,增加清軍進攻的難度。
就這樣與清軍戰鬥一直打了一個多月,雖然清軍前期攻勢挺猛,但是進入二月開始放緩攻勢,每隔五六日才派人進攻一次。明軍這邊也已經習慣清軍這種情況,利用清軍進攻的空隙開始補給天堡山上的守軍。
隨著戰事的拖延,清軍在鍾山地區兵力越來越多,進入二月整個孝陵地區清軍超過了五萬。不過因為這些清軍都在明軍火炮范圍之外駐扎,同時除了進攻的清軍外,其他清軍並沒有什麽動作,所以馬铖也沒放在心上,只是吩咐馬錫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馬虎大意讓清軍鑽了空子。
進入二月南直隸天氣轉暖,馬铖除了負責防守外還要組織城內的百姓春耕。畢竟馬铖手中的糧食有限,清軍解除包圍的時間卻是無限,所有做好萬全準備還是必要的。
南京城的北城大部分是空地,這裡除了兵營工坊外,大片都是良田,所以馬铖將北城當成了新作物的實驗田,這個新作物就是馬铖在城內偶然發現的玉米和土豆。
玉米和土豆原產於美洲,隨著全球化的大航海來到亞洲,在明朝隆慶年間傳到中國。不過玉米與土豆並不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所以在廣東這兩種東西都是喂豬的飼料,人並不吃這種東西。
馬铖剛穿越的時候也派人找過這兩種大殺器,馬铖知道玉米土豆的產量極大,在一百年後的乾隆時代,正是這兩種作物的支持,中國人口首次達到了兩億。
可是讓馬铖意外的是,明代人並不知道玉米土豆是什麽,就連聽都沒聽過,馬铖派出多人去南方尋找也無果,沒辦法這件事就這樣耽誤下來。
到去年的十月份,因為南京城裡實行糧食配給製,馬铖這才發現城中一些居民在食用一種奇怪的東西,馬铖找到後才發現,這不就是自己苦苦尋找的玉米和土豆嗎!
以前馬铖沒找到也不算意外,因為這時候玉米和土豆不管名字和樣子與後世都大相徑庭。玉米這時叫番麥,所結的果實也沒有後世的大,這個時候的玉米棒子只有兩寸長,遠沒有後世那種經過雜交改良的玉米棒子大。
至於土豆的名字馬铖倒是聽過,那就是番薯,不過馬铖是北方人,北方土豆叫地豆和地蛋,根本不叫番薯,所以馬铖很容易的將這個名字忘了。
明代土豆的樣子和後世也不同,明代的番薯像極了後世的花生,果實十分小,和後世那種半斤多的大土豆子完全不同,所以馬铖按圖索驥自然無功。
這次馬铖發現這兩種作物還是城內地方官將這種東西當糧食收集上來,在王顯教訓那個地方官的時候,馬铖才偶然發現這種大殺器。
經過詢問馬铖才知道,原來這種東西在天啟年間南直隸就有人種植,不過因為不符合明代人的飲食習慣,同時這兩種作物不挑地,房前屋後都可以種植,還有產量很大,所以這種東西都是用來喂牲畜的。
馬铖看到玉米和土豆欣喜若狂,重賞了發現這兩種東西的低級官吏,同時好生將不多的種子保存起來,準備來年開春在城內實驗種植。
在開春後,馬铖在北城挑選一塊上好的土地,足有二十多畝,然後將這些玉米土豆種了下去。
馬铖的手下對馬铖的所作所為十分不解,這種東西都是喂豬的,人能吃嗎?
馬铖聽他們這麽問罵道:“放屁,糧食不夠都要吃屎了,有東西吃就不錯了,還說什麽喂豬不喂豬!”
馬铖來自後世農村,對農活很熟悉,他的種植手段比明代人高明不少,最起碼知道將土豆按照胚芽切塊選種,然後分開種植。馬铖將這種種植手段交給幾個農民,讓他們按照自己所教將這二十多畝土地全部種上玉米和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