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新宋》第一卷_第342章  番外——戰後之序
  戰報傳回,天下寂靜,便是已經有所準備的趙桓都呆愣在了原地,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是好。

  此時的戰報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表明了此戰大勝,完顏亶自焚與皇宮之中,金國都城被屠殺乾淨,金國文武大將死傷殆盡,好不淒慘。

  而下卷則是此戰的傷亡。

  相比較於劉錡與吳璘雙方一直都是碾壓局,在會寧府之戰中的損傷可謂是相當慘重。

  單單戰死者便有猛將楊再興,中軍副帥王貴,後軍都統製王經,韓家軍黃佐等等等等。

  殘疾者也比比皆是。

  其他諸多兵馬將校也是死傷頗重,尤其是嶽雲,在戰後看到了這般景象之後,或許是因為心中這個坎兒怎麽也過不去,直接遞了折子請歸鄉侍奉母親.
  元鼎八年臘月,大宋三路兵馬全部匯合與燕雲之地中,與此同時諸多兵馬也受到了自己的賞賜。

  嶽飛,韓世忠,劉錡三人榮登三公,正一品。

  吳璘,張俊,楊沂中榮登從一品。

  此六人收歸中樞,進入朝廷榮養階段,不需要再負責兵事。

  張憲,牛皋,楊政,楊欽,徐慶,王德等人榮登正二品大員,授紫袍,持玉牌,駐守地方。

  虞允文,李顯忠並未直接進入朝中,反倒是入了也進入地方之中,繼續從四品開始往上一步一步走。

  魏勝李寶最後也沒能像他們想象中那樣互相依存,反倒是一個進入了中樞成為了姚平仲的副手,另一個進入了海域之中開始不斷的開闊海域。

  三年之後,大理國派遣使者而來,聲稱自己國內混亂,希望大宋能夠派出兵馬得以鎮撫管理。

  這件事情真假已經不重要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求著趙桓給他個機會罷了。

  同時在洽談之後,大理國去除自己的國號,從而改成大宋南州,大理國君也成為了大宋的南王,段氏一族正式成為了大宋之臣。

  負責協助管理大宋,而南州第一人管理之人便是嶽飛親傳弟子,大將虞允文。

  至此,大宋周圍所有國家全部成為了過去,李朝等地雖然偶有反覆但終歸難當王者之師,只能結地自守意圖自保。

  西域之路也在數年之間被再次打通,大宋的商隊除了海域之外,終於能夠在陸地之上暢通無阻,橫行四方攫取財富。

  而這些年之中,趙桓也終於能夠安安心心的閉上了自己的眼睛,將這大宋的內外諸多大事,交給了那個讓自己越發滿意的兒子。

  在他臨終之前,他只是告訴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大宋的太子一句話。

  “朕,太累了,日後這天下交給你了!”

  這或許就是大宋的一代雄主的最後遺言,沒人知道在這句話之後,他到底是一個什麽心境。

  只不過等到大宋的太子變成了大宋皇帝之後,終於在一間他從來不許進入的房間之中找到了自己父親趙桓的這一生。

  那是一幅幅輿圖,開封輿圖,燕雲十六州輿圖,中原輿圖,冀州輿圖,巴蜀輿圖,長安輿圖,江南之地輿圖
  一幅幅破舊甚至帶著血汙的輿圖,那是他趙桓經歷的一次次大戰,也代表著趙桓這短短幾十年拚了命的前行所帶來的成績。

  大宋皇帝趙桓駕崩,一切根據其生前意願全部從簡,薄葬。

  其皇后朱氏榮升太后,但卻在皇城司的護衛之下入了趙桓的皇陵為趙桓守孝。

  與此同時趙桓親軍三大將之中的最後一位大將姚平仲也同時進入皇陵守衛。

  根據趙桓之一生,定諡號為世祖。

  在生前的最後兩個月,趙桓第三次拒絕了封禪泰山的提議,他說.
  “那行子太丟人了,就別罵祖宗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