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新宋》第一卷_第227章  大宋改革—官製(下)
  趙桓的話再次讓眾人感覺到了一陣陣的驚詫,因為這個提議他們之前並不是不知道,但卻不是唯一的一個選擇。

  “之前朕和眾多愛卿商討過很多的辦法,也表達過用縣州府的辦法,畢竟這種情況和我大宋的情況也是最為合適的,不需要大動乾戈。

  但朕左思右想還是決定放棄,朕需要這大宋之人人人痛定思痛。

  一縣之中有縣令一人,下設屬官二人,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

  之後設立諸曹衙役全部為直屬縣令的小吏,並無官職,其俸祿由朝廷負責,以免讓這縣令的權利過於大了才是。

  之前我等想要將州府的權利加大,設立直屬朝中的州,與府路同級,普通州則是歸宿府路之下,與縣平級相處。

  知州屬官有同知、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

  當年隋之楊堅取消了郡守一職,以防郡守權力過大,與刺史相悖,如今我等打算將其更改,臨時恢復州刺史與郡縣之管。

  當年先漢之時,一州刺史八百石,一郡太守兩千石,但雙方互不統屬。

  州刺史歸屬禦史大夫有監察之權,郡太守直屬皇帝有治理地方和兵權在握,甚至有下方任命之權。

  郡守權利太大導致朝廷立足不穩。

  所以當年那楊堅取消了郡守,如今朕覺得大可不必如此。

  將刺史地位提高些許,並將兵權暫時歸入五軍都督府,然後降低郡守俸祿品級,使郡守歸於州刺史之下便可,受刺史管轄。

  同時將縣歸入郡下,減少文書流轉的時間。”

  趙桓說完之後眾人也是被他這突然改變的話鋒弄得有些猶疑,不過這也的確是個辦法。

  之前是把天下拆分成百多個州,類比於郡,然後一部分歸於朝廷,一部分歸於地方,然後設立諸府。

  同時這府和州也不互相統屬,部分次一等的散州並入府中,與縣類同,大部分的府也同樣是屬於朝廷管轄。

  這樣一來地方倒是平衡了,但是這文書流轉那仍然是十分的漫長,畢竟現在幹什麽都得靠戰馬。

  一旦出現了戰時,很多問題都是要講究一個兵貴神速不可拖延,很多地方也不再好解決這個度。

  如果徹底放開,那麽地方割據你想不出現也就難了,如果不放開,那戰事定然束手束腳。

  不要低估人心的欲望,也不要低估敵人的智商。

  而趙桓現在的做法那絕對不能是祖宗之法了,這就是一個戰時過度!
  所有問題全部按照戰時來流轉,一旦這個戰時出現了改變,那麽這一套就必須立刻更改,否則秦朝那二世而亡的例子將原模原樣地發生在他這裡。

  李綱和趙鼎兩個人嘴巴張張合合,最後都沒有能夠說出話來,而另一邊的宇文虛中則是眉頭緊鎖,一副便秘了的表情。

  “諸位,有什麽想說的就直接說,莫要做出這般模樣,好像朕讓你們拉不出屎一樣!”

  “咳咳咳陛下尊貴,不可.”

  “閉嘴,朕最近頭疼!”

  “.”

  經過趙桓這般打趣了之後,眾人也是輕松了些許,然後李綱這才敢站了出來。

  “陛下這般想法,有這種決策自然是好的,我大宋自然應該知恥而後勇,收復失地再造華夏。

  只不過陛下這般做,地方上的財政,人事任免還有刑獄之事是否都要暫時還給地方?”

  “戰時無奈,當還!”

  “可我等如今議和已經在路上,若是將這些權利全部還給地方,那地方權利卻是有些太大了。

  而且這戰事不知何時結束,臣說句不該說的。

  若是這戰事打上三五年還則罷了,若是打上十年八年,到時候五軍都督府沒有裁撤,這地方權利逐漸增強,到時候若是雙方聯合起來.”

  “陛下,不可低估了人心!”

  此時的趙鼎也忍不住的站了出來,他是治政的名臣,在大略和民生治政上,他毫無懸念可以說得上是這裡最好的。

  但是他同樣需要承認,這裡面的危險太大。

  “陛下,一旦讓有心之人將地方和五軍都督府之中的部分將領聯合在一起,完全可以藏起來一支萬人以上的精銳。

  到時候一旦出現問題,我等恐怕很難快速平定。

  不如還是使用縣州府的做法,將三方互相牽製,給予他們部分權利,也可緩解地方壓力。”

  “可讓工部和戶部聯合清查田壟,丈量土地,清算人口,然後將土地再次劃分,同時分割州府縣城,定下每年份額。

  一半交回朝廷,另一半用於地方,這樣或許也可讓我大宋的百姓喘息些許。”

  三個老臣同時反對,他們也知道趙桓的這個想法對於如今的朝廷來說是多麽的重要,對於戰局又是多麽的合理。

  但是他們也同樣知道,這裡面若是有心懷不軌之人,這上面的文章漏洞有多麽多。

  幾個人的反對這一次並沒有讓趙桓選擇認可,反倒是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這件事情不需要再改了,地方制度如此操作就是,若是日後有所問題,我等在就事論事。

  正所謂事有輕重緩急,所有事情如今全部以戰事為主!”

  “.臣,遵旨!”

  眾人知道已經更改部落,便一一躬身領命。

  而之後,趙桓則是補充了最後的一個部門。

  “裁撤知諫院,隻保留禦史台,並設立都察院!

  都察院直屬朝堂,禦史台下方地方。

  都察院下設正二品左右都禦史,正三品左右副都禦史,正四品左右僉都禦史。

  禦史台設立各道禦史,每一州設立一道,每一郡設立十人,負責巡視郡中各縣!

  每一道放一個正五品的禦史中丞,十名正六品的禦史,隻負責監察彈劾。

  而都察院以左都禦史為主,右都禦史為輔,監察朝堂之外,也監察朕的一言一行,第一任左都禦史便交給李相吧!”

  出乎意料的將這個位置交給了位高權重不怕得罪人的李綱,同時給他加了太傅之虛職,將他的職位頂了上去。

  而右都禦史毫無疑問就是那個被趙桓稱之為有點什麽毛病的李光了。

  戶部尚書趙鼎這毫無疑問,吏部尚書宇文虛中這也是沒有任何的懷疑,兵部尚書則是讓即將出鎮天策上將軍府的呂頤浩兼任。

  這些都沒有問題,而呂頤浩的資格也的確足夠。

  但是後面的幾個位置上他可是讓所有人都開了眼界。

  “刑部尚書以樞密院編修胡銓擔任!”這是第一個名字,也是一個讓所有人驚詫的名字。

  眾人對於這個人倒是真不陌生,畢竟樞密院的地位在這裡擺著,別說他是編修,他就是個小吏在這京城也是第一等的。

  而這編修也不是普通小吏,那可是正經兒的樞密院屬官。

  但是再如何他直接升任刑部尚書,他高了!

  “陛下,此人是否有些”

  “除了你們幾個,還有呂公他們之外,其他人倒不是不可,主要是朕實在是有些拿不出手,陳東倒是不錯但是也不過是擔任地方禦史中丞,再高就要看他日後的能力了。

  至於張浚可為禮部尚書,執掌禮部之事,畢竟這禮部下面有五寺之中的三個,若是不找一個威望深重的恐怕是鎮不住的。

  至於兵事告訴張浚,日後讓他離兵營遠點,有多遠走多遠商超都給我躲著走!”

  說到這裡的時候趙桓就想罵娘,在歷史上張浚就是出了名的主戰之任,但是毀譽參半。

  其中毀上面除了當初秦檜嶽飛的抉擇上面,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家夥戰事方面,那簡直是開了掛。

  百戰百敗,還特別喜歡往軍中走一走,這是想證明一下子自己怎地?

  當初打楊么的時候他就獨領一軍去試試,結果在秋風掃落葉的時候他差點讓人突了中軍!

  地方平叛還讓一群賊寇給收拾了,還是姚平仲帶著三百人過去給他找回了場子。

  同樣的兵馬同樣的大軍,萬人平叛一路潰敗,這戰績.他娘的!
  “工部尚書,陳規!”

  李綱等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這最後一個尚書之位就已經定下來了。

  將飛火變成了火槍的陳規,論地位他的確是有所不足,但是論能力他在大宋獨一無二!

  就是這年紀小了點。

  “陛下,臣有異議!”李綱似乎已經開始進入狀態了,“這三個人實在是有些胡鬧了。”

  “他們三個能力足夠。”

  “但名望不夠!”李綱的火氣似乎已經起來了,看著趙桓直接開始了吹胡子瞪眼睛,“他們畢竟不是陛下有如此權柄。

  日後他們還得應對下面的眾多官吏,權衡四方。

  這朝中不是一言堂,這衙門裡更不可能是一言堂。

  他們若是不能服眾,那日後難免會出現問題。

  張浚是唯一一個名望足夠的,但張俊剛剛在平叛上面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讓他直接一躍而起擔任禮部尚書還要執掌偌大權柄。

  這不可啊!”

  “科舉要開始了,張浚主戰.”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