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新宋》第一卷_第154章  黑白對錯,孰是孰非
  入城第一件事,罷官李綱。

  這是趙桓早就制定好的策略,他離不開李綱這個大宋忠臣名士來給他鞏固地位,但是他同樣不能讓李綱繼續在戰事上指手畫腳了。

  李綱不同於其他人,他更多的還是偏向於做實在事,但很明顯這世間還有一句話叫做:

  好心乾壞事!
  李綱或許也已經知道了這個結果,對於這種事情給你只是沉默以對,躬身領命。

  而他身後的眾多官吏則是一個個的滿臉震驚,不知道應該如何自處,直到趙桓從他們的身邊面無表情的走過,這才緩過神來。

  “曲端呢,將他找來!”

  趙桓進入長安的第二件事就是重新啟用名將曲端。

  曲端原來任涇原路經略司統製官,屯兵涇州,多次擊敗金兵,也算是大宋的老將了。

  父親曲渙,曾任左班殿直,後戰死沙場,然後曲端三歲的時候以父蔭授任三班借職,沒錯,這家夥就是趙桓深惡痛絕的大宋恩蔭制度下的一人。

  若非是如此,李綱不會就因為他獻計死守而直接將他廢掉所有的官職,說到底還是在履行趙桓給他的任務,解決大宋的弊病
  但趙桓沒讓他不分青紅皂白,什麽人都弄下去!

  趙桓能夠理解李綱為什麽拿曲端開刀,曲端此人機敏知書,善於寫作文章,富有兵機韜略。

  這種事情你可以說他允文允武,你也可以說他一方嘴炮,畢竟到現在為止,他靠著恩蔭制度而上,並沒有參加任何科舉武舉。

  歷任秦鳳路隊將、涇原路通安寨兵馬監押、涇原路第三將這些資歷基本上也都是同行抬舉,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實際功勞。

  唯一的戰績應該就是,五六年前的時候,西夏入侵涇原路,帥司調統製李庠抵禦,曲端也在派遣之中一同前往抵抗。

  李庠將部隊駐扎在柏林堡,派出的斥候是一群二把刀,然後被西夏突襲之後大軍潰敗,在這種敗局之中曲端顯露了出來。

  極力苦戰將敵擊敗,整頓士卒返回城池,本來這是比較耀眼的存在了,可誰整體的留守西軍不給力。

  那個時候正好趕上種師道征戰遼國被罷免,金人大舉入侵河東,種師中姚古等人帶兵救援,西軍後方十分空虛。

  所以在接下來的戰鬥之中西夏大軍一路高歌猛進,西安州,懷德軍相繼淪陷,整個局勢一片糜爛。

  鎮戎正處於敵人來路的要衝地帶,沒有守將,經略使席貢嫉妒曲端柏林堡之戰所立的戰功,奏請曲端知鎮戎軍兼經略司統製官。

  從這個時候,曲端擋住了西夏大軍,加上趙桓抗住了金人的攻擊,他也算是有了些許成績。

  但這個戰績加上最後的結果,很明顯他沒有入了李綱的眼。

  所以這個萌蔭出身,沒有補上科舉武舉,沒有明顯戰功,還敢在軍議上和自己扯犢子的家夥,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李綱下手的對象。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哥們人緣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差,當初他就是脾氣很硬,戰場抗命這事兒他也不是幹了一次兩次了。

  畢竟他起身很高的,當年吳玠是他副將,現在是他頂頭上司。

  這一次曲端之事,吳玠雖然閉嘴了,但是諸如龍圖閣待製,當年執掌過陝川六軍之事的王庶,統製官龐世才,陝西節製司將官賀師范等人,對於曲端的評價吧.
  尤其是王庶,他是朝中出了名的主戰之人,他們一起說曲端的壞話,那結果不言而喻。

  一次就給他乾到了底。

  如今趙桓來到長安,自然是要重新收拾一下軍方,這軍中的確是有一批人應該被弄下去,但是這些人裡面,絕對不是曲端。

  當眾人聽到了趙桓要再次啟用曲端的時候,果然不少人忍不住的站了起來。

  “陛下,臣有本奏!”龍圖閣出身的王庶第一個站了出來,“曲端此人奸猾任性,非是良將。

  當年金軍進犯陝州之時,臣等拚死抵抗,征召曲端到雍州、耀州之間會合,曲端推辭不接受命令。

  之後臣率領鄜延軍先到龍坊,曲端又聲稱已上奏請求回避不敢與金人交戰。

  此等種種,堪稱罄竹難書,還請陛下將曲端治罪!”

  王庶說得言辭懇切,聽得趙桓心頭火氣。

  這火氣不僅僅是針對王庶,更是針對這些事情全都是真的。

  曲端這個家夥還真的是這般乾過,不僅如此,為何李綱信任王庶,是因為王庶這個家夥的人品很好。

  他們兩個人之間可不僅僅是這點事兒,就在上一次大戰的時候,金人的斥候已經打聽出來了曲端、王庶兩人不和,所以集中兵力進攻鄜延。

  而那個時候王庶手中兵馬不足,這陝州的絕大部分精銳都在涇原路,而曲端則是統領涇原路全部精兵,駐扎在淳化。

  還是那句話,堅決不應戰!
  為了抗金,王庶每天送達公文催促曲端前進,又派使臣、進士前後十多人前往勸說曲端。

  但是,曲端不聽!
  王庶知道事情緊急,又派遣屬官魚濤前往督師,結果這一次曲端會玩了,他來了一出陽奉陰違。

  又把他給糊弄過去了。

  最後金人成功了,老成功呢!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發生了三件讓趙桓都想說一聲曲端作死的事情。

  其一,王庶不斷的派人催促曲端出兵,而曲端直接來了一句,你看李綱那麽厲害,他碰到金人都被打成了三孫子一樣,我還不如他,兵馬也不如他。

  所以我肯定是不行的
  其二,王庶在陝州獨力難支,金軍急攻延安,王庶收集散亡士卒前往救援,中途各方拉攏士卒,但是等到了甘泉的時候,延安丟了。

  王庶知道自己收不回延安了,所以選擇了將所有兵馬全都交付出去,自己率領一百多名騎兵和官屬奔赴襄樂慰問軍隊。

  然後他還想要讓曲端聽從自己的意思,不過這一次曲端那是一點臉都沒給他。

  不但在王庶進入城池的時候下令每座城門減掉一半王庶隨從騎兵,讓王庶下馬丟盡了面子,更是在見到王庶的時候。

  直接大聲喝問:“節製固知愛身,不知愛天子城乎?”

  雙方一頓爭吵,不歡而散。

  如果說前兩件事情是曲端心中有怨氣,加上雙方對於金人的對策不同,那麽第三件事就比較牛了。

  曲端想要殺人奪權!
  而且曲端不是有這個想法,他是真的這麽幹了,連夜來到寧州,拜見陝西撫諭使謝亮,並且還想請求自己能夠效仿《春秋》士大夫的先斬後奏。

  最後被拒絕之後他還想先幹了再說,最後王庶發現不對,上奏檢討請求處置,而曲端仍然不夠,非要拘留他的官屬,奪取他的節製使印章這才了帳。

  即便是如此,曲端差點在那種時候大開殺戒,將當初救援延安的諸多將領斬了收權。

  最後大軍一哄而散,這才沒有造成太大的殺戮。

  但是陝州第一次丟失,和這些破事兒脫不開關系。

  這些事情王庶並沒有說,因為他知道自己如果說了之後,別說一個曲端了,連同涇原路的一切都要推倒重來了。

  被波及的人,那就真的沒數了。

  所以在這種局面下,一個是堅持避而不戰,保全勢力,甚至不惜想要殺害同袍聚攏勢力。

  另一個四處征戰,為了陝州拚死一戰,到了現在還在給曲端隱瞞的。

  這裡面誰好誰壞,應該相信誰,應該重用誰,難不成還不清楚麽?

  可就是因為看到了皇城司交上來的東西之後趙桓才感覺到鬱悶,因為這是事實,但是還有一件事情也是事實。

  王庶沒有打仗的本事,他每一次的衝鋒每一次的攻打全都是大敗而還,這也是事實。

  曲端的避而不戰,偏偏是最好的結果,也是最合適的結果,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如今,從趙桓到劉錫乃至於劉錡。

  對於雙方的戰略,也是更加傾向於曲端,這是毋庸置疑的。

  可現實就是這般,正確的人乾的都是這種操蛋的事情,而一個為了天下拚命反抗的,卻是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趙桓能夠說什麽,責怪王庶,責怪曲端,還是責怪他自己?

  有他屁事!

  這是最讓他難受的事情,這天下,這朝堂,永遠不是非黑即白,這種事情給你最是讓人難受。

  “王卿先退下吧,那曲端之事朕已經知道了,也知道他和王卿之間的事情。

  王卿受了如此委屈,還能為了大局著想給那曲端隱瞞,著實不易。

  朕不是那昏聵之主,也知道什麽事情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

  你且先退下。”

  王庶聽完之後想要在說些什麽,但是卻被趙桓的眼神製止,同時另一邊的眾人也想要繼續勸諫,但當他們看到了趙桓那已經陰沉下來的臉色之後,便趕緊選擇將自己的嘴巴閉上不敢多說。

  曲端的前來並不是趙桓的目的,他只是想要借助曲端的嘴巴,說出些自己想要說的話。

  “此時我等無法和金人相比,還請陛下固守,等待金人自行撤軍。

  他們遠道而來,所來無非劫掠,就算是他們佔據陝州川蜀之地,也不會在此久留。

  等到他們大軍撤離之後,留下的那些叛軍對陣,我等自然也就能夠開始收復陝州川蜀了。

  此時不戰方為上策!”

  曲端一如既往的堅持避而不戰,而這一次趙桓力排眾議,同意了!
  可就在曲端想要進一步收攏指揮權的時候,問題出現了。

  趙桓沒有給他繼續說下去的機會,反倒是直接接過了指揮之權。

  “傳令吳玠,李彥仙,讓他們各自守護要略之地,若有需要,朕盡數滿足!”

  “陛下.”

  “怎麽,曲將軍想要將朕也殺了,奪大宋之兵權?”

  “末將不敢.”

  “那就閉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