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護國大將軍》178章 官複原職
   有幾個禦史言官本來躍躍欲試,正想出聲阻止給王錚官複原職。

   現在一看王若的下場。再看皇上明著關切卻嘴角微翹的竊喜,扭臉又看到房相和右相呂進,面無表情漠視王若被抬了下去的淡然神色。

   大家都能看出來,把王錚官複原職,是皇上房相呂相早就計劃好的,是陳琦鍾肅極力讚成的,六部的其他四個尚書雖然還沒說話,反對的可能性也是極小。

   而錢望那個吏部尚書,卻是絕對不會反對的。

   王錚不能官複原職,就無法迎娶錢望的孫女兒錢明珠,他不可能看著錢明珠老死在家裡。

   何況,錢明珠只要進了王錚的家門,那她馬上就是三品誥命夫人,比錢望正妻的身份還高。

   對於他錢望家族的聲譽和影響也是巨大的,他有百利而無一害。

   文官集團裡,數房相呂相和六部尚書最有實權。

   門下省和中書省該做的事,部分被皇上交給六部接管,部分被皇上另立的部門去做,這兩個省已是形同虛設,在朝堂上說的話,本沒有太多人重視。

   而現在,門下省現職最高的官員,門下侍郎王若都被抬下去了,就更沒人敢反對。

   (注:前文說過,門下省的尚書令,中書省的中書令,歷年來一直空缺,主要是為高級文官致仕或者病逝後追贈所用,這兩個省的侍郎已是最高職位。)
   因此,王錚還在他家裡逗小狼玩耍,太極殿上經過一番鬧騰後,皇上已經下旨,令王錚官複原職。

   官複原職後的王錚就不是閑人一個了,他還兼著兵部的侍郎,各邊鎮但有戰事,他這個輔國大將軍上柱國,就必須去兵部坐鎮。

   不僅是王錚自己,代老將軍也是如此。

   此時,王錚和代老將軍,正在兵部的衙門,和陳琦以及兩位侍郎商議軍情。

   “自從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蒙遼以後,就成了蒙遼的經濟命脈,蒙遼的肖太后和耶律隆旭,絕不會輕易就把燕雲十六州讓給我大鄭,定會派重兵死守。”

   站在燕雲十六州的巨型地圖前,陳琦皺眉思索著說道。

   “那是自然,蒙遼番邦異族,最善放馬牧羊,可遊牧最怕天災,蒙遼自從擁有了燕雲十六州,依靠我漢家子弟的農耕和經商,經濟才算是稍有起色,自然會特別看重燕雲十六州。”

   代老將軍也捋須讚歎道。

   “燕雲十六州均是依托太行王屋二山修建,地勢高絕易守難攻,強攻的話,我大鄭的將士死傷太大,大將軍,如何是好?”

   兵部左侍郎周通給代老將軍續上茶湯問道。

   “凡是攻城戰,均是極為慘烈,死傷在所難免。不過,燕雲十六州內,我漢家的子弟眾多,他們一心向漢,我軍攻城時,若有漢家子弟裡應外合,可減少我軍將士的傷亡。”

   一直沉默不語看著地圖的王錚,聽到代老將軍的話才轉過頭說道。

   “燕雲十六州的漢家子弟指望不上,···”

   “為何?他們受蒙遼人欺辱日久,應該會渴望我王師北征啊?”兵部右侍郎邢開不解地問。

   王錚捏著下巴斟酌著說道。

   “他們與少數民族長期相處,又在蒙遼統治下生活了近百年,他們的民族性格和生活習俗已經被胡化,從而和我中原漢家子弟產生了巨大差別。如今,蒙遼歧視燕雲十六州內的漢家子弟是不假,卻也不是太過分,那些漢家子弟視蒙遼為國,已不太承認我大鄭了。”

   聞聽王錚的話,幾個人全部沉默。

   王錚說的是事實,打仗,不能指望那些燕雲十六州境內的漢家百姓。誰指望誰是找死。

   有些事王錚不能說,但他卻很清楚。

   歷史上,遼朝中後期的燕雲漢人,不僅在民族認同上日顯孤立,且在政治態度上也沒有固定的傾向,並非中原人認為的那樣‘心向中原’。

   他們而是以利益為中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在遼、宋之間往來叛附,政治態度非常靈活。

   先協助遼朝抵抗北宋,眼見遼朝大廈將傾,就意圖附宋自保,繼而又出於對北宋政權的失望,投奔金朝,並由此導致了金宋間的戰爭。

   燕雲漢人對三個王朝各自的發展進程、力量的消長、以及中國北方政治格局的形成,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王錚還知道,北宋窮傾國之力,數次征伐也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還導致數十萬大軍在高粱河慘敗,宋太宗中箭,乘驢車逃走,後來還因為箭傷而死。

  前期是因為重文輕武,軍力太弱難以攻克,後期是因為澶淵之盟的製約。

  直到遼國抵禦不住金國的連番進攻,後又被宋朝背信棄義,單方面撕毀澶淵之盟的盟約,和金國來了個兩面夾擊,遼國滅亡,金國才歸還大宋部分燕雲十六州的地區。

  當時的北宋背信棄義如此做法,也要收復燕雲十六州,可見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宋朝滅亡後,大明的常遇春和徐達,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趕走了元朝的駐軍,全部收復了燕雲十六州。

  到了那時,燕雲十六州在丟失了四五百年後,才回到了漢家皇帝的手裡。

  這些事王錚都知道,可他不能說,他就是說了也沒人信。

  而王錚現在擔心的是,曹顯和韓庚有沒有徐達和常遇春的本事?他們能不能盡快收復燕雲十六州?

  王錚知道,現在大鄭的周邊是多事之秋,幾個異族均是特別強悍。

  現在,根據他知道的歷史,蒙遼更北面的金國正在崛起,金國以後滅遼。再後來還會有蒙古鐵騎,蒙古滅金。

  而金國把北宋一分為二,逼迫康王趙構衣冠南渡建立了南宋,他擔心這個像極了北宋的大鄭,也會和北宋是一樣的下場。

  因此,他才痛心疾首一直堅持,必須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長城屏障。

  西夏現在也正在厲兵秣馬,和西夏大打出手是不可避免的。

  王錚猜測,因為那個人的存在,和西夏的大戰,比和蒙遼的奪城戰,肯定更加慘烈。

  幸好的是,西夏地廣人稀土地貧瘠,國力再怎麽迅速提升也不會太強,大鄭將士依靠強悍的國力,加上王錚的那些軍國利器的創造發明,抵禦住西夏初期的猛攻問題不大。

  只要能和西夏堅持一年的拉鋸戰,就能把西夏拖垮。

   現在王錚開始擔心蒙古鐵騎,整個宋朝就是蒙古鐵騎滅亡的,王錚不得不未雨綢繆。

   王錚想的很多,考慮的很遠,可很多事他都不能說,他即便說了,別人也不會相信。

   “現今,定州和滄州的兵力怎樣?”王錚用木棍在地圖上邊比劃邊問道。

   “定州和滄州由於直面蒙遼佔據的瀛洲,守城兵力稍多,大概在一萬五千將士左右。”

   周通連忙回答道。

   “太少了,不濟事。”王錚沉思著嘟囔了一句,周通怕打斷王錚的思緒,沒敢搭腔。

   然後王錚看向了朔州方向:“雁山衛現在連衛軍帶邊軍,共有多少兵馬?”

   “怎?你想讓雁山衛出兵攻打朔州?辦法是好,可是不行啊!”代老將軍看王錚指著朔州,就詫異地問道。

   大鄭原來攻打燕雲十六州吃的虧太多,動輒就是幾十萬將士全軍覆沒。

   因此,現在朝廷默許松江衛收復燕雲十六州,錢糧兵甲戰械也是一個勁兒往松江衛送。

   可朝堂諸公的心裡沒底,生怕重蹈以前的覆轍,並不是以傾國之力絕對的支持,這就導致可用的兵力有些捉襟見肘。

   攻城戰都是拿人命填的硬仗,曹顯的那二十萬人馬一旦分兵,兵力就更少,朝廷還不允許其他的衛鎮插手此事,因此代老將軍才有此問。

   “嘿!我只是問問。”王錚苦笑著說。

   “雁山衛現有衛軍八萬,邊軍六萬,不過,邊軍主要是在各堡寨駐守,戰時也只是送糧草和維護糧道,就算有需要,也抽不出來太多。”

   周通張口就答了出來,他是兵部左侍郎,這種事兒當然是門兒清。

   “僅僅二十萬人馬,還不讓雁山衛出兵,委實太少了點。娘的,十六個州郡,一百多個縣,都需要一個一個的攻克,別說是曹顯不好打,換誰去都會愁死。假如不是我新改良的哪幾種戰械,這仗,還真不能打。”

   王錚暗想道。

   王錚理解朝堂諸公的謹慎,大鄭的將士吃的蒙遼的虧太多,現今,所有人都有了心理陰影。
   也只有強攻下燕雲十六州以後,朝堂的諸公才會有信心,以後再有什麽軍事行動,也就才能放開手腳。

   為了大鄭的百姓不受異族的荼毒,為了對得起自己的那位,仁慈的老丈人皇上鄭成。

   使他在有生之年,能創造一個輝煌的盛世名垂青史萬古流芳,為了恢復大鄭朝廷上諸公的信心。

   王錚決定,燕雲十六州,再難也得打下來。

   可是,打歸打,這麽打太難,也太慢,還得另外想辦法。

   以前,王錚作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方略時,他和鄭妽的婚事,八字還沒一撇,,他只能依照那時的方法。

   可現在,王錚成了皇上鄭成的閨女女婿,他就覺得,有必要和老丈人好好談談了,勸說皇上,改變方略,改變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方法,加大力度,至少再投入十萬兵力。

   想到就做,是王錚一貫的做法,他於是當即就告辭了諸人,起身回公主府叫上洛陽公主鄭妽,陪著鄭妽就回了娘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