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護國大將軍》363章 陳妍的破格提拔
  (為書友26784426朋友加更,多謝朋友的打賞。另外多謝早春無敵朋友的月票。)
   柴公公暗歎了一口氣,他覺得,怎麽封賞王錚都不過分,王錚雖然不計較虛名。可其他將士們不服的話怎麽辦?如果因為對王錚的屢次封賞不公,而引起軍變的話,那可就會牽扯到許多人的性命。

   “正是,護國大將軍之職,歷史上絕無僅有。皇上不想按規矩封賞王將軍的話,不封就是了,弄出個護國大將軍的虛職,糊弄人作甚?”

   錢望對皇上的做法深惡痛絕,他極少這麽說話,今天也是忍不住了。

   皇上和房相兩人的老臉上,是一陣青一陣紅的。

   大鄭言論自由,任何人都不會因言獲罪。這是祖訓,祖訓類似於後世的憲法。即便朝臣們說的再難聽,即便黑老包再次噴皇上一臉唾沫,他也沒有任何辦法。

   鄭成抬眼看看其他人,卻看到諸大臣均是義憤填膺。沒說話的那些,顯然也對封賞王錚的做法不滿。

   朝廷如果不按規矩來,那以後的封賞制度就亂了套。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一旦亂了套,就是朝堂生亂的開始,是兩幫人有理由爭吵的開始,也是黨爭的苗頭,此例萬不可開。

   所有大臣,均向往著萬國來朝宣睿盛世,都想在史書上留一個大大的好名聲。

   而現在,經過大家數十年的不懈努力。主要是,經過王錚這三四年的不懈努力,大鄭是越來越富強,眼看著,宣睿盛世已不遠矣!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怎能因為皇上對將領的封賞不公,而引起禍事?
   假如···萬一王錚不服,他的手下不服,禍事一起就無法收拾。

   試想,放眼全大鄭,甚至周邊所有的大國小國,誰會是王錚的對手?誰能打得過,王錚手下的那些煞神?
   王錚的忠心,大家有目共睹,他不管有再大的兵權,他也不會帶兵造反。

   如果王錚有野心,別的就不說了,他僅需去了蒙遼,找他婆娘肖燕燕就行了。以他和肖燕燕的能力,王錚在蒙遼就能做皇上,夫妻倆同心協力,即刻橫掃六合八荒。

   屆時,放眼整個華夏的所有區域,誰會是他們夫妻的對手?

   因此,即便封王錚為天策上將又能如何?
   他不想造反的話,封他為天策上將,讓他開府建衙,他照樣不會反。

   他如果想造反的話,他就算是現在的罪囚身份,依然能振臂一呼從者雲集。

   所以說,封不封王錚為天策上將,結果都是一個樣。那皇上,還何必不按規矩來,讓王錚的手下不服氣呢?

   “朕意已決,封賞王將軍的職銜和爵位不變,但是···”

   皇上咬著後槽牙,狠狠地說道:“王將軍的爵位,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封國洛陽府。”

   皇上鄭成的這句話,把所有大臣驚得目瞪口呆。

   這一下,所有人都不吭聲了。

   皇上為了不讓王錚掌握太大的軍權,竟然允許王錚的爵位可世襲罔替,居然還封國洛陽府。

   世襲罔替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但卻是所有的文臣武將,想都不敢想的。大鄭自開國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先例。異姓開國公封國也沒有先例。

   現今,大鄭的爵位承襲制度,基本上是普通世襲製和終身爵。

   普通世襲製,是子孫每承襲一次則降一級,過幾世之後,假如沒有新的大功勞,再次被朝廷提升爵位的話,爵位也就沒有了。

   包括皇上鄭成現在的叔伯兄弟,數代以後,也是平民一個。

   終身爵更慘,終身爵是,只有立下大功的本人有爵位,本人死後,則身死爵滅。後代子孫不能繼承。

   而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就是後世所說的鐵帽子王的意思。

   就是說,只要大鄭這個皇朝一直存在,王錚的子孫,就永遠能繼承他的爵位,並且不會被降級。

   由此可見,皇上為了不讓王錚,掌握太大的軍權,是下了多麽大的決心。

   說白了,皇上也怕王錚不服,更怕王錚手下的將領不服,從而引起戰禍。他還擔心王錚的軍權太大,會危及他子孫的皇位。才不得不這麽辦。

   他今年已近六十歲,已沒有多少年好活,可王錚還不到三十,他還太年輕。

   他相信,王錚念著和他的情誼,絕對不會造他的反。

   可在他百年之後,他的兒子如果繼承了皇位,如果得罪了王錚的話,他就不敢保證,王錚還會像對待他這樣的忠心了。

   所以,為子孫後代計,皇上寧願破例允許,王錚的爵位世襲罔替與國同休,封國洛陽府,也不想封王錚為天策上將。

   天策上將的軍權太大,職銜太高,皇上鄭成不得不防。

   天策上將是天策府官製的一種,職位在親王、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可三師幾乎全是死後的追封,活著的一個也沒有。

   天策府則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的官員。

   假如封王錚為天策上將,則他就成了大鄭,除了皇上和太子外的第三人,是兩人之下,億兆人之上。而天策府‘許置百官’,就是大鄭的另一個小朝廷。

   即便是驃騎大將軍,也是天下兵馬大元帥,也是類似後世,三軍總司令一級的人物,也有極大的軍權。

   華夏歷史上,一共才有不足十位人物,曾被封為天策上將。

   五代十國時就有六位,但五代十國,卻是個大混亂大破壞的時代。

   有一首詩說得好: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

   整個五代十國,十五個皇帝加起來,卻僅僅有五十三年的帝位。

   所以說,五代十國時的天策上將,可以直接忽略。

   遼國好像有一位皇帝,曾經把他自己封為天策上將,自封的更是糊弄人,也可以忽略。

   歷史上,真正名副其實的天策上將,僅有唐朝的李世民一人。

   可李世民就是因為軍權太大,最後和太子李建成爭帝位,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了他的親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並且,蔚遲恭手拿鋼鞭逼迫李淵退位,李世民政變成功才得登大寶。

   五代十國時的那些天策上將,也有不少是軍權太大,殺了皇帝後自立為帝的。

   現在的大鄭,雖然沒有唐朝和五代十國,但在前朝的大梁朝和大陳朝末期,也發生很多,和隋唐以及五代十國類似的事情。

   前朝有過的血的教訓,皇上鄭成不可能不慎重,他未雨綢繆,不可能封王錚為天策上將。

   只是爵位的世襲罔替就好多了,只要王錚沒有太大的軍權,爵位就只是他的榮譽,能讓他和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地生活的很好。他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

   皇上嚴格控制王錚的軍權,即便不惜讓王錚的爵位世襲罔替,也堅持要這麽做。大臣們也就不再反對。

   其實,皇上的想法是對的,大臣們也不想讓王錚的軍權太大,危及社稷安全。

   王錚的封賞定了下來,就該說別的將領了。

   只要王錚的封賞沒了問題,其他的就好說了,群臣商量之後,在提到對陳妍的封賞時,皇上又看了房相一眼,房相一點頭,皇上也就明白房相是什麽意思了。

   陳妍因為曾被王錚戲稱為母老虎,她對王錚非常的不滿。她還曾經氣呼呼地找王錚算過帳,那次皇上和柴公公都知道。

   因此,鑒於陳妍與王錚不合,皇上和房相的意思是,破格提拔陳妍。

   以後讓陳妍鉗製王錚。

   大鄭的朝堂不能太一團和氣,必須有對立。有對立才會有爭議,才讓皇上更放心,才讓皇上更容易管理大臣。

   不怕文武官員的本事大,皇上和房相只要掌握好平衡之道,大鄭的朝堂,就始終會在控制之中。

   因此,房相提議,皇上讚成。

   陳妍因連滅數國功勞太大,也就被連升數級,被封為鎮軍大將軍,柱國,二等開國伯。

   如此一來,陳妍一躍而成了,比她叔父陳琦還高了半級的,從二品的柱國將軍。

   但陳琦毫不介意,高興的嘴岔子咧到了後腦杓。

   陳妍的爵位封的稍低了些,可這不是還有兩個小國沒滅嗎?叔侄倆相比,陳琦甚至都沒有爵位。

   文官除非是,曾經率兵為國家開疆拓土,要不都沒有爵位。爵位是專為武將而設。

   因為王錚的原因,他教出來的將領,就不可能超過他的職銜。因此,韓庚也只是被升了爵位,成了一等開國侯,其他封賞不提。

   項梁因為這一戰,累功成了柱國將軍,三等開國侯。

   萬喜和高丕,歷經千難萬險渾身浴血殺透重圍,及時趕到懷州攻克了懷州,並且還及時趕到了興州,幫助項梁等拿下了興州。

   萬喜和高丕也是居功至偉,被封為柱國將軍,一等開國伯。

   韓客和石坤,均因為對拿下西夏的都城興州,起了關鍵性作用,累功被封為正三品的冠軍大將軍,上護軍。

   他倆距離從二品的柱國將軍,已經僅有一步之遙。

   申四因救援及時,是攻克興州的首功,被封為從三品的雲麾將軍,護軍。

   申四跟隨王錚學習了一年多,對王錚的戰法戰術最為理解。獨領一軍時打的勝仗就太多。他這兩年的升遷速度,也讓別人眼紅。

   而戴忠,因為他攻克的交趾和寮國的都城,都是因為陳妍的幫助,再說,他現今還沒有滅一國,就以後再議。

   以後,假如戴忠能獨自滅掉佔婆和真臘,那他被破格提拔升為柱國將軍,就也在情理之中。

   可如果,還是陳妍拿下的佔婆和真臘,他的柱國將軍之職,就有點懸了。而陳妍,也必會被封為開國侯。

   其實,也怪戴忠太不爭氣,他的本事也確實太小。

   他一個四五十歲的大男人,已領兵多年,現在帶領六萬兵馬,只是進攻一個還沒有蒲甘的領土面積大,屁大點的交趾和寮國,居然屢次需要陳妍數百裡救援,才能攻克稍大點的城池。

   朝臣們就有些不喜歡他,對他的封賞,也就沒有幾個人提議破格提拔,就這麽暫時擱置了下來。

   對將領們的其他封賞,比如錢糧布帛土地宅院,以及陰襲幾個兒子等等,自然也都有,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除了這些領軍的主將,其他將士的封賞,待戰後按功再議。

   這次的封賞,同樣是因為王錚被壓製的原因,也沒有按規矩封賞。主要是爵位和職銜不符。

   將領們的職銜封賞的還行,基本是按功勞升的職,可爵位就低了些。

   比如,柱國將軍的爵位,至少也應是三等的開國侯。可萬喜和高丕,以及陳妍,卻只是被封為開國伯,整整低了一級。

   但因為王錚被壓製的太狠,朝廷也只能這麽封賞別的將領了。

   即便是這樣,陳琦也已經很滿意了。

   他侄女兒陳妍,跟著王錚才多久?
   她一年多前還是個七品校尉,可這才不到兩年的時間,陳妍居然就成了柱國將軍,開國伯。比他這個做叔父的職位,還高了半級。

   他以後,凡是在正式場合和侄女兒陳妍說話,都要規規矩矩地稱呼一聲···陳大將軍。

   總的來說,雖然不太合理,但也勉強能說得過去,應該不會引起,將領們太大的不滿。

   南疆和西夏的兩場戰事下來,王錚的手下,又升上了四位柱國將軍。

   要不,衛戌軍和其他衛鎮的將領,即便是擠爛頭,也都想跟著王錚上戰場殺敵呢!

   可惜,王錚對手下將領,和軍士的要求太過於嚴厲。不是經過曹顯和韓庚特訓的,通不過魔鬼訓練的,誰都別想成為他手下的精銳。

   不是精銳就無法執行特殊的任務,就無法得到破格封賞。

   比如,陳斌現在,還率領著十萬邊軍,在宥州附近晃悠呢!
   陳斌和那十萬邊軍,能力不行戰力不強,就無法參與奇襲興州的大戰。

   他們最後的封賞,和打下西夏都城,興州的那些將士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