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護國大將軍》166章 破城之議
   下午未時正,太子的下葬時刻已到,所有賓客均從席棚裡出來,按官職大小依次排好了隊形,跟在靈車之後,出了皇城,走向長安街,走向北門外。

   王錚的站位比較靠前,他聽著太子的妻妾和子女撕心裂肺的哭聲,心裡也很不是滋味兒。

   可王錚還沒有辦法,這就是奪嫡之爭的開始,以後的鬥爭會更慘烈,再死就不會是死一個了,是一群一群幾百上千人的死。

   太子之死,誰都不怪,隻怪他生在了帝王家。

   十裡長街白幡招展,沿途的百姓跪伏於地,哭聲不絕於耳。

   太子隨他父親鄭成,生性善良仁慈,從來也沒有仗著他的權勢欺辱過任何人,在官員中,在民間的聲譽均是極好。

   他的英年早逝,讓朝臣唏噓感歎,讓喜愛他的百姓悲慟欲絕。痛哭失聲哀悼太子的,絕大多數人均是發自內心。

   王錚被悲傷感染,也掉了兩眼淚,他也悲痛太子的早逝是不假,但他掉淚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他前面不遠,那個白布扎頭身穿麻衣扛著哭喪棒,哭聲淒切的十多歲的孩子。

   哪個是太子的長子,也就是皇長孫,王錚之所以為他掉淚,是因為他擔心那個孩子,以後的下場,恐怕還不如他爹。

   明朝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皇長孫朱允文,後來朱棣靖難打進南京,推翻了他侄子的皇位。導致朱允文攜妻帶子,一家人在宮內縱火自-焚而死。

   (有傳說朱允文沒死,化裝成和尚南逃了,不過,均是野史,真實情況不可考。)
   皇權之爭太是慘烈,這個孩子的未來,現在沒人知道會是什麽樣。甚至,沒人知道他還有沒有未來。

   太子的葬禮,儀式極是繁瑣,等到順利下葬,儀式全部做完回到上京,天色已經黑透。

   王錚的心情不好,回家簡單吃了點飯,去了書房也無心看書,於是就早早抱著侍寢的肖瑛睡了。

   時蓉和肖瑛,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可能是經常被王錚滋潤的原因,現在是愈發的明豔動人。

   不僅只是她倆,就連歐陽玉玲和歐陽玉瓏那一對兒雙胞胎,由於吃得好穿的好心情好,也可能是因為,經常守在王錚的臥房門外侍候,聽到的房事太多,女性荷爾蒙的刺激太大。現今也均是快速發育。

   她們倆才十五六歲的嬌軀,已經很像個十八九歲的大姑娘了。

   王錚每每看見那一對兒雙胞胎,在他面前撓首弄姿故意的誘惑他,就忍不住地一陣陣的衝動。

   讓那一對兒姐妹花一起伺候他的想法,王錚早就有了。

   可是,王錚畢竟還不是個禽獸,他是禽獸不如,雙胞胎姊妹花無論如何的引誘魅惑,他到現在,也最多是上下其手扣扣摸摸,竟然還能忍得住,始終也沒吃了她們。

   ··········
   太子下葬的第二日,遠在松州的曹顯,就接到了從上京來的聖旨。

   仔細看了三遍聖旨後,曹顯沒有欣喜,反而開始發愁。

   征伐蒙遼收復燕雲十六州,是大將軍王錚堅持要親自做的大事,可現在,朝廷卻把這件事兒交給了他曹顯。

   曹顯很清楚自己的本事,他的戰術戰法都是王錚教給他的,可王錚還沒教過他攻城的妙招,導致他現在看著聖旨很沒有底氣。

   “來人。”曹顯沉聲喝道。他要找人商量破城的良策。

   “叔啊在。”一名親兵出現在門口虎喝一聲答道。

   這名親兵跟著曹顯在遼陽和蒙遼軍激戰時,被敵軍一刀削掉了鼻子和半片嘴唇,要不是他閃的快,估計現在的屍體都腐爛了,因此說話跑風。

   “傳六品以上的將軍和松州知府知州,來提督衙門議事。”

   “若。”

   不長時間,眾人盡皆來到。

   接受了大家的恭喜後,曹顯苦笑著說道。

   “我不是讓你們來給我道喜的,大家商量下,看看還是怎麽收復燕雲十六州吧?”

   項梁撥拉著火盆裡一塊還沒燃盡的木炭,撇了撇嘴說道。

   “嘿!大將軍倒是推了個乾淨,他都不想想,除了他親自領兵征伐蒙遼,換個人怎麽打?得死傷多少將士,才能攻克那十六座堅城?”

   他和韓客、石坤、萬喜、高丕,上次隨韓庚出征後,均被王錚留在了松州,這次朝廷下旨,他們從雁山衛來的那四萬將士,已經劃歸松江衛,歸曹顯統一指揮。

   “大將軍倒是想打,可上邊不讓他打啊!”石坤搓著掌心,把搓出來的灰球扔進火盆裡說道。

   “哈!雁山衛僅僅才有八萬人馬,這下子,咱們左中右三個軍的老人,被劃給松江衛四萬,剩下的加上後軍的,調撥給隴西衛三萬,就留了一萬老人,哈哈!衛晃那個提督才做了不久,手下的人馬就被肢解的四分五裂,他還不急的跳腳?”

   萬喜幸災樂禍道。

   萬喜和衛晃的關系不是太好,他一直嫌棄衛晃是個不善戰的瘸腿將軍。

   雖然後來,剿滅噠突三族一戰,衛晃證明了他的戰役指揮能力,可萬喜先入為主的觀念,卻是沒有多少改變。

   “是啊!這次把韓庚也給調到松江衛了,雁山衛留任的,只有薛韶、木風、戴忠還算是老人,其他的,就是那一萬弟兄了。”

   “無妨,把咱那一萬弟兄,打散了編入新去的那七萬軍中,讓他們領著那些新兵蛋-子到草原上試試刀,屠幾個不長眼的小部族,不超過半年,就還是大鄭虎賁。”

   “那是,我雁山衛出來的,個個均是精兵強將。”

   高丕和萬喜一唱一和自吹自擂,絲毫也不覺得慚愧。

   松江衛的知府崔讓和松州知州舒同,兩人聽著眾人說話,只是拈須微笑,搭不上腔。

   他們只和代老將軍以及程霸、馬闖等打過交道,那時他倆已覺得大鄭的將士敢打敢拚。

   可自從有了上次蒙遼的入侵,這些將士大殺四方來到松州後,他倆才發現,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大鄭虎賁啊!

   和上京衛戌軍的那些將士相比,這些雁山衛來的將士,身上散發出來的殺氣,讓人見之色變。

   “曹將軍,哦!現在該叫曹提督了,韓將軍幾時能到?”韓客扭臉問曹顯道。

   “別混說,私下裡還叫我的名字就行。韓庚···這次,他的家人也被召到了上京居住,他安排好家人前往上京,才能來松州赴任,估摸著得五六天。”

   “呵!大將軍居然把咱們一幫老人,都招來松江衛了,看來,明年開春的仗,確是不好打。”

   “野戰容易,騎上馬操起刀去拚就是,可是這攻城戰?娘的,老子還沒有打過,心裡沒底。”

   石坤嘟囔道。不僅是他沒打過,這裡的所有人都沒打過攻城戰。

   以前,大鄭的邊鎮將士均是拒城堅守,攻城的都是異族。

   可現在反過來了,野戰,蒙遼軍不敢,怕遇上雁山衛的這些虎狼吃大虧,就等著他們去攻取燕雲十六州的城池,可是大家都沒有經驗,這仗怎麽打?
   “是啊!我把大家招來,就是想問個計策,怎麽破城?怎麽攻取那燕雲十六州?”

   “要不就別打了,反正聖旨也沒說,必須攻下那些城池,王大將軍的所思所想,也不一定全是對的。”知州舒同趁勢說道。

   文官都厭戰,他也不例外。

   “嗯!雖說燕雲十六州的長城防線還算重要,但也不是從咱們大鄭手裡丟的,能打下來是最好,真要是太艱難,就緩緩也可。”

   衛府首官荊祥對攻取燕雲十六州也沒信心。

   聽到兩位官員的言語,石坤頓時就不願意了,他們幾個說說大將軍還行,別人卻絕不能說一句大將軍的不是。

   “混說,大將軍既然說要把燕雲十六州收復,那就必須收復,再艱難也得打下來。沒有長城防線的屏障,蒙遼大軍就可長驅直入,瞬日可達上京城下,難道還要讓上一次的慘景重現?”

   
   “打是必須要打的,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打?你們別說喪氣話。”曹顯瞥了那兩人一眼說道。

   
   此時,萬喜高丕等人的眼光都看向了舒同,那些眼光裡的含義,有輕蔑,有鄙視,有不屑,就是沒有讚許。

   弄得說錯了話的舒同,霎時間就如坐針氈。

   “依我看,咱們也別犯愁了,給大將軍去封信,讓大將軍寫好方略,咱們照著方略執行就是。管他好打難打,該死鳥朝天,豁出命也得把燕雲十六州給收回來。”

   韓客提議道,他的辦法最省事兒,把費腦子的事情交給大將軍去辦,他們隻用操刀上陣就行了。

   “正是,大將軍的所思所想,不是我等能理解透的,大將軍既然說燕雲十六州極其重要,那就是極其重要,大將軍既然說,必須把燕雲十六州收回來,那就豁出命也要收回來,誰要是敢阻止,老子剁了他。”

   項梁的話殺氣凜然,兩位文官聞聽遍體生寒。

   在座的這些人,雖然項梁、韓客等人還只是個旅司馬,但是他們的勳銜,卻均是四五品的將軍,和知州以及衛府主官的官職相當,也隻比知府低半級。

   而還沒有被改編的那五個軍的司馬都尉,一是現在還在前往松江衛的路上,二是,他們即便也在松州,卻因勳銜還只是六品,也無權參加今天的軍議。

   等松江衛的這二十萬人馬改編後,現在這幾位在場的旅司馬,都會成為軍司馬指揮一個軍。

   而本就是軍司馬的萬喜和高丕,甚至包括,原來雁山衛的中軍甲旅旅帥項梁,就會是集團軍的軍司馬,手下至少會有四萬將士,已經和衛戌軍的那五個軍的柱國,指揮的兵力相同。

   至於韓庚,朝廷雖然沒有下旨封他為松江衛的副督,但大家心裡都明白,他的家人既然已經被朝廷召到上京居住了,那他離柱國將軍的勳銜,離提督的位置也不會太遠了。

   “那好吧!方略就讓大將軍制定,咱們就不管了。”曹顯緩緩說完,然後轉身走回帥案,突然朗聲說道。

   “眾將聽令。”

   聞聽提督要下軍令,項梁石坤等人再也不是吊兒郎當的架勢,均是虎喝一聲長身而起,依照職銜高低,瞬時就站成了一排,個個昂首挺胸手扶腰刀,等待曹顯下令。

   衛府的主官荊祥也趕忙躬身站好。

   知府崔讓和知州舒同,慌裡慌張之下,撞翻了凳子推翻了小幾,也連忙起身聽令。

   “荊祥荊將軍聽令。”

   “末將在。”荊祥一聲虎喝抱拳而出,既然能做到邊鎮的衛府主官,荊祥自然也不是等閑之輩。

   “著你自明日起,督促兵部作坊盡快打造戰械,並整編那二十萬將士,把二十萬將士分為前後左右,以及中軍五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四萬人馬,不得有誤。”

   “末將接令。”

   “崔知府聽令。”

   “屬下在。”

   “著你籌措糧草安撫百姓,隨時做好大戰的一切準備,不得有誤。”

   “諾。”

   “項梁項將軍聽令。”

   “末將在。”

   “著你即刻挑選善於操作戰械的將士,組建四個混編旅。務必使混編旅的將士們熟練使用攻城戰械。”

   “諾。”

   “石坤石將軍聽令。”

   “末將在。”

   “著你即刻派遣大量的細作,混入所有需要攻取的城池,部分搜集情報送回備用,部分潛伏下來,等攻城時可打開城門掩護我軍奪城,如城門被堵死,也可殺上城牆上支援我軍將士爬城。”

   “諾。”

   “萬喜萬將軍高丕高將軍聽令。”

   “末將在。”

   “著你二人操練兵馬,把所有三十萬將士,盡快操練成我大鄭的虎賁。”

   “諾。”

   “傳檄我松江衛所有的守城主將以及各知州知縣,自此時起,各自在所屬城池,撫恤百姓發展生產修護城牆,時時操練兵馬備戰守城。若再有怯戰失城者,斬。妄言敵強我弱蠱惑人心者,斬。不愛護百姓草芥人命者,斬。”

   “諾。”

   曹顯皺著眉頭接連下令,一連三斬讓兩個文官噤若寒蟬。他們現在才知道,雁山衛的驕兵悍將,他們的殺氣真不是吹出來的。

   邊鎮提督有很大的自主權,治內文武若有犯了軍令者,可先斬後奏。即便是知府或者知州這樣的四五品官員,關鍵時刻也是照殺不誤。

   殺一個官員事小,丟失了江山事兒大,太祖當初訂立軍規時,誰輕誰重看的很清楚,一點也不糊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