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護國大將軍》160章 聚會3
   
   “何事?”陳斌問道,這麽神秘,肯定是有新的消息了,代老將軍家他是常來常往,比較熟悉。

   “王將軍···唉!”代老將軍長歎一聲,欲言又止。

   “何事?說啊!”馬闖急道。

   “莫非是,王大將軍擔憂國事,給皇上上了奏折?”陳斌猜道。

   “然,王將軍和皇上房相的談話不歡而散,他的建議多不被采納。但他心憂國事,回家後就給皇上上了兩封奏折,他堅信自己的猜測沒錯,他堅持認為燕雲十六州必須得盡快收復,要不然,沒有太行山脈和長城防線的天險,上一次的事情就還會無數次重演。唉!他堅持說,上一次那些州縣的丟失,非是老夫和程將軍指揮不力,實是軍製對我等限制的太多,換誰都無能為力。”

   “唉!王大將軍,實為英明睿智之人也!”程霸感慨道。

   “還有呢?”

   “還有就是西夏,他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說西夏不動則已,動輒就會毀掉我大鄭的半壁江山,更嚴重的話,甚至會,···算了,不能說出口,太嚴重了。”

   “他還是僅憑那一首蝶戀花就這麽猜測?有沒有別的理由?”

   “沒有,這次什麽理由都沒有,但他就是這麽猜測。”

   陳斌、程霸和馬闖,聞言俱皆陷入沉思。

   良久,馬闖沉聲說道:“他屢次這麽強調西夏的危害,看來必有所持,但他只是猜測,沒有充分的理由,卻實難讓人信服。但老夫身為輔國大將軍,也不能拿皇上的社稷江山和百姓,用來和他賭氣。這樣,假如是他親自領兵對付西夏,老夫雖然還是稍有不服,卻甘願讓賢。”

   “他擔心皇上提防他,不通過他提議的軍事行動,提出可由曹顯和韓庚領兵。”

   “曹顯和韓庚?”馬闖一聽頓時大怒,伸手就想拍桌子站起身。

   “你別急,這麽大的年紀了,暴脾氣還是改不掉,坐下。”代老將軍曾經是馬闖的上司,對他的提攜不少,也唯有他敢斥責馬闖了。

   馬闖乖乖坐下,臉上卻依然是氣憤難平。

   “老夫覺得,王大將軍屢次提及西夏不可輕視,為了引起皇上的重視,也怕皇上對他懷有猜忌,竟然如此屈辱地自甘隱於幕後,由曹顯和韓庚領兵拒敵。嘿嘿!老夫雖不知王大將軍的道理,卻也堅信王大將軍的所為,全是為了我大鄭。”

   陳斌捋著胡須沉吟著說道。

   “老夫也認為,王大將軍的所思所想,非是常人能所及,他堅持這麽做,必有道理。”

   程霸也讚成道。

   他剛到松江衛赴任時,立功心切,不顧屬下的勸阻貿然出擊,一戰即大敗,他假如不是化妝逃出了險境,必會被蒙遼軍生擒活捉。

   可後來,王錚擔心松江衛一敗塗地,會軍心不穩士氣低落,會導致松江衛全境被蒙遼軍突破,就通過兵部,迅速把申四調到了璧縣任璧縣守備。

   結果,申四帶著兩千老弱病殘,騎著騾子瘦馬,卻四戰四捷。

   松江衛境內的噠突軍和蒙遼軍,還以為王錚到了松江衛,連忙各自退兵罷戰,這才保住了松江衛的戰火不至於繼續燃燒,同時也保住了程霸的提督位置。

   後來,管賢也調任松江衛,接任中軍司馬一職,他和申四聯手,數次和蒙遼軍的小規模激戰,屢戰屢捷,使程霸這個提督的聲威大震,也使松江衛的將士們士氣高昂。

   所以,從那時起,程霸就打心眼裡,對王錚甚是佩服。

   申四此前僅僅是王錚的親兵隊長,就已經那麽能打,曹顯和韓庚是被他親自教出來的,豈不是更厲害?

   “老夫不服,王錚那廝,忒也看不起人,想那曹顯韓庚,兩年前尚且均是個五六品的小將,不過是時運好,才一躍而成了名將,現今卻要老夫···”馬闖瞪著眼珠怒吼道。

   “服不服的都無所謂,只是,馬督,假如王將軍所言一語成戩,你可擔得起丟失大鄭半壁江山的責任?”代老將軍提醒道。

   “這個···老夫擔不起,誰都擔不起,只是···”馬闖膽怯了,誰丟了大鄭的半壁江山,誰就是千古罪人,會受到大鄭的億萬百姓唾罵,他真的擔不起。

   “沒有只是,沒有也許,一切皆有可能,你既然擔不起那個責任,何不讓敢擔責任的去挑重擔?”

   陳斌也勸道。

   “老夫···老夫,一切聽朝廷的安排,”馬闖退縮了。

   他在松江衛時,就沒佔過蒙遼的便宜。換防到了隴西衛,偶爾和西夏野戰,基本上都是敗多勝少,這還是西夏王以練兵為主,沒有真的和他死拚。

   後來他隻憑堅城固守,再不和西夏軍野戰,這才讓旨在練兵,沒想過攻城的西夏王退兵。

   他雖一直不服王錚,認為王錚的運氣太好,卻沒太大的本事,可是,運氣不是一直都會有的。

   從上次王錚緊急時刻,率兵把蒙遼大軍趕出了大鄭的過境,他開始不得不服王錚的領兵能力。

   換了他,他一是沒有能力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擊斃蒙遼軍近十萬人,更不可能那麽快地把蒙遼軍趕出國境。

   他甚至都不敢親率五萬步卒和兩萬五千輕騎,硬抗蒙遼的近二十萬彪悍勇士。

   並且王錚還打勝了,斃敵數萬,還奪了蒙遼的大營,繳獲無數。蒙遼的肖太后和聖宗耶律隆旭,假如晚走一步,他甚至有可能生擒他們母子。

   那一戰,所有看到王錚戰法的文武都堅信,王錚所率的兵力太少,如果他的兵力足夠的話,蒙遼的肖太后和聖宗耶律隆旭,絕對跑不了。

   王錚的那些戰績,他雖不是親眼所見,但是那天在澶州城頭,拿著望遠鏡親眼所見的大鄭官員多了,一個人對他說謊,不可能所有人都對他說謊。

   也是因此,現在大鄭的那些越來越囂張的文官,卻誰都不敢對王錚齜牙,王錚的本事,確是非他馬闖能及,不論是哪一個方面。

   ·············
   四位武將在代老將軍家裡聚會的時候,房相家的書房,右相呂進和兵部尚書陳琦,也在和房相談話。

   不僅如此,今日夜晚,很多朝中的重臣,都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論朝政。

   大鄭已逢多事之秋,蒙遼近年來越來越密集的屢次越境燒殺搶掠。

   西夏國內巨大的變化,數年前就已建成的夏宮,不輸於大鄭皇宮的巍峨高大,西夏王在兩年前和大鄭悍然決裂自立為帝。

   這些都預示著,西夏的崛起已不可避免,王錚的擔憂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但從皇上到房相,包括所有的文武大臣,都知道西夏王兩年前就已自立為帝,但他這兩年來,卻沒有對大鄭有什麽太大的動作。

   所以,軟弱厭戰的皇上和所有文官們,均不相信王錚僅憑一首蝶戀花,就猜測出西夏一旦籌備好以後,就會危及大鄭政權的可能性。

   西夏地廣人稀,土地貧瘠物資匱乏,全國的兵力加起來,也不過才區區的五六十萬人馬,只是大鄭兵力的零頭。

   因此,所有人都認為,西夏攻克幾個州縣,搶掠一些人口財貨有可能。但絕不可能危及到大鄭的政權。

   房相和皇上等一樣,也是這麽認為的。

   “房相,王將軍所言,絕不可輕視,房相試想,自從認識王錚的那一天起,他可曾說過一句虛言?”

   右相呂進一直都對王錚有著盲目的信任,他堅信王錚所說必有原因,雖然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原因,和別人一樣,他也不相信王錚能看透後世的事情。

   “嗯!呂相所言極是,雖說,老夫也覺得王將軍是危言聳聽,但提早防備的話,雖說費了些許錢糧,卻總不會有大錯。”

   房相斟酌後說道。

   他也害怕王錚的所說萬一成真,那麽,他和皇上和所有文武眾臣,這些年所做的努力,就盡皆付諸東流了。

   “房相,既然王將軍所說的那些話,不敢全信卻又不敢不信,咱們不如做兩手準備,···”

   陳琦沉吟著說道。

   “陳相無需顧忌什麽,請講。”

   “房相,就如王將軍所說,燕雲十六州必須收復,否則我大鄭的京師,就始終處於蒙遼的威脅之中。屬下覺得,給王將軍一年時間,就讓王將軍帶兵打打試試看。而西夏這邊,再調集幾萬兵馬過去,加強防衛,如何。”

   “不妥,···”呂進插話道。“松江衛已有十萬兵馬駐守,再加上這三十萬的援軍,就是四十萬人馬,把四十萬大軍交給王將軍,估計···嘿嘿!”

   “嗯!呂相所言有理。要不這樣吧!從松江衛的援軍裡,挑出十萬步卒,赴隴西衛協助守城,只需憑堅城固守,不需和西夏王野戰。而松江衛另派提督人選,留十萬人馬駐守,讓王將軍帶二十萬人馬征伐蒙遼。他有權讓松江衛協助,卻無權調動和指揮松江衛的兵馬,這樣做可好?”

   “不妥不妥,這麽做,王將軍就太委屈了,讓他做最艱難的事,卻對他沒有絲毫的信任,不妥。”

   “以老夫看,讓王將軍坐鎮上京,統籌安排指揮全局,任命曹顯為松江衛提督,雁山衛的那些驕兵悍將,現在每日卻無甚戰事可打,委實可惜了。另調數萬將士赴雁山衛,讓衛晃盡快教導,把雁山衛那些虎賁一分為二,充實松江衛和隴西衛的邊境。如何?”

   “善,大善,房相所言極是。若果如王將軍所想的那樣,隴西衛甚危,而燕雲十六州的卻均是攻城硬仗,沒有大鄭虎賁的強攻,確實不太好打。”

   “那就這樣定了,呂相,這些日子你多辛苦些,標準件的全大鄭實施。防范結黨和禁止利用結黨之理由誣陷同僚的事情,以及訓誡昭告各地官府,責令戶部、吏部、工部和刑部的主官,在他們所轄的范圍內,下屬各級官吏務必嚴守職責,做好自己的份內之事。”

   “還有武舉以及提倡民眾練武強身之事,今後文武不得互相輕視,不得內鬥之事等等。這些事,你多操心。老夫這幾天就把主要精力,放到軍改和太子的喪事上,防備蒙遼和西夏,是國之大事,萬不可掉以輕心。另外,兵馬的調動,老夫明日和皇上商議之後才能定。”

   “屬下明白。”

   就這樣,三個文官在房相的家裡一番密議,大鄭的許多大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要不王錚說大鄭太重文輕武,所以才會導致國家極其富裕,但軍事極其羸弱。

   房相和呂進一輩子都是文官,陳琦雖說是兵部尚書,但他其實也是個文官,六部尚書都是文官出身。

   在朝堂上,武將幾乎沒有發言權,武將只有在文官做出重大決策後,領兵出戰打仗的權利。

   提督認命,兵馬調動,這麽重要的大鄭軍事的問題,竟然在沒有一個武將參與的情況下,就這麽定了下來。
   不得不說,這就是大鄭體制的悲哀。

   若沒有王錚的堅持,大鄭的未來,真不知道會走向何方?也許,那一個和大鄭像極了的北宋的結局,的確就是大鄭以後的結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