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護國大將軍》092章 雁山衛瑣事
  按說,大鄭的律法是不允許皇親國戚經商與民爭利的,可皇親國戚都是徒有虛名沒有實權,律法也不允許他們掌權。可皇親國戚的爵位卻會一代比一代低,連帶的是得到的俸祿也就會越來越少。如果不能再次立大功升爵位的話,數代後可能就是一屆平民。

  於是,朝廷也就只能默許他們做點生意攢點銀錢,好給後世的子孫留點家業。這種事兒,就連好事的言官禦史都沒辦法參奏他們。

  悠閑的日子過的很快,轉眼間已經是初秋了。

  這一段時間,刁耀刁柱國去了雁山衛赴任提督一職,據小道消息說他的情況不是太好。具體怎麽個不好法,王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甚至都懶得打聽。

  其實,刁耀沒去雁山衛之前,他就已經猜到了刁耀的下場。

  現在的雁山衛不同以往,能鎮得住那幫驕兵悍將的人不多,他王錚算一個,代老將軍算一個,估摸著那幾位親王郡王也能鎮得住,別的就只能呵呵了。

  刁耀雖然也是位柱國將軍,但他拿得出手的有名的勝仗並不多,若隻論勝仗算,現在雁山衛中軍的一個旅帥都比刁耀強。

  若論政績民生算,知府鄭耀得到了王錚的真傳,他這一年多來,在雁山衛境內修橋鋪路興水利扶農桑,支持商品貿易,扶持改良科技等等。

  其政績已經得到了朝廷的多次嘉獎,在鄭耀的領導下,信州林州並州和庸州的四個知州,也是一個個的虛心好學乾勁兒十足。

  大家都知道鄭耀憑著他的政績,估計是快上調了,那幾位知州都憋著一股勁兒,想要在鄭耀調走後坐上知府的位置。

  說起總攬全局和統籌規劃,刁耀又不如跟了王錚一年的衛晃。現今,衛晃在雁山衛的威信比刁耀高得多。

  別的就不說了,僅是這幾位的存在,刁耀能在雁山衛混足三年的任期都不容易。

  這一段時間,噠突人因為被逼到了絕境無法生存,還不敢惹雁山衛。後來竟然聯合蒙遼鐵騎,在蒙遼和大鄭接壤的邊境屢屢騷擾劫掠,一個多月內,犯境居然達到了六次,把松江衛駐守的大鄭邊境攪的一團糟。

  這還不算完,隴西衛和西夏相連的大鄭邊境,年輕的西夏王李昊(注:暗指李元昊,歷史上,李元昊是1038年建國,國號大夏。)屢屢親自領兵犯境,把隴西衛蕭寒督管的邊境搞的雞犬不寧。

  隴西和松江兩衛鎮的提督忙的焦頭爛額,雁山衛雖然沒有受到異族的騷擾侵犯,但是提督刁耀的日子卻不太好過,他下的政令軍令難出提督府的衙門,即便是把公文送到了鄭耀和衛晃的手上,兩人竟然屢屢對刁耀的提督令不屑一顧,說什麽提督府的鈞令大多都是在勞民傷財,沒有一點正面的作用。然後隨手就把公文束之高閣,再也想不起來執行。

  刁耀氣的吐血,卻對鄭耀和衛晃無可奈何。

  收秋後不久,房相手拿一份雁山衛來的公文,興匆匆地趕到皇上的書房。

  “皇上你看,鄭耀來的公文,雁山衛大豐收,平均每畝地達到了三百五十斤的收成,雖然沒有王錚說的五六百斤多,但也比往年高了一百多斤。鄭耀說,今年燕山衛軍的需用的糧草,不需再從上京調撥了,雁山衛自己的賦稅收入就已足夠。”

  房相興致勃勃地把公文交給皇上說。

  “什麽?三百五十斤?今年雁山衛不是有點乾旱嗎?畝產還能達到三百五十斤?”

  鄭成有點不信,但他也知道鄭耀不敢說謊。

  拆開公文看了看,果然如房相所說,雁山衛今年的賦稅收入,鄭耀初步估算了一下,大概能達到往年的兩倍多,如果不用上交朝廷的話,在雁山衛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

  一年多來,雁山衛由於沒有受到噠突人的殺掠,人口快速增長,商業貿易越來越繁榮。人丁稅、糧草稅和貿易稅等,再加上幾個大礦的財稅收入。雁山衛知府衙門的的總收入穩步增長。到現在,雁山衛的所有收入養活七八萬的衛軍已經不是問題,應該不需要從上京千裡迢迢調撥錢糧兵甲了。

  “好,好,鄭卿沒有白忙,成果不小,如果我大鄭所有的府路均如雁山衛的話,國庫就沒有空虛的時候了。好,好。”

  “是啊皇上,鄭耀鄭知府的確是做的不錯,可他卻不敢居功,隻說他所做的都是王大將軍所授。這個王錚,倒確是個鬼才啊!”房相捋著胡子歎息道。

  “王錚的能力就不說了,說的多了徒惹煩惱。可鄭卿能領會貫通王錚的發展思路,也的確是個人才。房叔,你上次不是說規劃司的監正不知道該怎麽做事,始終不理解成立規劃司的作用嗎?你看,把鄭卿調來規劃司怎樣?”

  “嗯!可行,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鄭耀最能理解王錚的思路,讓他做規劃司的監正最合適。可是皇上,雁山衛的知府讓誰來做呢?大好局面已經打開了,要是再倒退回去可就不好了。”

  “賈林賈知州,他是並州知州,和鄭耀打交道的時間最長,鄭耀做出的這些成績,沒有他的配合也做不到,朕覺得,賈林賈知州可堪雁山知府的大任。”

  “嗯!可行,並州知州的位置也不能從別的州府派,讓並州推官韓松接任最合適,這樣的話,雁山衛還能迅速穩定地繼續發展下去。”

  “好,那就這麽辦,房相回去就安排吧!”

  “諾,老臣領旨。”

  就這樣,三言兩語間,雁山衛的知府並州的知州都換人了,有人哭有人笑不可避免。

  “皇上,刁提督昨日來信說,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現今每日只能臥病在床,已無法督導政務軍務。刁提督懇請朝廷,把他調回上京休養身體。皇上,你看怎麽辦?”

  “唉!···”鄭成歎了口氣揉了揉腦袋。

  “刁提督在雁山衛的威信還不如衛晃衛將軍,軍事能力也不如曹顯,執政理念更是不如鄭耀和賈林,讓他去督領雁山衛,也確是難為他了。”

  “可是,曹顯和衛晃現今還難以服眾,王錚又不能離開上京。房叔你也知道,朕把王錚困在上京並不是真的不信任他,也不是因為他的來歷。主要是,上京城必須得有至少兩個上柱國駐守啊!”

  鄭成無奈地和房炫普訴苦道。

  “可歎我大鄭,自從那些開國的老將一個個都去世了以後,竟然極為缺少能打能勝的大將軍。陰襲而來的柱國吧!又都是些紙上談兵之輩,難以擔當大任。現今,好不容易出了個軍事天才王錚吧!朕還不舍得把他放出去。房叔,北有蒙遼的步步緊逼,朕覺得,三兩年內,我大鄭必會和蒙遼有一場大戰。西夏王年輕氣盛,又帶兵屢屢犯境。這些,都需上京城裡駐守的有經驗的大將軍做決策,可朕的皇叔已老,兩個郡王又是陰襲所得的爵位,沒有實戰經驗。如今,只有依仗代老將軍和王錚才能鎮得住上京了啊!”

  “是啊!邊境的一座城兩座城打爛了都沒太大的關系,大不了以後重建就是,上京可不能亂,那五個軍領軍的將軍柱國,也只有上柱國才能鎮得住,老臣都不行。代老將軍當年曾分別做過神策軍和龍武軍的軍司馬,他的話沒人敢不聽。皇上親征那一次,王錚在林州和庸州,兩戰就讓威武軍、驍騎軍和羽林軍的現任軍司馬佩服的五體投地,王錚的話,他們也不敢不聽。如今看來,代老將軍和王錚,確是不能離開上京一步啊!”

  “王錚走不了,刁提督又鎮不住雁山衛的那些驕兵悍將,現在都氣病了。房叔,那你說,再派誰去雁山衛才合適?”

  房相聞聽皇上垂詢,捋著胡子斟酌了一會兒,然後緩緩地搖了搖頭。“皇上,老臣實在想不出雁山衛的提督人選。不過,王錚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要想避免邊鎮提督權力過大易生禍端的弊病,只有異地而調。”

  “異地而調?怎麽講?”鄭成納悶地問道,他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還不能完全理解意思。

  “就是說,把我大鄭各個衛鎮的提督,每隔兩年或者三年,異地調動到其他衛鎮或者上京。隻準帶走親兵不得帶走將領。王錚說,這樣的話,那些提督必不敢有任何異心,可免生禍亂。”

  “嗯!這個說法倒是巧妙,動作不大效果卻不小。這個王錚,每每會有奇思妙招。可惜,上京離不開他,即便他只在上京坐著不乾任何事,朕也不能放他走。要不然,朕還真想讓他去雁山衛滅了噠突三族去。”

  “呵呵!皇上,王錚雖然每天在家坐著,看似悠閑無比。其實啊!他就是坐著也比很多大臣都做的事情更多。”

  “哦!怎麽講?”鄭成來了興致。

  “皇上你想,火箭,霹靂炮,軍國利器啊!新找到的那幾個大礦,煤不缺了鐵也不缺了,燃料革命啊!工業革命啊!還有你戴的那幅老花鏡,看奏折是不是比以前清晰多了?”

  “哈哈!這倒是,朕的女兒有孝心,她怎就逼著那個懶漢給朕做出來個老花鏡呢?看看,真好,真好。哈哈!”

  提起老花鏡鄭成就高興的合不攏嘴,他現在戴著老花鏡看奏折,和他年輕時幾乎是一樣的清晰,這讓他驚奇之余又不得不多次感歎:微臣抹醬,還真是壇子好醬啊!

  “不僅如此,皇上,還有焦炭,現在用焦炭煉鐵,那效率可是高的不少,精鐵的質量也更好了。用焦炭煉製的精鐵打製刀劍,比先前的生鐵堅硬耐用了很多。還有···”

  “房相,王錚坐在家裡,做的也不全是好事兒吧?”鄭成對王錚有氣,就不想讓房相老是誇獎王錚,此時就插嘴說道。

  女兒有孝心給了他一副老花鏡,他試過之後當時就高興壞了。可後來聽說這幅老花鏡也是王錚的主意造出來的。鄭成雖然沒說鄭妽什麽,但心裡又開始不舒服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