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之諜行天下》第一卷_第379章  王佐之才的計策
  科舉製?
  荀氏叔侄和韓衝都是一臉的茫然,顯然是不懂韓濤所說的意思,只能期待著他給出更多的解釋。

  “所謂的科舉製就是通過分出科別提出問題進行考試,根據成績來選拔人才,所以叫做科舉。”

  “這種科舉的取士權歸朝廷所有,允許民間各類人自由報考,分文科、武科。無需任何人的舉薦,無論出身,都可報名。”

  韓濤所提出的科舉製正是中國歷史上自隋朝開始到清朝,經歷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

  這樣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能夠延續千年,自然有其的優勢和特點,也是在封建王朝更容易推行的。

  荀氏叔侄和韓衝聽著韓濤的解釋,都露出了驚愕的神情,都覺得他的想法太過奇妙和匪夷所思。

  “現在朝政腐敗,不適宜在全國各地進行大面積的推廣,但我們可以先在洛陽開展,由朝廷發出招賢令,講清科舉報名的條件和考試時間。”

  “等到考生到齊,由朝廷指定清正廉明者擔任考官,從中選擇出人才加以錄用。”韓濤進一步說著自己的設想。

  “主公的設想很好,但如今天下動亂不斷,若是中原一帶的州郡的名仕武人,或許還方便趕到洛陽應試,但邊遠州郡,得到消息就要數日,再趕來洛陽,會有諸多不便。”荀彧向韓濤提出了他的顧慮。

  “文若所言極是,我剛才所說的只是現今試行的方式。待到吏治整治好,天下也歸於平定,這科舉製就要分發下去。”

  “分為縣試、郡試、州試,經過層層選拔,最優秀者才到洛陽來進行會試。”

  “之所以現在不推行,主要就是考慮朝政腐敗,各州、郡、縣官員極有可能借科舉之名收受賄賂,結黨營私,才將科舉暫時集中在洛陽。”

  韓濤回答著荀彧的問題,消除著他的顧慮。

  “主公所慮極有道理。目前的情況下,的確是先在洛陽推行,更為合適。”

  “雖然這樣做,會損失一些人才的到來,並比起察舉製,已經是給朝廷更多發掘發現人才的機會,也可以使出身寒門的人有機會入仕。”

  荀攸思索後,首先對韓濤的提議表達了讚同。

  “兄長深謀遠慮,科舉製的確是可以更為廣泛地選拔人才,實在是高明的舉措。”韓衝也是忍不住連聲讚歎。

  “主公的想法極好,若是真能將吏治整頓好,如主公設想,在各州郡定期考試,層層選拔,才能確保人才沒有遺失。”

  “也才能確保科舉的公平,公正,公開。”荀彧也對韓濤的想法大加讚賞,隨後又提出了自己的擔心。

  “文若所慮也是我現在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我已經安排滿寵專門去調查整治貪官汙吏。”

  “但大漢的腐敗早已根深蒂固,整治吏治必定要經歷長期且複雜、艱難的過程才能實現。”

  “滿寵所能整治的是枝葉、樹杈。但大漢朝政腐敗的根源還是在已經深入地底的何氏、董氏等外戚,還有十常侍的身上。”

  “只有將他們徹底鏟除,才是斬掉了貪官汙吏的保護傘,才能真正開辦科舉,施行仁政,平定叛亂、中興大漢。”

  韓濤心裡很清楚整治吏治推行科舉,任重道遠,絕非朝夕之功,尤其是要挖掉宦官外戚和士族的勢力,更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事情。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發出了一聲輕輕的歎息:“在邯鄲的時候,其實是有機會可以拿下何進,只是因為證據不足,才錯失了良機,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主公也不必為此事煩惱,其實現在沒有證據,不代表我們不可以自己製造證據。”荀彧卻在這時淡定地提醒著韓濤。

  “大漢初年,陳豨反,高祖出征,呂後借口韓信要反,命蕭何誘殺韓信長樂宮室,之後夷滅韓信三族。”

  “呂後當時拿出的證據可充足,可足夠服眾?”

  “主公需要的只是一份可以安撫天下,誅殺何進的理由。此時他已有反心,以主公的才智,製造出何進謀反的證據,絕非難事。”

  荀彧繼續舉例說明向韓濤補充著自己的想法。

  荀彧的提議,讓韓濤瞬間茅塞頓開。

  在中國的歷史上,無數帝王斬殺重臣的時候,又有多少是有真實證據的?
  朱元璋殺胡惟庸和藍玉,都是定義為謀反。

  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殺藍玉是因為太子朱標的突然離世,而他自己年事已高,不能給皇孫留下隱患。

  所以藍玉謀反一事才會成為明初四大案中最為蹊蹺的謀反案。

  至於宋高宗趙構處置嶽飛,則更是荒謬,不過是個莫須有的罪名,但在當時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又有誰敢深究?

  自己太糾結於真實的證據,卻忘記了在這種權謀鬥爭中。證據不過是一個安撫住天下蒼生的借口,只要有,是否真實,其實並不重要。

  “文若,你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讓我如醍醐灌頂,瞬間開朗。”

  “只是你剛才的計策可不像你這個王佐之才以往的風格,倒頗有幾分文和的毒士味道了。”韓濤笑著向荀彧說道。

  不得不說,一向謙和的荀彧剛才所獻計謀的確是有了幾分毒士賈詡的風格。

  荀彧聽了韓濤的玩笑,也笑著回應道:“我和文和一起為主公效力多年,在金城郡的時候,少不了也會私下有些交流探討。”

  “或許耳濡目染之間,我也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一些他的處事風格,才能替主公想到此計。”

  “但其實無論是我的風格,還是文和的風格,只要計策能夠替主公分憂解難,就是最有效的。”

  韓濤點頭讚許:“說得好,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文若剛才的建議,我會認真考慮,你們可先回去繼續按照我原先的布置,繼續行事。”

  荀氏叔侄一起起身向韓濤施禮後告辭。

  韓濤其實已經想到了解決的辦法,他快步向著後堂走去,他要去更換服裝,馬上開始行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