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諜行天下》第一卷_第232章  祛寒嬌耳湯
  首先進入韓濤腦海的自然是華佗,這位流芳後世的名醫,若是能夠找到他來為王蓋治傷,絕對可以確保治愈。

  只是華佗是名遊醫,行走天下。逢此天下大亂的時刻,他到底遊走在何方,卻是無人可知,想要找到他絕非易事。

  所以,韓濤想到的是東漢末年另一位名醫,後世有著“醫聖”之稱,也是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的作者張仲景。

  在韓濤的記憶中,張仲景是南陽涅陽縣張氏家族的人,張氏家族在東漢末年也算是大家族,張仲景也曾被舉孝廉,被指派為長沙太守。

  不過那是196年以後的事情,現在的張仲景應該還在南陽的家中,直接去登門拜訪,就可以找到。

  如果能夠把他請來,對王蓋的傷肯定是大有助益。

  “文若、公達、漢升、文謖,你們四人留在大營,整頓兵馬,聽從皇甫將軍的調遣。元福、管亥,你們兩個跟我出去一趟。”韓濤想好之後,向手下眾人交代著。

  他決定帶著管亥和周倉一起去往南陽去找張仲景,這兩個人都是性格火爆,萬一自己不在的時候,再惹出事了,那就真的難以收拾。

  “主公,咱們要去哪兒?”管亥疑惑地問道。

  “我的一位好朋友受了傷,我要去南陽請一位名醫來給他治療。”韓濤並沒有透露王蓋的身份出來。

  盡管王蓋潛伏在黃巾軍中的任務已經結束,但他繡衣直指的身份,還是要盡量保密為好。

  ”主公,那我們帶多少人馬?”管亥詢問道。

  “我們是去請醫生,又不是打仗,帶那麽多人幹什麽?就我們三人足夠了。昨夜苦戰一夜,趕緊吃飽喝足,回去休息,明天一早咱們就出發。”韓濤回應著管亥,同時也向他們交代著。

  把部下都安排好之後,韓濤這才去往了王允所在的營地,探望王蓋。

  他交代文謖把王蓋秘密送回到了王允的營地,在這個時候,能夠用父親陪在身邊,對王蓋來說,也會被照顧得好一些。

  此時的王蓋已經經過了軍醫對傷口的處理,肩頭的鎖鏈已經取了出來,並做了一些處理,但人十分虛弱,一直處於昏迷中。

  王允應該表面上保持著平靜,並沒有表現得太過激動,但從他看著王蓋的眼神中,還是能看出慈父對愛子的關愛。

  “使君,你安排軍醫好好照顧王兄,明日一早,我就出發去南陽,為王兄請一位名醫回來,他定可治好王兄的傷。你千萬不要太過擔心。”韓濤安慰著王允。

  王允感激地對韓濤說道:“子真有心了,多謝。”

  “使君不必客氣,王兄堅貞不屈的氣節和忠於職守的精神令下官十分欽佩,自當略盡綿力。”韓濤一邊回應著,一邊從懷中取出了關於封諝罪證的那幾封信,呈遞到王允的手中,“使君請收下。”

  王允接過之後,疑惑地看著韓濤:“這是何物?”

  “這些是張角與封諝的往來書信,是可舉證他為太平道做內應的證據,是王兄冒死找回來,暈迷之前交到我手裡的,我自當呈交給使君。”韓濤回應著王允的問話,並且故意將罪證說成是王蓋找到的。

  王允伸手接過,欣喜地回應著:“想不到蓋兒最終竟然完成了使命,真是意想不到。”

  “使君早些休息,韓濤告退了!”韓濤將事情交代完畢,向王允告辭,向外走去。

  韓濤剛要走出營帳,王允卻在背後說道:“子真,留步!”

  韓濤回頭看向王允,卻見王允向著韓濤說道:“子真高義,王允與犬子銘記心中,感恩不盡!”

  王允向著韓濤深施一禮,這個舉動毫無疑問地是在表明,他已經知道這份罪證其實是韓濤送給王蓋的人情。

  韓濤向著王允也深施一禮,雖然兩人對沒有把話點透,但已經心照不宣……

  ……

  下曲陽到南陽的距離約有兩千裡,韓濤三人雖騎快馬而行,沿途到館驛換馬而行,也走了將近十日才到了南陽之地。

  此時南陽之地的黃巾叛軍趙弘、韓忠已被朱儁、孫堅的兵馬擊潰,南陽已經平息了戰亂,處於戰後重建的狀態。

  韓濤三人一路看著戰火之後留下的瘡痍,來到了張仲景所住的涅陽縣。

  此時天氣已經更加寒冷,但戰火過後,很多難民無家可歸,饑寒交迫,時常可以看到路邊有凍餓而死之人。

  韓濤一路問詢,打聽著張仲景的住處,好在張氏在南陽也是大戶,很容易就找到了方向。

  韓濤三人向著張氏所在的莊園而去,卻遠遠就看到在莊園外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排隊的都是一些面黃肌瘦,衣不遮體的難民。因為寒冷,很多人的耳朵都已經被凍壞、凍爛。

  在莊園門前的空地上搭了個棚子,裡面支著大鍋,煮著東西,有人在給這些難民分發著食物。

  管亥低頭看向有些難民手裡端的碗,發現碗裡是兩個用面皮所做的耳朵一樣的食物,還有滿滿的一碗熱湯。

  管亥疑惑地看著那碗裡的“耳朵”,向韓濤詢問道:“主公,我見過舍粥的,這是什麽東西,卻是第一次見?”

  韓濤看到那碗裡的“耳朵”,卻馬上認了出來,那就是後世“餃子”的雛形。

  韓濤隨後想起,餃子就是張仲景所發明的,他取的名字是“祛寒嬌耳湯”。

  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裡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然後再用面把餡兒包在這中間,形成一個耳朵的形狀,水開下鍋煮,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後,樣子像耳朵,又因為功效是為了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

  韓濤看著難民們吃著“嬌耳”滿足的樣子,心中對張仲景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一代名醫果然名不虛傳,時刻想著濟世救人……

  韓濤穿過舍藥的大棚,來到了張仲景住所的大門前,親自上前敲響了大門。

  不久後,有家人來開門,疑惑地看著韓濤詢問著:“先生何事?”

  韓濤趕忙說道:“在下穎陰縣令韓濤特來拜會張神醫,煩請通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