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第二百七十九章  木兵人
  在眾人的圍觀之下,李孟羲趴在地上,左手按著旗面,右手拿著碳塊,從旗面左上角開始,碳塊兒左拐右轉,眨眼之間,一個空心點的輪廓出來了。

  然後,線條又勾勒出一橫,再是,一撇,一捺,然後到旗面的右半部分,左一短豎,右邊一豎鉤。

  一個碩大的宋體劉字,一氣呵成。

  漢代造紙技術剛剛成熟,依托紙質紙張的軟筆書法,方興未艾,而李孟羲來自各類書法成型千百年後的未來,可以說,李孟羲曾經胡亂練了一些的書法,在這個時代,已足夠驚豔。

  圍觀的眾人看李孟羲拿碳就那麽三兩下一畫,就寫出了一個方棱四正的漂亮的字,有的人認不出字是什麽,但只看字體的漂亮程度,就多生不明覺厲之感。

  眾人嘖嘖稱奇,對李孟羲更加佩服起來。

  看,人家寫的字多快,多好,不愧是有本事的人。

  然後,要在木匠營的旗子上寫東西了,李孟羲稍一思考,決定模仿鐮錘旗,把斧頭和鋸子以交叉的形狀畫下來。

  旗面上的圖案,要求是簡明扼要,高度概括。

  因此,李孟羲用了最簡單的線條畫了斧頭,畫鋸子的時候,特意把鋸齒放大,放大的很明顯,使人一眼就看出是鋸子。

  鋸子的外形,大致是一個中間有一豎杠的長方形,左邊是鋸刃,中間是支撐的木杆,右側是絞成一股的麻繩,麻繩中間,插了一個小木棍,在鋸子簡單的構造中,麻繩上插著的小棍,是最巧妙的地方了,木棍可以通過絞緊或方松麻繩,來調控木鋸邊框結構的松緊,從而控制鋸刃的松緊。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偉大的,李孟羲經常這麽感慨。

  旗面上,李孟羲用雙絞線麻繩代替麻繩,一想起要是縫的時候,雙絞線縫著太麻煩了,李孟羲索性把雙絞線塗成黑色的。

  畫完之後,一把斧子和一把拉長的鋸子交叉的結構,佔據了旗面約三分之二。

  李孟羲打眼一掃,覺得還算滿意。

  然後,在余下的空白位置,李孟羲用碳塊寫了一個“匠營”兩個字。

  隨後,是醫師營的藥葫蘆,藥葫蘆就更好畫了,李孟羲一筆畫成,而且藥葫蘆是以四十五度稍斜著畫的,相比呆板的豎著,斜著顯得更生動,且省地方。

  在寫醫生營營號的時候,李孟羲突然福如心至,手指一動,在旗幟下半部,寫下了“回天”二字,回天營,日後便是醫師營的番號。

  最後,李孟羲給自己寫營旗的時候,只寫了兩個簡單的“神機”二字。

  寫完了,李孟羲拍了拍膝蓋上的灰土,爬了起來。

  “好了,就照這個縫吧。嗯……不用一針一針的縫,把布條剪成細條,縫到字上就好。”李孟羲很為部下考慮,要是一針一針用線把字給縫滿,那要花費的時間,可太久了。

  “還有,在帥旗上,字用黑的縫,這個藥葫蘆,就用青布縫,其余的,自己看著吧。”李孟羲跟繡娘柳氏交待著。

  漢朝軍服和軍旗的紅黑配色,李孟羲認為很厚重霸氣,劉備的帥旗是紅底,用黑字搭配最好。

  聽李孟羲交代完,柳氏覺得,縫這些字,用不了多少時間。

  本來,柳氏還以為字是得跟以前給達官貴人縫衣服上圖樣一樣,得一針一針的繡,柳氏本以為旗子也這樣秀,沒想到,軍師卻說,越省事越好。

  柳氏頓時就覺得,乾活從沒有像如今這樣輕快過。

  以前給人乾活,主家絲毫不顧她們這些繡娘勞累與否,變著花樣折騰,一個線頭繡不好,就要返工重做,遇到不好說話的主家,要拿到工錢,少不了各種刁難。

  哪裡像現在這樣,雖說,沒多少工錢,就幾斤糧食而已,但是上官還親自說,越省事越好,能不麻煩就不麻煩。

  柳氏回去,開始拿著各種布塊比對顏色,一雙巧手比對著字樣,把布剪成特定的各種布條,顯然就是各種筆劃的形狀。

  然後,柳氏就拿著針線,開始縫製旗面。

  雖然,李孟羲說,越省事越好,可李孟羲越這麽說,柳氏覺得,越應該縫的結實一點。

  投桃報李,柳氏雖然是一屆婦人,這道理她同樣懂得。

  柳氏穿好針線,拿著繡花針,一針一針密密縫了起來。

  與此同時,李孟羲有了新的思路,正跟魯犁商量。

  起因是,李孟羲還想去找地方挖黃泥,然後捏泥人,魯犁多嘴問了一句,挖泥是做啥的,李孟羲說捏泥人,排兵布陣。

  話中李孟羲提到了,說泥人不好捏,泥太軟,捏好一放就變形。

  “營正,不用泥,要不俺用木頭給你刻成不成?”

  扛著锛子的李孟羲不由停下腳步,驚訝的看著魯犁,“你要早說,我就不玩兒泥巴了。”

  李孟羲幽幽說到。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思考能力也是有限的,就比如李孟羲,他當日想到了用泥巴來捏兵人,思路卻偏偏走進了死胡同,想到了泥巴能用來做兵人,卻沒想到土頭一樣可以刻兵人。

  什麽叫智慧成果,魯犁提出能用木頭刻兵人,這就叫智慧成果。

  “走,魯犁,跟我去拿糧。”

  “啊?”魯犁一時沒反應過來。

  木匠營的規矩,誰能想到什麽改進技術的方法,就有獎勵。

  就比如兩天前,有木匠提議,門板放車上,太擠了,是不是可以把門板鋸開,然後再放車上,就這一條提議,魯犁匯報給李孟羲時,李孟羲同樣賞了那名木匠一斤糧食。

  木板,是李孟羲發明的承載機床的載體,是為了節省人力而發明的。

  木匠們加工木頭而時候,地面不平,木頭放在地上刨著很不舒服,於是李孟羲就想到,用門板來充當工作台。

  有了門板,方木放在門板上刨木頭的時候,的確平了,可木頭會滑動,此時需要一個人扶著,才好刨。

  於是當時李孟羲想到,在門板上釘上一些擋板,可以抵著方木,防止滑動。

  可前後不會滑動了,還會左右晃。

  當時集思廣益之下,有木匠提出了,可以用鍥形的夾子來夾木頭,於是,至此,固定木頭結構的裝置成熟了。

  一扇門板上,最多可以釘上四個鍥形的夾子,可供四個人同時進行木頭的刨製工作,不需要人扶了,節省了一半人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