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做紡車而已,看弄的熱血沸騰幹啥嘛。
李孟羲特意交待,紡車得做小小的,能以放在車上,人還能在車上紡布為最佳,大了可不行。
要是做的大了,還不如不做呢。
一聽這話,老木匠嘿嘿一笑,拍著胸膛說,大的不好做,小的還能不好做了嗎。
成,既然有人會做木匠,紡車就不成問題了,既然紡車不成問題,粗麻布就不成問題,既然粗麻布不成問題,寬背帶就不成問題,既然寬背帶不成問題,攜行具也不成問題。
這他喵的一整條科技樹給點出來了,一條小小的手工生產線也即將建立起來了。
紡車比板車難做,年長木匠說,最遲七八天,能不能做好就有結果了,要是實在做不好,就得另請高明了。
紡車的製作技術,不至於複雜到這麽多木匠全不會做,而是好多木匠沒做過。
沒做過的原因是,一架紡車,能傳幾代人呢,因此需求少的可憐。
紡車大概七八天后能做好,到時開始紡製粗麻布,需要麻線,這是繡娘柳氏告訴李孟羲的。
把麻變成麻線,不知需要多久,何不趁現在,就找人紡線呢?
等紡車做好,線也有了,可直接織布。
曾經華羅庚先生說過統籌時間的方法,比如洗衣服的時候,可以同時打掃衛生,或是飯正煮著,可以織一會兒毛衣。用統籌的方法,合理安排時間,可大大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
李孟羲如今早忘了自己統籌時間的的方法是什麽了,但有句話,知識就是當你把書本全忘了,然後剩下的東西。
前世接受過遠超這個時代的先進教育,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之下,李孟羲不經意會顯露出不凡的能力。
一車半生麻還在輜重營,得找空把麻分出去,就像讓民夫編筐或者編草鞋那樣,用一丟丟糧食,就能把麻全分出去,並且讓民夫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少少的一些糧食就可以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性價比高了去了。
把麻分出去簡單,現在李孟羲和劉備已取信於民夫,只要分麻,民夫肯定踴躍,問題是定價。
李孟羲不知道把生麻變成麻線的生產效率和勞動強度是多大,不好定價。
這事還得劉備親自來,畢竟劉備來自底層,諸如紡麻這些事,劉備比李孟羲清楚。
按李孟羲所想,賞糧的多少,應該跟生產效率和勞動強度掛鉤,李孟羲認為最合適的是,三天的時間,賞的糧夠吃一頓飽飯,即一斤糧食,此為最低標準。
三天的工時賞一斤糧,即如果編一一個大簍子,要耗時六天,那從民夫手裡收大簍子,一個簍子定價應該是兩斤糧。
如果編一個大簍子平均耗時是九天,那平均收購價就應該是三斤糧。
三天能多吃上一頓飽飯,這個量恰恰好,耗糧很少的同時,又很讓人有盼頭。
有空就可以讓劉備把一車多麻分出去了,李孟羲抬頭看了看天色,等晚上再談。
攜行具框架,還有袋子,都不成大問題,而編簍的老人此時也終於把簍子做好了,李孟羲來木匠營的車隊,老人正好把簍子拿給李孟羲看。
簍子雖說只是用樹枝編的,但看的出來,老人編的極用心,簍子外邊光滑,樹枝的節都在裡邊支愣著,在外邊看不到一個節。
簍子很大,差不多跟李孟羲一樣高,形狀也是李孟羲說的方形的簍子,這麽大的簍子,肯定能放得下兩雙被子。
李孟羲抱著簍子險些有些抱不動,太沉了。
“這……得有多少斤重?”李孟羲詫異。
“足足十三斤重。”駝背老人背著手,看著李孟羲樂呵呵的說著,“老兒我編的這簍子,少說能用個七八年。”
老人對自己的編簍手藝極為滿意。
可李孟羲都愣了,編簍是為了做攜行具來著,越輕越好,編的能用七八年,編的這麽密,這麽結實幹嘛?
看老人好不容易編好了這麽漂亮的一個簍子,李孟羲不好打擊老人的積極性,隻好好好的誇了老人一番。
隻誇的老人眉開眼笑,張著沒牙的嘴巴直樂呵。
末了,李孟羲很自然的轉過話題,問老人家還是這麽大的簍子,能不能五斤,甚至四斤就給編出來?
李孟羲故意用了激將法,“我可知道,簍編的密編的結實是一種本事,編的輕如麥秸,可是更高的本事。不知老人家,重簍編得,輕簍是否編得?”
都說老人會跟小孩子一樣,有著和小孩子一樣的心性,爭強好勝,老人家被李孟羲這麽一激,反而被勾起了鬥志,“甭說五斤了,四斤老兒我也編的出來!”
“還是這麽大?”李孟羲問。
“還是這麽大!”老人回答。
“還算結實?”李孟羲又問。
“結實!”老人很肯定的答覆。
“那好,就辛苦長者了。四斤的簍,能編多輕就編多輕,還有一點,老人家能不能把茬給編在外邊,順溜的留在裡邊?”
“好說!”老人樂呵呵的笑了。
駝背老人,是目前李孟羲遇到的,技藝最精湛的人。
現在攜行具已經改進好幾版了,即將成型。
——
此時,自文安縣向南,行軍已有十一日,行軍近三百裡地,哨騎終於來報,前遇敵蹤。
義軍目標明確,沒在冀州境內逗留多久,一路南下,如今已至魏郡。
前鋒哨騎張飛所部,行至一山,名曰青雲山,此山綿延幾十裡,為冀州以南屏障。
不知何部黃巾,屯兵山上,扼守險要,阻斷義軍去路。
哨騎有限,大路四通八達,只能挑有限的路走,於是就撞到了此地。
不巧的是,此地有黃巾阻路,正好碰上;巧的是,此地有黃巾阻路,正好碰上。
張飛領哨騎回趕,最先見到的是前鋒關羽部。
軍情突至,關羽立刻下令麾下士卒原地停下。
張飛見了關羽和其部下幾百士卒,頓時大喜,要關羽領軍,前去殺他一陣再說。
關羽抬頭,一看天色,絕無貿然率軍前進的打算。
“翼德,敵軍離此地還有多遠。”
“三四十裡。”張飛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