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第二十三章  欲征長社
  好歹把磚頭糊弄過去了,午飯後,磚頭像小雞啄米一般腦袋一栽一栽的打起了瞌睡。

  看弟弟困的要命的樣子,李孟羲帶弟弟回到了自己的軍帳之中。

  疊的好好的被子被人動過了,被面有褶皺的痕跡,李孟羲心思敏銳,一下就察覺到了這點異常。

  誰來過來了?李孟羲疑惑。

  李孟羲要把被子拆開,準備鋪好睡覺,磚頭不樂意了,非要說不蓋被子也可以睡覺。

  “你這家夥。”李孟羲笑著輕輕拍了弟弟一巴掌,“先拆開嘛,等你睡好了,二哥再幫你疊好。”

  這樣一說,磚頭終於舍得把豆腐塊拆開了。

  把弟弟哄睡著之後,李孟羲把被子輕輕給弟弟掖好,輕手輕腳的離開了。

  李孟羲還有好多事要做,比如,昨日劉備說的小甲,到底是什麽甲,還未來得及弄清楚。

  從大興山之戰結束到今日,不過兩天而已。

  劉關張三人在中軍帳商討軍情,請了李孟羲前來議事。

  李孟羲差點就露餡了。

  劉備問,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黃巾,是向東向南向西還是向北,李孟羲茫然搖頭。

  “向北是哪?”李孟羲皺眉問到。

  這個問題問的,就像問一加一等於幾一樣,很常識性的問題啊。

  劉備和關羽相視一眼,詫異萬分。

  這問題似乎不該從軍師口中問出。

  無他,能看破天下大勢之人,必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之人,不該連一州郡縣分布都不知道。

  “今我軍在涿郡境內,北為上谷郡。”

  上谷是哪,李孟羲想了又想,不知道。

  “向南呢?”李孟羲又問。

  “南為河間。”

  河間是哪,李孟羲還是不知。

  “向西?”於是再問。

  “向西為中山郡。”

  中山。此地名倒是熟悉,古代所說的中山國,應該就是這裡。

  “向東呢?”

  “東北為廣陽。”

  東南西北問了一通,然而,李孟羲越問越迷茫了。

  東漢末年的地名與兩千年後地名迥異,不僅地名,兩千年之久,地形也是天差地別的。

  別的不說,後世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現今還是大片的森林,水土豐茂。

  “孟羲可有見教?”劉備不因李孟羲年幼而輕視於他,認真請教。

  “說來慚愧,某不通地理,因此,無有見教。”李孟羲說的坦蕩,劉備和關羽相視一眼,皆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無奈。

  李孟羲前日說過,他不通兵事,來日需多多討教。

  當時劉備以為是李孟羲自謙之詞,今日看來,李孟羲當真對地理一概不知。

  雖有些失望,倒也正常。

  人家說過了不通兵事,何苦強求別人出謀劃策。

  自家小軍師長於時勢,卻拙於軍略,劉備也不再強求,轉而和二弟商討兵機去了。

  李孟羲在一旁安安靜靜的聽著,也不打攪。

  “玄德公,長社在哪?”李孟羲突然發問。

  “長社?”劉備抬頭,疑惑的看著李孟羲,“長社……在……二弟?”

  劉備思索片刻,一時想不起來長社到底在哪,轉而去問關羽。

  關羽沉思數息,“長社在穎川境內。”

  雖不知孟羲為何突然問長社一地,是何用意,但依劉備對自家小軍師的了解,自家軍師多有神異之處,驟然發問,其中必有緣由。

  “孟羲,為何突然問及長社?”

  李孟羲眉頭緊皺,並未立刻回答劉備。

  難道直接讓他說,奧,原本的歷史中,黃巾和官軍的決戰就在長社附近,早些殺過去,撞上大戰掙得大功勞的機會多一些嗎?顯然不能這麽說。

  “關將軍,我軍若一路直殺向長社,途徑多少郡縣?”

  關羽看了李孟羲一眼,他用手指在酒碗中蘸了蘸,以案為紙,以酒做墨,以指做筆,在按上開始畫起,“我等今處涿郡,向南兩百余裡,為河間,河間西進至信都,信都南進至清河,清河西南為廣平,廣平再南,為東郡,東郡南進為山陽,再西為陳留,再西便是穎川。”

  說話間,關羽用酒水在矮幾上畫了曲曲折折的行軍路線。

  “不管其他,直赴長社,最少也要途徑十余郡,三十余縣,數百上千裡之遙。”

  李孟羲點了點頭,“今黃巾軍勢如何,所言為時過早。我料官軍與黃巾最終之戰,必在中原腹地,長社附近。”

  “孟羲竟如此篤定?”劉備大奇。

  “無他。”李孟羲輕輕一笑,“中原為兵家必爭之地,中原富饒,天下膏腴之地盡在中原。中原土地多,人口必然多,黃巾自然會也多。”

  “黃巾主力肆虐之地,如何不是官軍與之決戰之地?”

  李孟羲的一番說辭,有一定的道理。

  劉備和關羽陷入了沉思。

  “我軍可直撲長社而去,一路直去,沿途必多有征戰,不愁無仗可打。”李孟羲建言。

  其實李孟羲說最終之戰會在長社,劉備和關羽是不怎麽信的。但是說決戰之地在中原腹地,劉備和關羽都堅信不疑。

  涿郡位於幽州境內,而幽州位於北方,離中原略遠。

  所以,李孟羲建議早早殺向中原,這一提議在劉備關羽二人深思之後,深以為是。

  劉備義軍的行軍方略,就此被定下。

  劉備決議不日拔營,直殺長社。

  穿越者未卜先知的視角,是巨大的財富。

  李孟羲雖然不知東漢末年黃巾軍各部的行軍路線,但是他記得最終決戰的戰場在哪。

  既然最終一戰是在長社,那麽由果推因,必然是先有大量黃巾軍兵力在以長社為中心的區域活動,所以決戰才會在長社發生。

  因此,直撲長社而去,能遭遇大量黃巾。

  戰鬥會很多,也會更危險,然而危險與機遇是並存的。

  如果能趕在官軍之前,劉備能陣斬張角,那無疑,黃巾之戰後,劉備從默默無聞,可一舉成名,從漢末眾多豪傑之中脫穎而出。

  這份政治資源,必須搶到手。

  “我軍騎兵太少,不利於速戰速決,玄德公可立刻著手準備收集馬匹,多建騎軍。

  今只有三十余騎,不堪大用,若有五百騎,可勝步兵五千之眾。”

  劉備深以為然。

  大興山一戰,黃巾中有不少騎兵,可最後黃巾軍潰散,騎兵逃的飛快,最後一個不剩,戰後清點戰獲,馬匹只有四五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