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士兵裝被褥的簍子怎麽都倒不了,也就進不去水,被子於是就會是乾的。
而敵軍雖然兵甲之利遠勝於我,可後勤力量較我薄弱,敵軍和我軍一樣,接戰之後,士兵們都是把身上的行囊就地扔在地上,大雨之中一番鏖戰,戰後,我軍被褥乾燥,敵軍被褥濕了。
敵軍士卒裹著濕被子睡了一夜,第二日精力不濟。
如此,兩軍相持,一日又一日,很快,敵軍開始出現生病的人,生病的人越來越多,而我軍,少有受涼生病之人,優勢頓時逆轉。
決定勝負的因素並不全在戰場上,此謂不戰而敵軍自屈也。
因為想到了士兵們隨身物品該如何放置的問題,李孟羲想到了攜行具,又由攜行具想到了攜行具在戰場上的放置情況,至此,之前被認為接近完美改無可改的攜行具,至少又有兩點可以改進了,一是攜行具的簍子底部可以編的平一些,以便放的穩當,二是,可以在簍子上系一根短繩,短繩一端系在簍子上,另一端系在一根筷子粗細的小木棍上,小棍一頭削尖,簍子放下,小棍就像栓羊一樣插在地上,簍子於是就不會倒了,雨水也就不會灌到袋子裡去了。
除此以外,把糧食等重物放在簍子最底下墜著,通過調整重心而使簍子達到穩定的方法。
還有簍子往地上放的時候,四個簍子背靠背放一起,就更穩定了。
方方面面想完,要是有個筆,最好是有根鉛筆和一個巴掌大的小筆記本,可以隨時隨地的把種種所想全部記下來才好。
帳外的雨好像小了一點,又好像雨勢沒多大變化。
突然聽見帳外傳來沉重的腳步聲,李孟羲定睛一看,借著帳中唯一的一堆篝火的火光,一個滿臉沾泥,衣服上也滿是泥汙的的大漢正低頭掀簾走了進來。
看這大漢頜下長髯及胸,而如今,其長須上也滿是泥水,狼狽不堪。
“關……關將軍?!”李孟羲驚訝,他驚訝關羽是掉進水溝裡了還是怎了為何滾了一身泥。
比李孟羲動作更快的,是劉玄德。
劉玄德一見關羽進帳,見關羽一身的泥,劉備忙迎了上去,“呀,雲長,何故成了這般模樣?”
一邊出言安慰,劉備一邊幫著關羽解開身上濕漉漉的衣袍,隨手把關羽的濕衣遞到身邊親兵身邊的手裡,接過另一名親兵拿來的乾淨衣服,親手幫著關羽穿上,並很自然的幫關羽扯好領子之類的。
李孟羲見此一幕,突然想起了一句詩,【朕為將軍解戰袍,啥啥啥啥啥啥啥。】
關劉二人,關系之好,由此可見一斑。
李孟羲因為想起了那句詩,覺得好玩,於是面帶笑意,小聲嘀咕著念了一遍。
不想,他的嘀咕被劉備關羽二人聽見了。
“孟羲,你在嘀咕什麽呢?”關羽一邊拿著塊不擦拭著長髯上的水跡,一邊笑問。
“沒什麽。”李孟羲嘿嘿笑了。
此時已經是下半夜了,再有兩個多時辰估計天就亮了,關羽連夜回趕,原來是怕突然下大雨,中軍和後軍缺少人手,怕劉備和李孟羲忙不過來,才著急趕回來幫忙。
雨那麽大,路又太滑,關羽的坐騎又不是什麽好馬,俗話說馬有失蹄,關羽坐騎蹄子打滑,把關羽從馬背上摔下來了。
能千裡走單騎的無雙上將,現今因為沒有好馬,從馬上摔的一身泥,想想就讓人心酸。
“或可用馬蹄鐵,或可使戰馬少有失蹄。”李孟羲皺眉想了一會兒說道。
圍在篝火旁烤火的劉備和關羽二人相視一眼,然後同時看向李孟羲,異口同聲,“何為馬蹄鐵(何為馬蹄鐵)?”
於是,李孟羲就抽出腰間短刀,在地上簡單畫了個馬蹄鐵的形狀。
李孟羲畫的很簡陋,只是一個簡單的u型,太抽象,劉備和關羽不明所以。
“簡單來說,以此鐵環釘於馬掌之下,一者,可減少馬蹄磨損,二者,可使馬蹄抓地有力,減少失蹄的可能。”
隨後,在李孟羲一番認真講解之下,劉備和關羽大致明白了,馬蹄鐵是個什麽樣的物什。
簡單的來說,馬蹄不太耐磨,一匹訓練好的戰馬,頻繁奔襲個千把裡,蹄子就要磨壞了,要是不顧馬蹄狀況繼續使用戰馬,馬蹄就要殘了。
養戰馬很費錢,訓練戰馬也要花費很長時間,終於,戰馬訓練好了,上戰場了,可因為馬蹄的磨損,馬匹的淘汰率太高了。
小小的一個馬蹄鐵,可極大的延長馬匹的使用壽命,因此而節省下來的開支,將是天文數字。
用蹄鐵代替馬蹄在地上磨,劉備關羽二人聽明白了。
可二人還有一個疑問,“孟羲,鐵釘釘在馬蹄之上,豈不傷了馬兒?”劉備一臉疑惑。
“不會。”李孟羲搖頭,“馬之蹄甲,等同人之指甲,人減指甲,不會有絲毫疼痛,馬兒依然。”
劉備和關羽兩人活像兩個小學生一樣,聽李孟羲如此一說,兩人都低頭去摳指甲,一試,果然指甲不會痛。
馬蹄竟然也是指甲,趣事,劉備關羽兩人想到。
馬蹄鐵可保護戰馬腳掌,劉備關羽二人終於聽明白了。
可要說馬蹄鐵如何會讓馬兒在泥裡能奔跑的更穩當,劉備關羽二人,還是不解。
到了這裡,李孟羲想了一下,拿起短刀,握住刀柄,刀尖朝下,把刀提至一定高度之後,松手。
刀朝下墜落,刀尖扎進了泥土裡。
然後,再次拿起刀,把刀拿到同樣的高度,不同的是,這次李孟羲手捏著刀尖,刀柄朝下,再松手,刀往下落,刀把墜地,刀把並沒有刺進泥土中。
“兩位以為,何以刀尖落地,可刺入泥中,而刀柄落地,不可入泥?是因刀重?是因高舉?是因刀尖銳利?”
“是刀尖銳利,故能入土。”關羽皺眉回到。
“是極。同等之重物,與地之觸尖銳,便可刺土而入;與地之觸平鈍,便不可刺土而入。
兩位以為,整面馬掌與小小蹄鐵,孰銳孰鈍?馬一身之重,落於地上,馬全掌與蹄鐵,釘於地上,哪個可壓土更深?入土深淺不同,哪個又更難滑移?”
李孟羲一連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