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掠王成癮,輕狂二小姐》 第392章 往事雲煙
  蘇雲嫿驚呆了。穿越之前,她是個無憂無慮快樂的普通姑娘,縱然有那麽一點兩點兒不尋常的經歷,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可以想象的,人生最大的無常就是最後的那場車禍。

  穿越成如今的蘇雲嫿之後,她隻道這姑娘爹不疼、後娘虐待,嫁個老公還聲名狼藉,簡直要多慘烈就有多慘烈,若不好好活,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所以她付出所有的心血,隻為讓自己過的好一點。

  但是,直到知道現在知道身世的這一刻。蘇雲嫿才真正意識到,前面那些被她認為比較刺激的事情,那都是敲門磚性質的浮雲啊!

  那麽曲折離奇的悲劇,簡直隨手截一段就能拿去做戲本藍圖!

  言歸正傳,要說蘇雲嫿這身世,就必須從二十一年前的大昭說起了。

  如今是天啟二十七年,二十一年前,也就是天啟六年。

  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年份。彼時,大昭雖然強盛,但一向風調雨順的大昭卻在哪一年遇上了大旱。雖不是顆粒無收,但也只能是勉強餓不死人的程度。

  不過,餓雖然餓不死人,可若是還要交稅的話,可當真是要死人了!
  好在當年,尚且年輕的皇帝有個十分寵愛的妃子。那妃子溫柔善良,向皇帝吹了幾日枕頭風之後,皇帝終於決定在旱災區免稅了。

  此一舉措讓皇帝被天下百姓歌功頌德了好一陣子。

  不過,但凡政治事件都有兩面性,這在百姓眼中是好事,但是引得國庫不那麽充盈也是事實了。同時,也讓朝中某些因此的而不能從中牟利的權臣、外戚十分不爽,記恨上了那妃子。

  可那妃子身在后宮,又深得皇帝喜愛,這一舉動還給皇帝博了個好聽的名聲兒,大家一時間都拿她沒辦法。

  然而,事情也不會沒有轉機。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也就是天啟七年。有一件年年都會發生的特別的事情要來了——與千秋國互市。

  千秋國盛產牛羊馬,但這糧食總歸是不如大昭的多,時不時還鬧個乾旱、來個風暴什麽的,動不動就顆粒無收。顆粒無收那就意味著餓死啊!
  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人們充分發揮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精神。有吃沒吃就時不時搶大昭的百姓一把,一來二去,征戰不斷。

  後來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大昭就和千秋商量說,你想要,你就說嘛,你不說我怎麽知道你想要,你說了你想要……

  咳咳,總而言之,大昭的首腦們意思是這樣的,你想要但不要搶,好孩子不搶東西的。拿你的特產來換嘛。春天的時候,我們余糧拿來換牛羊,耕地祭祀以求來年得更多的糧食來換給你們。這樣互利互惠的可持續發展,多好!比起殺雞取卵的打打殺殺來,是不是要好很多?!

  千秋國的首腦一派腦袋,哎喲,可不就是這麽回事麽。當然是要可持續發展了!塞恩!賽拜努~~就這麽愉快地決定啦!
  於是,大昭和千秋國的互市就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拉開了序幕。

  咳,扯這麽多,其實就是為了表達一下,這互市的成功,一直是大昭和千秋之間和諧穩定發展的唯一橋梁。

  然而,天啟六年的乾旱所導致問題,也直接造成了第二年的春市無糧可換的局面。當時那位聰明的妃子早早提出了這情況,就提議開庫救市,先替百姓撐過了這一關。因為,她覺得,千秋國的蠻子們若是換不到糧,肯定要鬧事,而千秋國如今的國君野心勃勃,借此發兵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那個時候朝中一片反對之聲。對這妃子口誅筆伐不說,更說她那一套會因此而出現戰爭的言論是妖言惑眾,亂我朝綱,其罪當誅。

  皇帝摸摸自己也不算太鼓的錢包,心中想著沒收稅就不錯了,還要我拿出點兒來,這不像話。

  遂,妃子卒。幼子養在皇后膝下。

  第二年春市,果真如那死去的妃子所言無糧可換,混亂拉開了序幕。

  對千秋國的人來說,沒糧食尼瑪你這不是斷我活路麽。你斷我活路的話,我就只能先取你性命了!
  於是大昭與千秋之間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就這麽開始了。

  誠然,這戰會開,也不全是沒有糧食吃的問題,關鍵是千秋國正好換了個皇帝。這皇帝小時候去過大昭,見過大昭的富饒,很是向往。從此就下了要取大昭的雄心壯志。

  春市不振,這不過是個借口。

  俗話說的好啊,打架無贏家。

  這倆,一個是馬背上的民族,驍勇的不要不要的;一個是妥妥的強國,饒是單兵作戰能力乾不過千秋,但勝在武器精良,將士們的腦子靈活好使啊。

  各有所長不相上下的結果就是戰事膠著,雙方拉鋸,勞民傷財,血流成河,天下縞素。

  主戰場從西面拉到東,又從東拉到西,兩國相交的邊境線,都被將士們走好幾個來回了。最後的決戰,定在了青州。

  後面的事情,大家基本都知道了,本來這戰事,大昭贏其實是沒有什麽意外的。畢竟千秋國的人雖然驍勇,但是個窮的不要不要的死屌絲,戰線拖了這麽長,時間又這麽久,國庫早就空了,民怨沸騰。

  青州守軍幾乎只要關著大門,愉快地在城頭吃吃火鍋,在城中順手抓一個兩個小偷,再愉快地領領餉銀,拖他個三兩個月。千秋國不戰也退!

  然而,這大好形勢,也架不住青州出了個得了“不買國就會死”的病的奇葩大戶,還生了個上趕著賣隊友的傻逼兒子。

  拜這對父子所賜,大昭十萬精兵戰死的牧野。

  而更讓人義憤填膺的是,那對父子最後竟然設下毒計,讓那號稱天下第一謀士的嶺南張家為此役埋單,害那忠良之家上下百十口斬盡,寒了天下有志之士的心。

  後那張家遺腹子一柄鐵扇入紅塵,複血仇,那都是後話了。

  而今我們要說的便是這千秋國佔了青州之後的事情。

  事實上,這千秋國雖然贏了那青州一仗,卻也沒真的落著好處。

  還是那句老話,打架無贏家。

  忿管是不是政治家的陰謀與野望,今年的春市無糧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你不打架沒有,打架就更沒有了。

  青州城中幾十萬的百姓流離失所,饒是天啟七年風調雨順,這地也是沒人種了。而攻入城中的千秋國士兵,也沒有搜出多少糧食來。總之,千秋國君可謂是贏了戰役,失了民心啊!

  國內民不聊生的結果就是揭竿而起的揭竿而起,燒殺搶奪的燒殺搶奪。妥妥的要亡國的節奏!

  國君很心塞,回頭看看和自己乾架的大昭。

  發現人家財大氣粗,雖然死了這麽多人,但是中央反應很快,敗仗之後馬上追究責任,然後殺了一家人來平天下百姓的怨氣。最後還有一富甲一方的商人父子奉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當,說是全數勻給青州百姓做重建家園之用。

  遂,那對父子由此得以進京任官。而與千秋國為戰所起的民怨也由此平了。

  再看千秋國,國君眼淚都要下來了——

  他們贏了戰,也沒有搶到什麽太多的東西,簡直入不敷出。那麽高覺悟又偉大的商人,千秋國也不可能有。所以,為平民怨,穩住陣腳,國君隻好決定退位了。

  可憐那一任才剛把皇位捂暖,連個兒子都沒來得及生,就讓位了呢。

  讓位就讓位吧,百姓實在是太討厭這個沒有什麽能力,只知道打打殺殺的傻逼皇帝了。只要能換個帶領咱奔小康的皇帝上來,我們十分樂意。

  百姓那沒問題了,可皇室中的問題就來了。這個讓了,誰上啊?
  當時呼聲最高的是有千秋國第一美人兒之稱的先皇唯一公主,萬俟黎芊。這也是最為合理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因為先皇就當今國君和黎芊公主這一雙兒女。

  這黎芊公主,當真是沒得說的。人好看也就罷了,偏偏還一身才氣,愛民若子。大家都想著,這樣的公主若是成了國君,那當真是極好的!好日子一準兒遠不了。

  然而,到底是事與願違啊!

  黎芊公主美麗、聰慧、溫婉、大方、心懷仁慈,胸有大義。卻乾不過那群驍勇又野蠻的親戚們。

  她的兄長退位之後,一位頗有野心的叔叔直接帶著武裝力量,越過她十分輕松地繼位了。

  繼位之後,新國君為了安撫國內百姓,他決定和大昭講和。畢竟百姓要活路,這春市來年最好還是能開一開才更好呢!

  不過,講和是要有誠意的。我們沒有金銀財寶,拿什麽講和?國君一籌莫展,最後將視線落在了在奪位之戰中失利的黎芊公主身上。國君的雙眸亮起來,這千秋國的明珠,可不就是最好的禮物麽?
  萬俟黎芊公主一轉頭對上了國君叔叔發光的眼神,忽然就明白了,等待她的命運,將是被送去昭國和親。

  黎芊公主的美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呀。

  當初大昭某位妃子在的時候,可是有北黎芊,南XX之稱的。

  那位妃子離世一年多,皇帝心中也開始懷念起來,現在突然說要送一個和原先愛妃齊名的女子過來,那很好呀!

  這支和親的隊伍,就踏上了千秋國與大昭戰後的破冰之旅。

  這對公主殿下來說,本該是一個不算太糟糕的結局。做不成千秋的女帝,做大昭的皇妃也不錯麽,同樣都是能為千秋的百姓帶來美好生活的職位。

  奈何!當時千秋國內的形勢複雜!

  就在黎芊公主的和親隊伍踏上南下之路,離開都城之後,就一直沒有遇見過好的事情。那時候,國內已經隱隱有分裂之勢了。

  時任國君的親弟弟不服氣叛亂、明華王子因為對封地不滿已經不來大帳朝賀……

  而出使昭國的黎芊成了眾矢之的,只要她這兒出了么蛾子,那就是國君的錯!更何況,這公主很有群眾基礎啊,殺她簡直好處多多。於是乎,什麽暗殺、投毒、明槍暗箭,若不是公主機智、護衛驍勇,恐怕才出都城就死了。

  然而,到了大昭邊境的時候,和親隊伍遭到了一夥兒漢人的伏擊。

  公主這才明白,大昭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果不其然,入了大昭之後,這暗殺的次數也是隻多不少。她一開始很不解。不是說大昭的皇帝挺樂意的麽,怎地三番五次還有人來暗殺呢?甚至好幾回,都是大內的高手。

  直到過了寧安城,公主身邊的勇士活捉了一個殺手,這才知道了端倪。原來,這些人都是皇后和另外一個正得寵的妃子的勢力派來的。

  大昭某位衝冠后宮的妃子這才死了一年多點兒呢,這又來一個和那狐媚子齊名的妞兒,皇后的當然不樂意啦!
  后宮是什麽地方?那是為一個男人而開的、屬於女人的沒有硝煙的戰場。

  身邊人其實也不是沒有人勸她算了,就此散了隊伍,隱姓埋名便是。

  饒是如此,黎芊公主也沒有怯弱。

  她的身後可是千秋國萬千的百姓啊。

  就算葬送所有美好年華在大昭的后宮中又如何,身為公主,她享盡了公主的榮華,自也要在必要的時候,擔起公主的責任。

  年僅十四歲的公主,在奪位之爭、在明槍暗箭中迅速地成長起來。她沉穩睿智,喬裝改扮一路南行,向著大昭的皇城,向著她的宿命。

  變數不期而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