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契丹分裂
乙室雄心中明白。
他們契丹一族不會種田,不會管桑林,也不會挖礦。
能幹什麽。
女人會放羊,男人會砍人。
所以,他肯定要回到遼東,那麽就需要一個地盤了。
這事,他和誰也沒商量,一切都是意外。
然後,契丹的窮人太多,他就用撒錢戰術,一撒一個準。
六千貫。
他現在手下這些士兵每天吃喝的費用,六千貫都不夠用,這些家夥要吃白米,要吃用草果、桂皮等十六種香料煮的羊肉。
對了,還要喝茶。
話說劉安和耶律隆慶聯名寫信請乙室雄前來。而後,耶律隆慶又單獨寫了一封信,很直接的告訴乙室雄自己現在的情況,也是被逼的騎虎難下,這是為了讓乙室雄信任。
在信送出去的時候,遼軍中京征招了十五萬兵馬圍剿乙室雄。
乙室雄不怕。
他剛剛得到了來自楊延昭幾乎全部庫存的所有的軍械,連虎蹲都給了五百隻。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高麗的軍械,雖然質量很差,但裝備十萬人不是問題。
連石保吉都秘密的北上,藏匿與乙室雄的軍營之中。
這平叛的來了。
乙室雄列陣。
對方派人出來叫陣,對罵。
石保吉給乙室雄說了幾句話後,乙室雄派人去辦。
兩軍陣前,乙室雄一方擺開兩百口大鍋,上風口,煮羊肉,蒸白米飯。一旁,十萬匹麻布、兩千口袋細鹽、堆有一丈高的茶餅山、堆有三丈高的銅錢山。
遼軍平叛部隊,成建制的倒戈。
結果,還有六萬人馬不降也得降了,主將沒死,只是被乙室雄軟禁了起來。
乙室雄很鬱悶,找到石保吉:“石將軍,為什麽以前你們宋人城池中也有錢,現在我有錢卻不同呢?”
乙室雄自己話都說不清了。
他的意思就是,以前宋人為什麽沒有花錢來不打仗呢。
石保吉說道:“因為是你,你乙室雄本身就是大人物,我們當年是敵人,為一點投靠過來也怕有一天被人害死。跟著你不同,你可以帶他們發財。”
“可是,怎麽發財呢?我現在這麽多兵馬,倭島也用不了這麽多人,就算用得了,倭島一年後也平定了,一年後我怎麽辦。他們一定會反過來殺我的。”
“錢,你辦不到。我也辦不到,有人能。”
乙室雄秒懂:“來人,本將準備寫信。”
寫好信,乙室雄又問:“送到那裡呢?”
石保吉說道:“劉安從倭島回來,去了耽羅島接貴國梁王,那麽他應該先去雄州,然後去幽州,必然是要把梁王親自送到幽州的,所以派人快馬去幽州,應該能趕得上。”
“好,幽州。”
兩邊信使這麽一通傳,既然都要見,但乙室雄不會來幽州,他不願意把自己放在耶律隆慶的勢力范圍內。
最終一商量,武清。
武清北,這裡有一處大宅,是一位名人的故居,遼國在佔領武清設立鹽司的時候都沒有半點對這大宅有不敬之處。
宋遼打了二十五年,這處大宅周邊五十裡遼軍不會靠近。
因為這處大宅的存在,這裡慢慢的變成了一個鎮子。
宋,前相公,趙普故居。
在北周時代,趙普隨族中長輩遷到了洛陽,這一處便是趙家老宅。
選在這裡,便是一處中立之地。
趙家老宅中,趙家族長迎劉安入宅,擺下宴席。
宋弱,遼人敬趙普是宋相,不靠近這裡。趙普死了十二年,趙家老宅可以說人心惶惶,只怕那一天遼軍殺至。
就在趙普過世十年的時候,趙家原本準備全族遷到中原。
這便是幽州之戰。
宋軍大勝,趙家人把心放下了,他們知道遼軍不敢來。
劉安借了趙家大宅的一處別院,一天后,乙室雄從水路過來,身邊隻帶著十六個人。耶律隆慶讓自己的親衛去武清休整,隻帶了身邊將軍十八人赴宴。
憑什麽。
憑耶律隆慶是梁王,給乙室雄面子不帶親衛,但卻要多帶兩個人。
原本聽聞劉安借大宅宴客,趙家人也沒多想。
可來的是誰?
全是遼人,而且兩邊明顯不是一路人。
趙家讓老弱去了後宅,閉門封戶,男人們則在前宅,倒不是怕有什麽,只是擔心女眷與老弱會有不方便之處。
劉安既然在,遼人肯定不敢作太過份的事情。
趙家偏院,進廳之後,耶律隆慶推了劉安一把:“你坐首席。”
“我。”
“就是你。”
“好。”劉安沒拒絕,可這卻讓乙室雄不由的多看了耶律隆慶兩眼。
雙方坐下之後,乙室雄一抱拳:“侯爺,倭島最多半年就只有骨頭,最多一年就沒肉吃了。我手下百萬人口,戰後三十萬,輔兵軍三十萬,我們要吃肉,我們種不了田,養不了桑,捕不了魚,會放牧,會養馬。請侯爺指條明路。”
說的多簡單,多直接。
劉安側頭看了一眼耶律隆慶:“隆慶,不知道太后那邊?”
沒等耶律隆慶回答,乙室雄就說道:“跟著她們連草都吃不上,我們要軍餉,不當白乾活還要自備軍械的兵。”
果真,自下而上容易,自上而下不可能。
習慣了好日子,誰願意回去過苦子。
習慣了拿軍餉,領獎賞,誰願意白打仗,戰死還沒有撫恤。
遼軍的士兵已經懂了,眼下遼軍打不了勝仗,他們得不到戰利品的分享,而且就算得到了,也不如宋軍這邊搞的好,戰利品可以換成他們需要的物資,而不是象以前,許多東西放在家裡就是一個擺設。
耶律隆慶歎了一口氣:“這是一個麻煩事,當了皇帝的人,誰願意再降回來變成王。但這事情也有兩說,宋國趙家認為是中原中統,我們也認為是正統,我漢姓……劉。”
劉安真是沒想到,耶律隆慶說自己漢姓劉。
沒錯,耶律一族確實姓劉。
這是有歷史記載的。
耶律隆慶說道:“在你沒有出海前,往西四萬裡我們大契丹有人去過,那邊的人一直認為唐之後,東方便是我大契丹。”
耶律隆慶這話也不是胡說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