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煉鋼業是支柱
早盛塬進入了風風火火的大建設時期。
人口計劃的實行,除了輜重營以外,戰兵營和近衛營兵馬全部出動,共計五司(每司一百零八人)兵馬,分頭外出,軟硬兼施的四出擄掠人口,使得早盛塬的人口在短時間內達到了近萬人。
陝北一帶發展的早,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近來雖然連年遭受災害,但人口密度依然很大。凌風下了狠心不計手段的擄掠,人口自然增長得快。如果不是考慮到早盛塬的承受能力的話,這一數字還會翻番。
由於是有目的性的擄掠,這近萬人口中青壯的比例極高,達到了七千多人。兩千左右的老幼婦弱全是在擄掠村落的時候跟過來的;招募流民的時候,就只要青壯了。
凌風不是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可也不是同情心泛濫的人,現在的陝西流民遍地,老弱婦幼饑餓而死的到處都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又哪能救的過來?如果不自量力的話,只會拖慢自己的發展步伐,造成落後挨打。能對整村搬過來的老弱負責,已經是他的極限了。
有了這些人口,凌風的各項計劃都得以實施。
軍隊已經改編完成,按照原先的約定,高一功和劉良佐二人分別從青壯中挑選了一百零八人,將天字營和行字營都補夠兩司人馬。
另外,凌風又招募了五百四十青壯,組成五司兵馬,稱為城防軍,讓高傑來擔任城防軍的統領。這樣一來,凌家軍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是職責卻非常的明確,在訓練的時候也有針對性,算是為將來的軍種打下了好的基礎。
平時訓練的時候,戰兵營訓練野戰的戰陣,在平地上擺好陣勢,共進共退,騎兵幫助防護側翼,並且負責追殲敗敵;輜重營則是訓練平地上的防守,以及布置車陣來抵擋敵人等;城防軍的訓練,除了拿出一小部分時間來訓練戰陣以外,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城牆上,研究一些守城的方法,滾木雷石的運用,以及其它守城工具的改進等。
當然,隨著早盛塬的發展,人口增多,民眾間的各種糾紛也開始出現,維護治安的責任也落在了城防軍的頭上。
五百多城防軍,平時除了訓練之外,還要負責維護居民聚落的安全。
至此,凌家軍戰兵和輔兵的總人數達到了一千六百多人。而且,有強大的煉鐵能力做後盾,裝備很快就能到位,清一色的精鋼長矛,簡易鐵甲,精良程度,即使朝廷最精銳的關寧軍也有所不及了。
關寧軍的將領可能都有精良的戰甲,但士兵卻不可能人人著甲;相對來說,凌家軍戰士人人著甲,而且是鐵甲,這在這個時代,恐怕是獨一份的軍隊了。
當然,凌風對這種簡易的鐵甲並不滿意。他要給自己麾下所有戰士都裝備全套的戰甲,和最精良的武器。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煉鋼產業的發展迫在眉睫。
當初為了對付閻王寨,凌家軍所有人手都被抽了出來,全力投入戰鬥,煉鋼基地也因而停止了生產。
在戰鬥結束之後,煉鋼基地及時恢復,但還是僅有一座小高爐,規模上一直沒有來的及擴大。
隨著人口的增多和軍隊的強大,沒有了安全顧慮的凌風終於騰出手,開始一門心思的投入到煉鋼爐的改進上來。他的目標是要在幾個月內,將煉鋼業發展為早盛塬的支柱產業。
早盛塬一帶有鐵礦、有煤礦,再加上他的專業知識和足夠多的人手,這一個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現在我們的生鐵質量不夠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爐火的溫度不夠。溫度不夠高,煉出的生鐵就提煉不純,會含有各種雜質,導致鐵的質量差。要想提高生鐵的質量,目前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提高爐溫。”
在煉鐵小高爐前,凌風正在向一眾鐵匠講述著提高鐵水質量的方法。
最近新遷來的這些人口中,有不少本來就是從事鐵匠這一行當的,都被集中了起來。
“是啊!現在朝廷的工匠煉鐵,也都是在想辦法提高爐溫,以前使用囊鼓風,爐溫不夠高,後來換了風箱,溫度就高了不少,現在煉出的鐵,不論是產量,還是大帥您所說的質量,都比以前要高的多了。我們煉鐵用的也是風箱,要想再提高爐溫,恐怕不容易啊!”周老聽了之後說道。
“風箱鼓風的速度要比囊快得多,所以爐溫能夠提高。但是有一點,風箱鼓進去的風都是冷風,進到高爐裡面之後,會降低爐火的溫度,如果我們多加一道程序,將風箱的風加熱之後再鼓進爐子之內呢?”
凌風說的這個道理就是現代煉鋼工藝中的高爐熱風爐。經過加熱之後的風,能夠讓爐溫提高一個檔次,凌風估計這個想法如果能夠實現的話,小高爐的溫度就能夠由目前的1200度提升到一千三四百度的樣子,這樣的話,煉出的生鐵中硫和碳的含量就能大幅降低,鐵的品質也能提升不少。
“將風加熱之後再鼓進去?”包括周老在內的幾個老鐵匠都被大帥的瘋狂想法震驚了。
但大家仔細思索之後,發覺這個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對啊!我們以前怎麽就沒想到呢?就好像夏天吹熱風,讓人感到煩躁,冬天吹寒風,穿棉襖都感到刺骨一樣。如果高爐裡面吹熱風,溫度肯定能提高啊!”周老等人的眼睛都涼了,被大帥的奇思妙想深深折服。
看到大家這麽容易就能夠接受,凌風也省去了繼續解釋的麻煩。他本來還以為這個想法太超前,還需要大費口舌呢,看來自己真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接下來,凌風詳細地介紹了熱風爐的原理和後世熱風爐的樣子,然後讓十幾個老工匠一塊兒想辦法,根據目前的條件,建造出合適的熱風爐來。
凌風不是一個任何事情都喜歡親力親為的人,能交給別人做的事情,他是不介意做個甩手掌櫃的。更何況,利用現有的工具製造熱風爐,就算凌風親自出手,也不一定就比這些工匠們做得好。
周老等老工匠也不負眾望,僅用了半月的時間,就將這個問題解決了。
有了熱風爐的支持,新一批的小高爐建設很快就上馬了。建設的地址,還是在第一個煉鋼基地,建設的數量,凌風的目標定的很高,是十座。
經過兩個月來的運轉,第一座小高爐已經成功煉出了六七十爐鐵水,不僅為凌家軍提供了十幾萬斤生鐵,更是培養了第一批煉鐵工人。
一個小高爐使用的人手是五六十人,五六十個煉鐵工人,雖然稱不上熟練,但基本的操作還是能夠進行的。只不過看火等關鍵環節,一般人還掌握不了,只有周老和另外兩個老鐵匠勉強掌握。
這讓凌風感到有些遺憾,這麽一來,就算建好了是座高爐,短時間內能開工的也只有三四個高爐而已。只有等在實際生產中培養出了大量的煉鋼工人,才能真正將產能提高到最大。
高爐建造的速度很快,幾天的時間,十座新高爐就建好了。由於多了熱風爐這道程序,每座高爐所需要的人手更多了,如果算上運煤和加工各種材料的話,光是一座高爐,就需要六七十人。
煉鋼產業是使用勞動力的大戶,果不其然!
出於培養後備人才考慮,凌風挑選出了一千青壯進入煉鋼基地,並且,正式將這個煉鋼基地命名為第一煉鋼廠。
…………
周郎羨:
感謝書友“70生人”的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