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明日不落》第159章 郭之奇
  第159章 郭之奇

  白明修領軍回到廣西之時,他的大軍已經基本上攻佔了包括桂林在內的廣西全境。在桂林,明軍解救了被清軍關押的一部分南明官員和將領,其中就包括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的郭之奇。

  郭之奇乃是潮汕人,是崇禎元年的進士。曾經鄭芝龍為兒子鄭成功求郭之奇做他的老師,耿直的郭之奇不阿諛權貴,直接拒絕。南明時期盡心奔走,多次遭遇劫難。甚至最後還避入安南,或藏匿山谷,或荒山結廬,雨宿風餐,幾歷糧食不繼、風濤瘴氛與虎狼之險。

  最終因為仗義執言,開罪了安南土官韋永福,被安南方面送交給了滿清當局,關押在桂林。期間其門生故舊多上門勸降,但都遭到了郭之奇的拒絕。歷史上郭之奇慷慨就義,至乾隆時,弘歷將郭之奇比作文天祥、陸秀夫,堪稱一代完人。說起來,韃子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對於李國英一類投誠他們,甚至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貳臣,反而編了一本《貳臣傳》,對於郭之奇這樣殉國的節臣,卻頒定勝朝殉節錄,予以褒獎。也算是一樁錯亂事了。

  因為白明修大軍入廣西,本來都已經收到清廷頒布地處決南明人士的命令,桂林方面愣是按住不執行,到看大勢已去之後,桂林方面直接投降南明,還好好地將郭之奇等人請出來,將之送還。

  白明修幼時讀史書,知郭之奇英勇就義的時候,慷慨從容,面不改色;總兵楊祥,蜀人,不識字,以忠義自許,臨難,神色不變,望西叩首謝恩,危坐就刑,觀者無不流涕。

  在之前,白明修便嘉獎了躲入深山誓不降清的連城璧,論地位和影響力,郭之奇更大,所以白明修勢必是要接見一下,寬慰一番。

  果然,滿頭白發的郭之奇在面見白明修的時候,跪地頓首,淚滿長襟。

  “……蒼天有眼,老臣能生見殿下,能見我大明東山再起,光複河山,老臣終死而無憾了!”

  白明修將老人家扶起來,說道:“閣部的宏願未免太小,今時今日慈煊不過複五省,滅清軍二十余萬,閣部且榮養兩年,慈煊請你到紫禁城吃茶。待過二十年,且看大明,當是四海升平,百姓殷實,四方夷國畏服,威德於世。故而,閣部還是再活個三四十年瞧著吧,畢竟你如此嘔心瀝血才保下的國家,總得見著再強大起來。”

  郭之奇不住點頭,當年他也是見過太子的。那個時候的太子不過是一稚童,而如今的太子雖仍是少年,但氣度如淵海,令人心折,更領軍征戰,英雄拜服,朝野皆稱太子乃帝星轉世,為光複之雄主,看起來沒有假了。

  白明修旋即敕封郭之奇為莊國公,加太師,可以說從爵位恩銜上來看,是極受恩寵了。不過白明修也沒有提令這位老人家入閣的事情,白明修一碼歸一碼開始非常清楚的,郭之奇的氣節是絕對值得嘉獎的,但是究竟能不能做事,還得看。最起碼從白明修了解的內容來看,這位進士出身的文官,還是比較傳統陳腐的老文人,白明修把他放在什麽位置上都不合適。畢竟現在白明修做的都是大刀闊斧的改革。

  不過郭之奇本人現在也沒有想著立即復出,他與白明修聊天的時候,提出了自己非常想回揭陽老家休養一段時間。

  正好郭之奇在這,白明修還順便問了點他比較關心的事情。

  “閣部,你曾避居安南,更是被安南不義番臣執送韃子手中,對於安南,你有多少了解?”

  郭之奇還不懂白明修究竟在想什麽,他道:“殿下是想令安南朝貢嗎?安南那邊的情況,其實也不比我中國好多少。安南名義上是黎主為安南國王,但掌權的人卻是鄭主,安南國內也分南北對峙,北面是鄭主,南面為阮主,紛爭不休,戰亂綿延。在高平則是莫氏政權,之前也出兵助我大明抗清,還收留了我大明一些流亡官員親眷。不過莫氏已然向韃子投誠,受了韃子的封,算是背叛我大明。而且,之前莫氏受鄭主壓力頗大,趁我中華動亂,也曾打過我大明國土的主意,幾番出兵侵佔,甚至還有一位總兵因此兵敗自刎。之前皇上為穩住莫氏,爭取其援兵並未對其有應對。”

  白明修自然也是知道安南現在正處於一個南北朝對峙的階段,對於安南他的歪心思打了不是一時半會兒了。

  白明修略作沉吟,說道:“安南叛我大明世代恩榮,背主投清,甚至還將閣部等忠義節臣執送滿清,是為不忠不義。而且安南本為我大明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乃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安南屢屢覬覦兩廣和雲南領土,只要中原一有動亂便賊心不死,今日不靖安南,來日必有大患。”

  郭之奇沒想到這太子殿下好好說著居然又要打安南了,他連忙道:“殿下,太祖在《皇明祖訓》中列安南為不征之國,更何況如今我大明抗清光複剛有起色,怎可因惱怒番邦背叛而輕啟邊釁?”

  白明修卻格外坦然,對郭之奇道:“要是謹守皇明祖訓有用,大概我大明也不會亡國了。說實在的,閣部。早前的那個大明從我父皇被趕出雲南那一天起,便已經亡國了。那日起,慈煊便暗自發誓,要重建大明,但建的絕不是當初那君王宗室無度、滿朝士大夫瘋狂搜刮銀子、卻令民間災亂的那個大明。自慈煊踏足廣州,一個新的大明便從此誕生了,漢家榮耀就將由我的大明來繼承。”

  他繼續道:“安南小國,趁亂而辱我,當以儆效尤。更何況安南沃野千裡,可成就魚米之鄉,得之而可蓄國力而北伐。閣部可知緬甸?如今緬甸宣慰司發揮的作用,比雲南一省還大,其金銀、糧草和兵源支撐了晉王入滇作戰而成功。現在,安南也應該發揮同樣的作用了。”

  最後他還是笑笑補充道:“這事兒當然是從長計議,畢竟攻略江南、斷韃子財源糧食,比佔領安南更優先一些。”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