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主意正的何千總
由於白明修已經掌握了多脹式蒸汽機,所以白明修有意在恰當的時候更新自己手中風帆戰艦。另外,由於南明各大兵工廠已經基本放棄生產滑膛的青銅拿破侖炮,轉而生產以阿姆斯特朗炮為基礎開發的新式後裝線膛炮,加上南明在煉鋼技術上也有了許多突破,佛山鋼鐵廠已經足以生產合用的炮鋼,跟後世采用特殊配方的炮鋼雖然沒法比,但是製造阿姆斯特朗炮水平的火炮自然是沒有問題。
不過南方兵工廠生產火炮的首先滿足對象還是陸軍,畢竟在海上大明復國軍海軍遇到的挑戰遠比陸軍小得多,海軍現在用的各種老式滑膛火炮也算是不錯了。
倒是這一次白明修出擊,專門選用了兩艘已經完成新武器的換裝的勇進級護衛艦。改裝後的勇進級火炮數量減少了,一共有24門火炮,其中海軍當家的155mm艦炮共四門,左右兩舷各2門,其余的火炮則是75mm艦炮和105mm艦炮。整個大明復國軍在產的火炮已經實現了口徑上的統一,囊括陸海兩軍,主要製造的就是75mm、105mm和155mm三個口徑的大炮。其中155mm已經算是重炮的范疇。
75mm艦炮其實在技術上是從75mm陸軍步兵炮上發展出來的,提高了身管倍徑,不如步兵炮那麽輕便,但是射程更長。製造一門16式75mm艦炮的成本僅需220兩銀子,得益於流水線生產和標準化,明軍可以大量製造75mm的步兵炮和艦炮。
東海號鐵甲艦上倒是還有230mm的艦炮,只是這玩意現在白明修的軍工廠根本還造不出來。
兩艘火力經過徹底提升的勇進級護衛艦,白明修自信她們能夠在海上擊敗任何清軍的水師船隻。雖然勇進級在大明海軍中真的只是小字輩,排水量也就是在六七百噸的樣子,但是清軍水師裡最大的船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航速火力根本比都沒有辦法比。
更何況,在此時人眼中如同哥斯拉一樣的東海號鐵甲艦,隨時都能投入到戰鬥中去,東海號在港灣中並沒有下錨,雖然鍋爐給停了,但是她的風帆也能帶動她戰鬥,使得東海號可以先起航,再燒鍋爐。
另一邊在寧波府,大明錦衣衛的暗樁聯系上了寧波城內的那名千總。
這千總名叫何仲蓀,與清軍綠營中許多軍官一樣,早年都是明軍出身,是投靠到清軍那邊的。這何仲蓀為人貪杯好賭,算不上什麽正經人,鬥大的字不識一個,但是卻算是很精明。
錦衣衛暗樁樂安一直是潛伏在江南,後來被錦衣衛重新收入編制中,為太子殿下奔走效力。之前樂安是通過與何仲蓀喝酒結識的此人,因何仲蓀對於自己的上官很不滿意,多次酒後抱怨,樂安在摸清情況之後,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半威逼地令何仲蓀簽下了投靠大明的文書。
把柄在樂安手上,何仲蓀平時都非常謹慎小心,甚至都不怎麽跟偽裝成當地富戶的樂安繼續往來了。這一次樂安突然化裝深夜來訪,讓何仲蓀大為吃驚。
“何千總,你報國的時候到了。”樂安一上來便如此說道。
“啊?”何仲蓀心中忐忑,眼神有些躲閃。
樂安道:“我大明復國軍已經由海路抵達寧波,如今大軍正準備攻佔寧波。你的兄弟負責寧波府城防衛,現在我要你在指定的時間,打開城門,迎我大明王師入城。”
“什麽,明軍已經到寧波了?”何仲蓀是怎麽也想不到,明軍居然已經把主意打到江南了。
他又道:“太子殿下不是剛剛才在西南打了勝仗麽,怎麽一點休息都沒有,就馬不停蹄地來了寧波?你莫不是在誆我?”
何仲蓀的心思也是敏銳,張煌言一直在寧波鄉下一帶有一支數百人的義軍,這都不算什麽。他是不信此時明軍已經來到寧波,準備攻打城池的,在他想來,一定就是張煌言的部隊準備攻佔寧波。
樂安聽何仲蓀這般說話,面色不爽,道:“何大人,你要想清楚,你現在是我錦衣衛發展出的線,我手上是有你的投名狀的,如果你不合作,你要清楚自己的下場。”
何仲蓀眼珠子一轉,立馬換上了笑模樣,說道:“您言重了啊,樂員外,我何仲蓀仰慕太子殿下已久,為大明肝腦塗地在所不惜,又如何敢推辭此番的大事呢?這條子上就是今夜出擊的時間吧,我老何全都記住了,到時候只要您樂員外一聲令下,我老何立即帶著兄弟們殺散城中的守兵,為大明天軍打開城門。”
樂安畢竟是一個錦衣衛的暗樁,並沒有接受過全套的新錦衣衛的訓練,他也並未看出何仲蓀是在跟他虛與委蛇,隻覺得自己是完成了一樁大事,滿意地點頭而去。
沒成想,何仲蓀在他一走,臉色就變成了毒蛇一般。
他叫來自己的心腹親兵,說道:“去將這樂安綁了,找個沒有人的巷子殺了。這個樂安真以為能控制住我何仲蓀?”
何仲蓀想了想,立即又前往府衙,面見寧波知府以及守備將軍,將“張煌言”的亂軍準備攻城的消息告知他們,還編了個故事,說自己假意接受了明軍的招攬,實際是想套出他們的計劃,如今行動成功,立馬要幫助清軍助剿逆渠。
做完這一系列事情,何仲蓀非常滿意,暗道:“這些南人實在天真,以為弄一張投名狀我就真的做了他們的人?就算明軍在南邊聲勢頗大,但是這裡可是江南,明軍能把手伸到這裡來?弄個張煌言的擊敗雜兵就想騙開寧波的城門,也是笑死人。”
他始終不覺得真的有明軍抵達了江南,讓他去跟著張煌言一塊起事,面對的將是江南數萬清軍的圍剿,他也根本堅持不下去。既然如此,不然就把明人給出賣了,撈到更多好處。
清軍守備也立即做出了他們的計劃,到寧波城外進行準備,明軍一來就伏擊他們,這一樁潑天的功勞,誰都想要撈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