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明日不落》第553章 投軍的欲望
  第553章 投軍的欲望

  有的時候白明修也不得不承認,楊不正這個人看上去討厭至極,但是他的大局觀,他的見地都是可怕的,絲毫不愧於那個S級策士的評定。

  楊不正提出的這一點,其實也是白明修在這多年來觀察到,並且開始逐漸憂慮的東西,他沒有跟任何人說,但是卻藏在心裡。

  大明是靠著超越時代的科技和武器,是靠著超越時代的組織能力和制度,最終完成絕地翻盤,光複華夏,又稱為如今龐大的日不落帝國的。可是自二十年前環球航行大明的聲望和強勢達到頂點之後,明人開始享受一切理所應當的大明福利。

  國家如此強大了,老百姓們不應該過一過太平安生日子,好好賺錢發財,老婆孩子熱炕頭麽。

  光複二年到光複八年之間,投身軍旅,成為一名光榮的大明軍人。不過在此之後,兵部和人武部發現了應征入伍人員的明顯下滑,甚至還出現了一定的逃兵役的現象。大明日報等主流媒體嚴厲批判了這種行為,社會也進行了廣泛討論,但是廣大群眾特別是年輕人對於參軍報國這條路已經沒有那麽熱衷了。

  原因很複雜,首先大明軍隊其實相對招募量不大。白明修常年都保留一定的系統雇傭兵的編制在正規軍中,倒不是因為他擔心什麽陰謀兵變,而是單純就是為了消耗自己的金手指幣,和試驗新的兵種和單位。不少青年在第一關就過不了,滿懷熱情投軍去,軍隊告訴你不夠優秀,之後再來吧。這挫傷了很多人的積極性,而且大明也不能完全脫離一個關系人情社會,所以普通子弟進入軍隊的機會更少。

  而也在同一時期,因為普及義務教育、產業大爆發等現象,進入軍隊也變得不再那麽有吸引力。盡管軍人的社會地位在大明算是高的,但長久以來中國都有一些重文輕武的現象,不管如何考取功名,做一個文官都比當軍人強。而在社會上已經有很多企業開出高薪聘用人才,這些人的收入遠比做公務員、做軍人強,所以不可避免地就出現了當兵不那麽受歡迎的現象。

  大明人只是短暫地在光複戰爭和後來的對外戰爭中,謳歌和崇拜諸如李定國

  鄭成功、蘇叔桓這樣的軍人英雄,可後來明人發現,似乎因為大明的科技實力和軍備太強,是個阿貓阿狗都能把那些夷人打得屁滾尿流,軍人也就沒有什麽值得好崇拜的了。整個社會氛圍一扭轉,就使得兵部的工作難做了。

  兵部的社會報告中,反而說在東瀛、孟加拉、南洋等宣撫司宣慰司,普通子弟投身軍旅的興趣比本土更強一些。一些少數族裔是以當兵為榮,甚至全家所有子弟都要入伍藩軍。雖然大明正規軍還是肯定比藩軍強,士氣更不比藩軍差,但是怎麽說這都有點丟面子。

  楊不正對白明修道:“陛下,國雖大,好戰者亡而忘戰者必危,是時候去喚醒大明的戰鬥意志和決心了。大明應當始終保持一定的外部壓力,有利於保持我們內部的團結,並且促進我們不斷地向前發展。

  白明修放下了已經喝完的茶杯,目光灼灼地看著他,說道:“想法是很好,可是現在國內是孤立主義抬頭,我們大明從來就沒有真正地建立一個國際視角或全球視角,我們的國民們雖然走出來了,去到了我們的殖民地生活,但是大家關注地東西,仍是那一畝三分地的事情。而且說實話,咱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沒事兒不喜歡老打仗,就比如印度這回事,如果很大規模地介入,國內是一定會對此頗有微詞,我少不了要掛一個窮兵黷武的名號。歐洲也差不多,歐洲人自己打自己的,他們會覺得跟自己沒關系。”

  楊不正點頭,“因為雖然我們大明經歷了甲申之變,被異族幾乎亡國,但是陛下帶領大明翻盤很快,而且我們長久以天朝上邦自居,沒有什麽太大的外部威脅可言,至於什麽印度、歐洲更是遙不可及。如果大明經歷一段時間的屈辱,幾十年甚至百年,尊嚴被侵犯,國家喪亂,百姓苦難,那麽之後的國人將會帶著這份屈辱而密切地關注著世界,奮發圖強的。”

  白明修能夠理解楊不正所說的東西,他穿越前的位面其實就是如此。而現在的南明還是那個眼高於頂,以為世界萬物都在圍繞著自己轉的傲慢之國,而且白明修做的一切事情,似乎都在加強著明人的這種印象。

  楊不正最後道:“好在歐洲的這場亂子,西清一定會下場的,到時候我們操作一波輿論,陛下聲明要完成未竟的事業,徹底消滅韃子,國民還是會支持的。”

  “人心你都看透了啊。”白明修歎道。

  楊不正卻語不驚人死不休地道:“哪有什麽人心,有的只不過是你心我心他心罷了。”

  白明修問道:“你認為,歐洲會打成什麽樣子。”

  “世界大戰,至少是這個世界沒有見到過的規模的戰爭。大半個歐洲可能都將變成廢墟,上百萬人死傷。”

  白明修歎了口氣:“從個人來講,我是不想出現這樣的戰爭的,這都是人類的災難。人類向來愚蠢,學不會和諧共處。”

  楊不正卻立即懟回去:“不,種族和國家這種東西是人類的重大進步,他的作用不在於對外部的掠奪和剝削,而在於對內部的團結,可以調動起更多的力量。而不同群體之間的競爭,則符合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劣勢的族群和基因被淘汰,最終優秀的留下來。”

  白明修撇撇嘴,楊不正說的這一套,其實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屬於在他穿越時代非常政治不正確的東西,但幾乎是全體國人都認為天經地義的。因為國人用血淚驗證過這一套東西。

  楊不正又道:“反正不管怎樣,在大明本土、南洋這些核心統治區,是不怎麽會出現問題的,但必要的戰時體制還是要發揮作用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