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明日不落》第734章 文明與人
  第734章 文明與人
  地中海的春天是浪漫而溫暖的,大明進入了海軍假日的時代。要說陸軍還要參與個戰後重建,維持一下秩序什麽的,海軍真的就沒什麽事情做了。

  丁銓看著手裡的清單,覺得頭髮都在往下掉。

  “乖乖,這不是幾乎四百多條護衛艦這下都要變成海警船了嗎?”

  噶爾丹坐在陽光灑進來的辦公室裡,桌子上擺著一杯氣泡水,上面還嵌了一棵橄欖。

  “好歹護衛艦被裁掉了還有地方去,主力艦中的戰列艦,除了上海級和後續艦,其他的這次要統一退光了。”

  丁銓無奈:“這還真的是要馬放南山了呢。”

  不過他們也清楚,戰列艦本來已經走到了海軍進程的盡頭,即便上海級戰列艦保存下來,實際上也會以新的形態存在,而不是原本大炮對轟的那種鋼鐵巨艦。

  “退下來的戰列艦直接進行封存,定期要進行一些維護的。航空母艦保留12艘,其余的就封存了。”噶爾丹道。

  丁銓評論:“也是真的不差錢,這些船造出來沒幾年,用都沒怎麽用,現在就直接封存了。”

  好歹航空母艦尚有新的建造計劃,大明準備興建8萬噸級常規動力航母四艘,然後再興建10萬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1艘作為驗證,技術成熟之後再建造四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這就是海軍現在最大規模的裝備更新計劃了,能有這個計劃就值得燒高香了。畢竟航空母艦屬於純進攻武器,現在大明也沒有敵人了。

  現在大明保持有10艘埃塞克斯級2艘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等未來四艘核動力航母都出來了,埃塞克斯級也都會退光。

  大明的重巡洋艦、戰列巡洋艦什麽的,都是在封存之列,海軍現在有43艘輕巡洋艦,船齡很新,也都在白明修的乾預下考慮到了未來的改裝問題。所以這43艘輕巡洋艦都將保留,並且進行導彈化和航電改裝之後,作為大明海軍任務艦隊的核心艦使用。

  噶爾丹捧著計劃研讀,也是感慨:“王開司令也是個神人,戰爭剛一結束,就能整出這種規模的武器更新換代的大計劃,雖然是個25年期長期計劃,但想一想都知道理政院和太平宮肯定是牙疼的。”

  在王開的海軍換代計劃裡,海軍保留了一百多艘濟南級護衛艦,進行現代化改裝,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變成更為全能的任務艦。而大明海軍更會修建60艘噸位在6000噸左右的導彈驅逐艦,作戰效能比只有兩千多噸的護衛艦強一個檔次,甚至比一萬多噸的改裝輕巡更好。

  只是大戰時期的那種狀態回不去了,新導彈驅逐艦每年隻建造6艘,海軍要建造10年才能將這些戰艦全部建造完。

  因為缺乏敵人,潛艇的重要性也降低了許多。不過仍作為探索技術的需要,開始建造核潛艇和科研潛艇使用。

  兩棲艦隊倒是也有好的發展,2萬噸級的船塢登陸艦、4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以及氣墊登陸艇這些東西也都有相應規劃。考慮到多任務屬性,在保證海疆安靖以及人道救援等方面,兩棲類艦艇用處還是很大的。

  丁銓開玩笑地說道:“總歸我們這些人,不至於失業。”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陸軍那邊算是哀鴻遍野了。大明在世界大戰中鼓搗出了連帶藩軍在內的三十幾個集團軍,三百多萬人的地面部隊。戰爭結束了,大明決定隻維持200萬人規模的地面部隊。三分之一的集團軍都要整體裁撤,於是也出現了去年剛當上高級軍官,帶領數千上萬人馬,今年就要告老還鄉,回家搞經濟建設的情況。

  因為統治了全世界,大明軍隊將在全世界駐軍。軍方將以轄領作為大軍區,設置司令部,並按照實際情況在不同宣慰司、宣撫司和海外省進行駐軍。現行的正規軍、藩軍和駐屯軍團的體制也會繼續延續。

  丁銓又對噶爾丹道:“聽說,總參謀部和好幾個單位已經開始收集我們作戰的各種文件資料,編纂戰史。你可是帶領大西洋艦隊打了大明海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而且還是戰列艦對轟的巔峰之戰,海軍還準備在旅順、舟山、馬尼拉、阿姆斯特丹等地修建大明海軍博物館,到時候就會有丹麥海峽海戰,想一想你的頭像將會被掛在博物館中,向後來的人介紹當時的情況,還真的是個挺有意思的局面。”

  丁銓不禁打趣他:“蒙古海軍大將,也是個傳奇了。”

  噶爾丹冷淡地說:“我的存在,只是證明了,一個人無論出身如何,不論有著怎樣的經歷,都可以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並且精益求精。”

  “嘿,你應該寫一篇文章,發表在咱們軍隊刊物上,說不定被哪個編纂教材的主編看見了,也給你編進咱們大明語文教材中。”

  噶爾丹倒是沒接他這樣打趣的玩笑話,他對於自己這一生的經歷,有的時候也感覺非常錯亂。從心底的某個部分,他也恨大明,恨這個終結了他的部族時代,讓他遠離草原、藍天、賽馬和營帳的國家——從此他的生活都變成了鹹鹹的海風以及一望無際的海洋,鋼鐵的戰艦和水手們嘶啞的軍歌。

  他是一個驕傲的蒙古人,從小夢想著如成吉思汗一樣馳騁沙場,卻怎麽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居然是駕馭著幾萬噸的龐大戰列艦,在成吉思汗也未曾到達的地方與敵人作戰。

  而排除掉已成惘然的追憶,噶爾丹已經認同自己身為明人、一個大明軍人的身份,並且對自己的身份充滿了榮譽感。一個文明型國家所賦予她的成員的,不僅僅是通過種族血緣維系的連接感,還有相同敘事、文化精神與理念的歸一,中華文明並不排外,而是兼容並蓄的,讓無數接受她擁抱她的人,在這個國家尋找到自己的夢、尋找到自我實現的機會。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