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明日不落》第295章 人口普查
  第295章 人口普查
  順天府周邊的村子中,老實巴交的農民們畏畏縮縮地被集中在了一起,心情忐忑。

  在普通老百姓看來,是土匪來了村子或者是官兵來了村子都是沒差的,他們都會帶走村民們的大量生活物資。去年的年成不好,大家已經處於饑餓狀態,很多孩子都營養不良,能吃的東西都非常少。買賣孩子的牙人來了村子好幾趟,帶走了好幾家的娃。

  村人們都很擔心,他們交不上糧食,也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害怕軍爺們遷怒於他們。

  站在這裡列隊的士兵們都站得筆直,一動都不帶動,像是雕塑一般,這種威嚴的勁兒還是很嚇唬人的。

  倒是站在士兵前面的軍官,表情還是非常溫和的。

  “鄉親們,大明回來了!韃子已經被我們驅逐,以後大家又都是大明國民了。”這位政委同志聲情並茂地說道。

  離著不遠的地方,李萬和高寧倚在一輛馬車上,看著他們的政委,李萬直搖頭,說道:“這個政委同志,也真是的。”

  高寧分析道:“普通的小老百姓,其實對於頭上的皇帝姓什麽,並不太敏感的。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過得下去日子。”

  政委顯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他對著村人說道:“我大明是以民為本的國家,老百姓能好好地過日子,吃飽穿暖,是太子監國和全體大明官員的頭等大事。太子殿下知道各位鄉親百姓,多受韃子的盤剝,而且今年的年景也不好。所以太子殿下宣布今年和明年免賦。”

  百姓們還是對這個東西比較有感,一聽都是極為開心,感動地跪下來磕頭。

  政委連忙上去,親自將大家扶起來,又說道:“不僅如此,大明今後還要在鄉間執行新的管理方法,為了能讓大家都有生計,現在我們要對本村進行戶籍統計,然後根據這個向每戶分配田產。另外,每村都會成立一個農業合作社,大家推舉有威望的長輩和有能力的人作為社長……”

  政委又介紹了一大堆東西,比如包括共同勞動、計工分、國家扶植農業技術、分配糧種、各村個性化經濟作物栽培一類的東西,反正這些東西農民們都是沒有聽懂,到頭來還是對於分田分多少比較感興趣。

  李萬這會兒也溜達過來了,他捧著一遝空白的田契,說道:“好了,這田契就是要發給你們的。說好了,我們統計戶數分田是按照一對夫妻加子女這樣的家庭,那種一大家子人,堂兄弟叔伯都算進去的,是分不到東西的,所以你們得拆一拆。剛才政委同志還有個事沒講,就是誰家要是之前就持有太多田產,比如超過一百畝這種,超出的部分是要交土地稅的,這稅務可高著。”

  李萬覺得白明修的這一系列政策都是很好,講道:“那些地主們,以後你們收租子必須得有白紙黑字跟農民簽訂的勞務合同,收成分配是有國法規定的上限的。等你們村免賦期過了,田賦是統一由合作社來代收的。”

  田租被國家固定為一個定值了,等於壓榨了地主們的牟利空間。最嚴重的莫過於本身農民們分到了土地,而且通過參與合作社,還可以從合作社耕種集體田地,按照工分收入。更重要的還有,收稅的權力從地主士紳那裡被剝離出來,統一到了農合,這樣一來農民對於自己繳納多少田賦,都是一清二楚了。根據白明修制定的新辦法,大明稅務機關運轉有稅務機關的經費的,理政院采用的是現代國家的稅法,國家壟斷稅法的制定,除此之外地方政府或任何個人所制定的稅務都是不合法的。舉高都察院,會遭到嚴厲的懲處。

  戰戰兢兢卻有些歡喜的農民們,加上愁眉苦臉的士紳們,其實還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國家正在經歷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不僅僅是王朝更替,或者大明中興這麽簡單了。

  直隸士紳的反對,相比江南等地要差不少。一方面相比於土地集中嚴重的江南,北方很多省自耕農比例高,有些地方在六成以上。而且北方士紳經濟實力往往不如江南士紳強,被壓製也厲害。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完全推翻了前明有利於功名在身的士紳群體的稅收政策,而且由於連年戰爭,攤派也是格外嚴重的。這一番大明回歸,盡管從種種跡象表明,對赤貧階級的扶助力度更大,但是好歹士紳們發現除了那讓人深惡痛絕的土地稅,自己理應上繳的田賦是縮減了。

  村子裡的人排著隊,開始接受大明復國軍士兵們進行的戶籍統計,這其實就是一次人口普查,白明修基本上佔領一地,就會對當地進行一次徹底的人口普查。也是一改之前的隻統計戶數丁口之類的內容,大明現在的人口普查會詳細地記錄人口情況,包括戶籍人數,姓名,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等。

  一個國家能從多大程度上動員自己的多少力量,要看能收到多少稅,繼而就是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國民情況。

  也得虧白明修現在人手充足,大量因為參與副本召喚出來的復國軍士兵,在不戰鬥的情況下就當做辦事人員使用了。系統中招募的雇傭兵,本身也都是識字且能寫會算的,這樣最起碼能夠做一些基本工作。而且下一步還能夠在鄉間開展掃盲運動。

  百姓們知道是為了分田,所以參與人口普查的意願是很高的。而且之前屬於不在籍人口,乃至逃人、奴仆,都得以普通平民的身份要求在原籍地或者官方安排的安置地入籍,並且得到分田。

  清初有著非常嚴格殘酷的《逃人法》,是為了讓八旗能夠擁有穩定的農奴,剝奪人身自由,也允許買賣。白明修連根拔起了逃人,更取消掉了賤籍,所有百姓都是平等的。甚至是大戶人家的奴婢們,官府都不承認其奴仆身份,而是要求必須是有限期的雇傭合同,有工資回報。

  在這樣的制度下,也導致了許多的奴婢從原主家逃出來,選擇投奔公署,要求入民籍且獲得分田。士紳就算投告也沒有用,因為法律上大明不承認任何帶有人身約束性質的雇傭。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