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明日不落》第51章 擊發槍
  第51章 擊發槍

  七錦區的征兵狀況遠好於之前的想象,乃至於為了保存勞動力,以及精選戰士素質,兵部經過了層層遴選,挑選了體魄強健、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谷裡青年進入大明復國軍。參軍成為了谷裡人的一種榮耀,其實在熙天府的漢人群體中,入伍報國也是一種風潮了。

  白明修在來到熙天府後的第七天,在熙天府本地的報紙上《國文日報》上撰文,標題為《泣望中原何時歸》。在文中,白明修滿含深情地寫道:“……萬裡錦繡山河如墜獄火,神州飽受荼毒,來自白山黑水的滿清韃子,在不忠不孝無德無行的漢奸幫凶下,造成了極大的悲劇和苦痛。千千萬漢家同胞在翹首期盼,國破失君的血仇我們還要親手報償。澳洲百姓也是我大明血脈,不能忍見故鄉零落,值此國家危亡之際,當為英雄用武之地。我大明太子朱慈煊即將誓師北伐,不破樓蘭終不還……”

  在熙天府的大街小巷,白明修也指示樹立起了各種口號、詩歌,來激勵人們的情緒,這也使得人人皆壯志,一腔熱血。

  白明修雖然滿意於得到了偌大的澳洲殖民地,算是為中國人開辟了一個新的後花園,但是他從未敢忘,自己的使命是滅清複明。他對於熙天府的定位比較直觀,這裡就是一個後勤大本營,會不斷地生產出各種軍械和軍需品,通過海運送往大明本土,交給在那裡不斷組建而成的大明復國軍將士。

  作為內閣總理大臣,唐北廬也向白明修建議,希望在白明修在本土取得根據地之後,可以收攏流民,將他們送來澳洲進行墾殖,並且訓練成為工人,不斷增強澳洲的工業產能,加強對本土的支持。白明修也點頭應允了。

  征兵的工作十分順利,白明修預計組建的大明復國軍101團、102團和103團都已經組建完成了。其中101團為原先就存在的編制,補充了新的一批士兵進去,再加上白明修當時從巴達維亞帶回來的雇傭兵部隊,都是由澳洲漢人組成的,可以說戰鬥力是最強的了。

  102團和103團都是由澳洲谷裡人組成的。

  在官方口徑上,白明修的意見是不承認原住民這樣的稱呼。這種稱呼帶有很強烈的西方色彩,會形成漢人殖民者是外來者和謀奪者的印象。而比起燒殺搶掠和邪惡的歐洲殖民者,漢人的殖民都是相對溫和的,以建造家園和生產為主,與當地民族也相對容易共生共處。

  谷裡人等民族,也是從外界遷移而來的,本質上與現在遷徙來的漢人是一樣的。原住民這個稱呼本身也是一種偽概念。

  而白明修本人也不太喜歡蘇聯那一套“民族識別”的辦法,在民政法理上去區分人本身不符合中華文明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精神。於是,南明政權所采取的策略是,民族是內生的、自我認可的,不是由國家欽定的。所以,居住在熙天府附近的熟番,可以自稱谷裡人,身份證上不標是什麽民族。白明修希望未來可以用地理概念來淡化民族人種的概念,就跟山東人、四川人這樣的稱呼一樣,大家存在差異,但是都是中國人。

  三個團基本上都是混編的,編制上很類似。都是一團4營的格式,分別有兩個步兵營、1個騎兵營、1個炮兵營。而在武器上,新組建的百字頭混編團都是使用最新的東西。

  白明修來到熙天府第一軍械局,見到了真正由明人自己開發的第一代線膛擊發槍。

  “呃,你們還真的是很厲害啊,我就是隨便地給你們形容了一下,你們居然真的能做出來?”白明修摸著腦袋,其實心情是很驚喜的。

  早期的這些武器,其實結構上都是挺簡單的。白明修作為一個資深歷史愛好者,外加也搜集了不少這方面的資料。你讓他跟你說虎式坦克怎麽製作的他肯定不知道,但你要問他曾經讓普魯士叱吒一時的德萊賽步槍是什麽結構,定裝彈都是怎麽搞,他能講個頭頭是道。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一層窗戶紙的事情,捅破了就好了。

  軍械局的總工程師黃英笑著道:“其實本身我們熙天府的工業製造能力就足夠啊,我們有利用蒸汽機床來鑽槍膛膛線的經驗,只不過是加工一些新的器件而已。製造發火藥、無煙火藥我們也有現成的技術,只不過是把這些東西一結合。”

  黃英又力求穩妥地說道:“不過此槍仍是原型驗證品,我們希望在短期內大量試驗,從而取得最好的量產型。”

  後勤總部部長張顯鈺也在白明修身邊說道:“毫無疑問,除了警衛連使用的武器外,這款擊發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步兵武器了。殿下要不要給它定一個型號?”

  白明修一直都考慮過統一軍械型號,但是考慮用幾幾式這樣的方法,似乎等他便宜老爹永歷一下台,自己再上又要重來一遍。

  “呃,還是王師一點兒吧,用M作為編號,順序往上增吧。比如我們之前使用的燧發槍,就不要編號了,從這一款擊發槍開始,就命名為M1型製式步槍,你們不還正在開發重機槍嗎?直接我們也叫M2就好了。話說,這M1再短一點搞個卡賓槍,那就是M3,哈哈哈,簡單直接吧。”

  張顯鈺又問道:“那火炮如何命名?”

  “呃,滑膛炮我們已經有了,但是不太想用重量作為口徑啊,6磅炮實際口徑是84mm吧,12磅炮是121毫米吧?其實還都是有點出入,需要規整彈形。這樣吧,火炮我們以歷年命名,拿破侖炮就是一五式80mm野戰炮,和一五式120毫米野戰炮。哦哦,我前幾天還兌換了一套阿姆斯特朗炮的圖紙是吧,那個就叫16式76mm野戰炮吧。”

  白明修神情稍肅,對黃英說道:“復國軍的三個混編團,訓練時間最多兩個半月,我需要你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為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槍和大炮。”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