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明日不落》第399章 東瀛藩軍
  第399章 東瀛藩軍

  給予鄭成功更多底氣的是,白明修在聽取了鄭成功有關日本攻略的報告之後,決定增加對鄭成功的支持,雖然兵部是沒有多余預算可以支撐鄭成功的,但白明修手上的金手指幣卻很多,他選擇派遣一個旅規模的系統雇傭兵前往日本。

  白明修很少見地沒有直接招募大明正規軍在系統中的標準模板部隊,而是選擇了《幕府將軍2:全面戰爭》中的幾種兵種的混搭,包括白熊隊、黑熊隊、奇兵隊、天皇侍從騎兵隊等獨立兵種。之所以選擇《武家之殤》中的這些兵種,白明修倒不是因為他們的戰鬥力出色,或者多麽便宜之類,主要原因是由於出身於日本題材下的遊戲,所以招募出的軍隊士兵都是能夠使用日語的,那麽在日本使用他們,不僅僅戰場上可以派上用場,還能參與到一些管理方面的東西。

  不過這些來自武家之殤的士兵,還是得更新一波裝備的,白明修肯定不能讓他們帶著老式的燧發槍上戰場。也是出於大明正規軍也在換裝,一批批M1步槍換下來的現狀,這支“日系”旅裝備了其他部隊替換下來的M1和一些其他的舊式裝備,炮兵部分也滿裝了75步兵炮和105榴彈炮。大明幾個軍工廠正在投標新一代的105毫米榴彈炮和80毫米迫擊炮,兩大在實際戰場上最常使用的口徑。但永歷年間製造的75炮和105炮,總數已經有數千門,現在勉強停止建造,是為了之後更替新裝備之後不會造成太大的浪費。

  但總歸交給藩軍這種體系的軍隊,還是綽綽有余的。

  劃給鄭成功指揮的這支“日系”旅,正式番號為大明東瀛藩軍第一旅,不同於大明正規軍以師為標準戰役單位編制,藩軍的編制小一號,所以基本上都是旅和團的編制。現階段吳敏治下的緬甸仍是藩軍規模最大的宣慰司,共有五個旅,兵力接近三萬人。早前緬甸藩軍還曾積極參與到西南的戰役中,後來調回緬甸後,在吳敏的政策下有一些類似於駐屯軍團的性質,只有二成左右的軍隊保持比較高的戰備狀態,其他部隊是半軍半工農的不脫產狀態。緬甸藩軍實際上還負責八百、老撾的防務,不過在暹羅、柬埔寨也成為宣慰司之後,這些地方也都準備成立自己小規模的藩軍了。

  其余好些個宣慰司並沒有成立藩軍,如嶺北宣慰司,就是大明駐屯軍團和正規軍駐扎,並未成立嶺北藩軍。呂宋宣慰司也沒有藩軍。其余東南亞地區,爪哇宣慰司是有兩個團規模的藩軍,分別是爪哇藩軍一團和爪哇藩軍二團,佔城藩軍有一個團。

  在遞交給白明修的大明藩軍現狀報告中,一般認為大明藩軍相比正規軍,戰鬥力是參差不齊的。比較強的部隊並不比正規軍弱許多,而比較弱的部隊其實只有個編制,也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戰力。

  不過藩軍在幫助大明帝國維持在非核心統治區域的治安和維護統一方面,還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尤其是白明修並不希望讓大明正規軍沒事兒到處輪換部署到其他的地區,對於士氣和紀律都是很大的挫傷,而且還容易激發出族群的對立情緒。

  像是緬甸藩軍因為規模大,而且還經營一部分產業,所以逐漸地就形成了一個比較獨特的利益集團,他們是仰仗大明的,同時又跟本地人有一定的連接性,所以他們也成為站在大明這一邊,幫助大明不斷加深影響力的一個因素。

  白明修在日本這邊本來沒有考慮放下太多的本錢,大明現階段的一切對外行動,規模都是有限制的,用一句另一位面流行的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以大明不會將自己拖累在沒有足夠產出、耗費大量軍資和人力的地方。

  其實歷代華夏王朝在對外戰爭上遭詬病,一大理由就是因為戰爭給社會和百姓帶來了太大的負擔。

  說什麽白明修都不會重蹈覆轍,而是僅以小規模的戰鬥,或者讓戰爭對大明來說足夠有獲利空間。

  某種意義上,對日的軍事行動對大明來說短期內是有傷的,因為中日貿易還是比較有收益的,一旦兩國發生戰爭,貿易行為肯定受到阻礙,傷害大明的海貿。不過大明做生意的對象很多,本身本國消化工業生產力的消費也愈發可觀,對歐洲各國打開供應大門,也能逐漸推高自己的貿易總額,所以少一個窮不拉嘰的日本,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

  東瀛宣撫司,本質上也就是鄭家會承擔這個東瀛藩軍第一旅的經費,鄭成功知道現在的宣撫司養得起這麽些人,但是如果頻繁使用,恐怕就會捉襟見肘了。

  宣撫使錢王孫便給鄭成功提了一個建議。

  “……瀛王殿下,我東瀛宣撫司如今已有數千精兵,經費充足,如考慮圖謀日本的大計,當徹底摧毀日本德川幕府的統治框架,一方面在九州建立我宣撫司直轄領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並大力促進海洋貿易,以增強我宣撫司的稅收和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不論是幕府,還是京都的天皇,這些代表了日本舊勢力的東西,都必須統統剪除。所以,下官建議,我東瀛藩軍應當進行一次討伐,從九州出兵,一路進入本州島,將天皇俘獲並取締,抓捕所謂天皇皇室成員,同時徹底消滅位於關東的德川家勢力,至少在名義上壓服日本諸路大名,最起碼在名義上,讓這些大明承認是受宣撫司的任命,是隸屬於我大明的。接下來,王爺可以慢慢去瓦解日本,最終讓日本徹底融入我大明。”

  鄭成功聽後也是點了點頭,他道:“當年吳敏在緬甸幾乎以一己之力便扭轉緬甸局面,拉攏新貴和下層民眾勢力,今日在日本隻覺要想直接發動日本的貧農來推翻武士們的統治,卻是各種困難的。”

  錢王孫笑道:“不難,在宣撫司直轄地上,我們搞改革,逐漸就會擠垮武家的力量,當社會矛盾越發尖銳的時候,下層民眾自然知道該走什麽樣的路,該反對什麽人,那個時候宣撫司徹底統治日本,都會是水到渠成。”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