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風雲之猛將傳》第149章 三國大戰 分派任務
  第149章 三國大戰 分派任務
  經過了一日的商議,最終劉備決定,采用薛冰的戰略計劃,主攻雍涼,次取豫州。戰略方向確定了下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按照這個戰略方向來做前期的準備工作。

  按照薛冰的戰略,這個計劃若真想要成功實施,那麽其中有幾點需要在正式動兵之前就做好準備。

  第一點,就是長安的內應問題。為此,劉備調遣了最擅長潛藏,隱匿,破壞的飛羽軍執行這個任務。而這個任務則從即日起開始執行,盡量將時間拖的久些,給那一百名飛羽軍士兵足夠的時間執行這個任務。

  而第二點,就是立刻派使者前往東吳,共同商議進兵之事。畢竟在薛冰的這個戰略中,東吳起到的作用已經不再局限於分擔己方的負擔,牽扯曹操的東線部隊這般簡單。還需要在必要的時候與荊州的關羽軍互相合作,共同向一個軍事目標發起圍攻。

  不過,其中到後期共同舉兵進攻豫州的計劃決不能讓東吳現在就知道。若叫東吳知道了這一步行動,那麽東吳那許多才俊定會猜出劉備的意圖。那時,極容易造成同盟破裂。畢竟,孫權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劉備瞬間就變的強勢無比。

  至於到了後期,薛冰的這些部署已經初見雛形之時,東吳的謀士就算看出了他的計劃,那時也沒有太多的辦法來阻止了。就算拖後腿,所能造成的危害也沒有那麽大。

  這麽一來,使者的人選就要好好考慮一番。即要說動東吳出兵,同時還要讓東吳的行軍意圖盡量符合薛冰的戰略方向。同時又不能泄露出太多戰略意圖,否則引起東吳的警覺,那就適得其反了。

  對於人選的問題,諸葛亮向劉備推薦了李恢。此人曾說服馬超投奔了劉備,其口才確是極佳。而劉備也對此人印象頗深,立刻便準了諸葛亮之請,待一切計議得當,便著李恢前來,另行吩咐一番。

  第三點,這卻是準備使人通知荊州關羽時突然想到的。以薛冰的意思,關羽大軍需要盡快的逼到宛城一線,然後分少部兵馬輕騎急進,偷襲青泥隘口。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襄陽西北,直奔宛城的這條路上,還有曹仁守把的樊城。這麽一來,荊州這路軍就需要先奪下樊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對此,薛冰提議,荊州兵馬提前出發,盡快的取下樊城,以呼應川中大軍的軍事行動,盡快的完成原本計議好的戰略部署。

  這三點商議一定,接下來就是各路人馬的具體職務分配。現下劉備軍的軍隊構成已經與先前大不相同。大部分的將領在平時都沒有固定的工作去做,而是進行崗位調換製。一般是相同的工作做了數月,就會進行調換,也許會去做其他的工作。除了一些長期駐守在重要關隘的將領不輕易調動外,川中的武將們是經常來回調動的。因此,需要盡早的決定出兵時會有那些人隨軍出征,同時這些人要負責些什麽。否則臨到出征時再安排,極容易出現內部混亂的情況。

  川中大軍不必考慮,劉備已經打定了主意要親自領兵。此路軍的主帥自然輪不到他人來爭。而隨軍而行者,兩大軍師自然不能齊齊而出,劉備準備引龐統隨軍,留諸葛亮坐鎮成都,總領後方,以防萬一。若出現任何突發狀況,諸葛亮有權利自行決斷。

  至於此路軍隨軍將領,立刻便能確定的人選是後將軍馬超馬孟起。此時馬超引大軍屯扎於祁山大道之上,卻是當初作出北伐之態後,一直未曾回來,此時倒也不用回了,只須繼續留守此除,待劉備引大軍至,一齊兵出祁山便可。而且有馬超在,西北羌民定望風而降,還可免卻諸多戰禍,實無不帶其隨軍之理。

  另外,劉備親出,其親衛兵團白耳精兵自然是要盡數出戰,兵團統領陳到自然也是在出征將領之列的。

  北伐大事,身為劉備弟弟的張飛定是要隨軍同出。而且,這先鋒之位,怕是也跑不出他手。其他如於禁、張嶷、龐德等將也皆隨此路軍北上。但是具體哪些人能去,卻還是要事後再議。

  川中主力軍一路大致商定接下來漢中一路,此路軍以劉備之意,乃是交給薛冰去引。只是眾人商議到子午谷小路那支奇兵當由何人統領時,眾人卻都沒了主意。

  此時,薛冰起身言道:“子午谷奇兵事關重大,末將不才,願親引此路兵。”

  劉備聞言,望了望左右,最後隻得點了點頭道:“既子寒願親去,那是最好。想來由子寒親去,這路奇兵當可成全功。只是此路軍還需分兵而攻潼關,子寒還需一臂膀相助,卻是不知當使何人同往。”

  言未畢,只聽下面趙雲大聲道:“末將願往!”

  劉備與諸葛亮聞言具是一愣,卻是未想到趙雲願去。這麽一來,卻是當使何人為主將?與諸葛亮對視了一眼,正欲開口,突聞趙雲道:“末將願為薛將軍副手,遇事但聽薛將軍調遣。”劉備見趙雲都這般說了,便笑著道:“如此,便著子龍同去,子寒遇事可與子龍商議決斷。”然後想了想,又道:“我再著王子均與你二人同行。子均熟識道路,如此一來,當可萬無一失。”幾句話下來,便決定子午谷奇兵由薛冰統領,趙雲為副,另外由王平為向導使。

  而漢中一路,目前決定由魏延統領,再調上庸守將張任為副。另由成都派些將領以助魏延,如此,當足夠魏延調遣。而且,當初被薛冰擒下的郭淮現下正在魏延身旁任行軍主薄。這路軍的陣容並不比其他幾路差。

  另外荊州一路關羽為主帥,徐庶為副,而且關羽身旁還有未來的吳國丞相陸遜在側。另有文聘坐鎮後方,當可保此路軍進可攻,退可守。

  薛冰只是在腦中尋思了一下劉備這數路大軍的陣容,隻覺得腦中一陣暈旋,心中暗道:“我覺得我沒改變多少歷史啊!怎的現在一算,劉備手下盡是一些頂級人物?現在不是沒將可用了,是多的有點沒地方派了。”然後轉念一想,倒也虧得現下是這般情況,否則沒幾名象樣的將領可用,薛冰的戰略再好,也沒有合適的人去完成即定的戰略目標,那樣的話,結果就只有戰敗一途。

  而後諸葛亮又分撥了大軍開撥之後,當何人負責後勤,何人負責運輸,何人負責軍器督管。同時,大軍北伐時,大量二線守備兵團也會被抽調到前線,進行佔領區守備和戰時一線兵團的兵員後備等任務,因此川中內部只會留下最基本的守備兵團及三等治安部隊,這個時期的內部極其脆弱,諸葛亮還要分派合適的人物巡查各處,以免發生暴動等狀況。

  不過這些事,薛冰完全的插不上話,而剛才十分沉默的許靖此時來了精神,兩眼放光的與諸葛亮及劉備大談特談內部政務,此事當派何人,那事當派何人,一項項娓娓道來,絲毫不亂,條理十分清楚。直叫薛冰心下懷疑,這人是不是早就在心中尋思好了,就等劉備來問呢?
  待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理出了個大概,眾人已經在此廳坐了整整一日,未曾動過地方,這般不停的商議事情,足夠讓這些人疲憊不堪了。

  劉備看了看底下略顯疲憊的眾人,當下便道:“今日且議到此處,待明日再繼續商議。”然後對左右吩咐,稍後將李恢喚到王府中來。卻是要親自吩咐一番,而後便著其動身,奔赴江東而去。

  同時又使人持自己令符,去調飛羽軍統領前來聽命。待得這些吩咐完,這才對眾人道:“今日天色已晚,孤便不留諸公了。諸公且回去好好歇息,待明日再與孤共議大事。”言罷,便起得身來,望廳後轉去。

  眾人等到劉備去了,再見不得身影,這才起得身,相攜著走出王府,告別一番,而後各自望家而還。

  薛冰與趙雲各自牽著馬,慢步望家中走去。薛冰轉頭望了望趙雲,問道:“子龍怎的想起來與我同走子午谷了?留在王上身邊,不是有更多立功之機?”

  那趙雲聞言,笑著道:“不知為甚,隻覺得那子午谷奇兵,任重而路艱,因此便想試上一試。”說完,轉去望薛冰所牽那馬,一臉疑惑的道:“子寒此馬,可是赤兔?”

  薛冰聞趙雲之言,知其乃是知那路險峻,因此起了好勝之心,這才主動請命,要與自己同行,卻是天性那種不服輸的勁頭使然,便是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否則隨便將此重任丟於一些名將,自己便只需要靜坐於後方,待功成之日,便可領大功,何必要親自跑到最前線上去?

  後又聞趙雲相問,忙甩掉心中所想,答道:“此馬喚作卷毛赤兔,卻是祝融從家中帶來的。我原本那匹戰馬,在南中為救我,已經逝去了。”

  趙雲奇怪,遂詳細問了那匹馬之事,薛冰便將落崖之事詳細的說了一遍。趙雲聽罷,長歎了一聲:“好馬!惜哉,惜哉!”

  正說話間,薛冰已然到了家門口,遂與趙雲別過,奔家中而還。一進得門,卻見孫尚香與祝融各自舉著筷子,皆瞪大了眼睛互相瞪著,卻是不知又怎的了。

  薛冰瞧見此景,隻得搖了搖頭,然後大笑三聲,言道:“吃飯啊?是不是等我啊?來,一起吃,別光舉著筷子,快吃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