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帶著史前生物,征戰三國》第135章 荊州刺史
  第135章 荊州刺史
  太監,在朝廷中的地位,可以說看似很高,實在很低。

  除了皇帝之外,朝中的大臣,基本上沒有一個瞧得起他們的。

  最後,甚至把東漢走上末路的原因,歸結在了他們的身上,從而千方百計想要鏟除他們。

  然而事實呢,即使鏟除了這些宦官,東漢朝廷,依舊毫無起色,甚至滅亡的更快了。

  說到底,他們不過是皇帝身邊的寄生蟲,靠皇帝的寵幸為生,除了貪財之外,其實危害並不算太大。

  東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根本不是因為他們,而是那些世家豪門,那些貪官汙吏,那些貪得無厭的朝臣……

  張讓、趙忠他們並不笨,知道一旦漢靈帝歸西,他們便會失去庇護,未來的日子,恐怕並不好過。

  為了增強他們的實力,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其實他們是很願意與有權有勢的大臣們,搭上關系的。

  易鵬雖然目前官職低微,但是潛力巨大啊,這一次又是頭功,少不了要被破格提拔,官升數級。

  像這樣的潛力股,張讓、趙忠等人,自然喜歡與之結交。

  因此,這些金銀,他們二人欣然接受,並且當晚便在漢靈帝面前極盡美言,對易鵬大加誇讚。

  漢靈帝原本便很欣賞易鵬的才智,如今聽了身邊人的褒獎之語,他對於易鵬,越發的欣賞喜歡了。

  只不過對於給易鵬封賞一個怎樣的官職,劉宏有些犯難。

  這一次易鵬所立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可以說冠絕全軍,如此武功,封侯拜相都不為過。

  但是漢朝祖製,官位升遷必須有度,不能跨度太大。

  易鵬不過是一個小縣的縣長,芝麻綠豆一般的小官,如果提拔的太高,恐怕會引起朝臣的非議。

  劉宏煩惱之下,眼光不由看向了一旁的張讓、趙忠二人,“阿父,阿母,你們覺得,朕應該如何獎勵這位戰功卓絕的夷陵長?”

  張讓和趙忠二人,能夠常伴劉宏左右,獲得他的信任和寵幸,自然不是蠢貨,他們做事非常懂得分寸。

  此時劉宏問詢,如果他們立即給出建議,劉宏肯定會心有猜忌,猜忌他們是不是收了易鵬的錢財,因此特意給他說話。

  因此,他們假意推辭道:“老奴蠢笨,不過是一個殘缺之人,豈可妄議朝政,還請陛下恕罪。”

  張讓、趙忠表現的越謙卑,劉宏便越可憐他們,這幾乎是每個奴才討主子歡心的慣用伎倆了。

  張讓、趙忠越表現的不敢說,劉宏越想聽他們說,這應該就是人的逆反心理吧。

  因此,在張讓、趙忠二人再三推辭下,劉宏直接命令道:“朕命令你們說,聽到了嗎?如果膽敢再推辭,朕便治你們一個抗旨不遵之罪!”

  劉宏說的嚴厲,但是常年服侍在其身旁的趙忠、張讓二人知道,漢靈帝是鬧著玩的,並不是真的要治他們的罪過。

  皇帝都下了命令了,兩個太監知道,時機已到,便說道:“陛下金口玉言,奴才們不敢不從,隻得鬥膽妄議了,老奴粗鄙,不懂朝政,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陛下恕罪。”

  劉宏點頭道:“你們放心大膽的說吧,不論你們說什麽,朕都恕你們無罪。”

  得到了這塊護身符,張讓、趙忠這才把心裡早就準備好的話,說了一遍。

  其實,易鵬派人送金銀的時候,給這兩個大太監,帶過一句話,話的內容大致就是,他不想遠離家鄉,因此想要在荊州為官。

  這話裡的意思,已經說的再明白不過了,張讓等人自然明白易鵬的心意了,此時,張讓率先說道:“這位易縣長雖然所立功勞甚大,但是畢竟不過一縣令,冒然越級升遷,恐怕會引起朝臣們的不滿,老奴倒是知道,有一個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倒是非常適合他。”

  “什麽官職?”劉宏問道。

  張讓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荊州刺史!”

  為什麽說荊州刺史這個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呢?
  這其實就要從漢朝刺史這個官位的由來說起了。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之後,為穩固皇權,便定下了異姓不得封王的祖規,這個祖規,的確限制了朝臣的權力,但是在無心中,卻增強了劉氏各諸侯王的權力。

  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自然不是什麽好事,果然,就在漢景帝當政的時候,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七王之亂。

  七個實力強勁的諸侯王一起叛亂,差點顛覆朝廷。

  漢武帝當政之後,為了徹底消除諸侯王的威脅,於是采納了主父堰的建議,開始推行‘推恩令’。

  所謂的‘推恩令’,就是把‘嫡長子繼承制度’,改為了‘諸子繼承制度’。

  漢武帝之前,諸侯王的王位,都是由嫡長子繼承的,嫡長子不僅繼承王位,也繼承了諸侯王下所有領土。

  而其他諸侯王的兒子,沒有任何繼承權。

  但是到了‘推恩令’下達之後,一切都變了。

  根據規則,以後,嫡長子只能繼承諸侯王的封號,而封地,則是由諸侯王的所有兒子們,共同繼承。

  並且,只有嫡長子繼承的封地,擁有自主權,而其余諸子的封地,都奴屬於各郡。

  ‘推恩令’實行之後,所產生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原本龐大的封國,隨著一代代的繼承,而逐漸分裂成一個個小國,諸侯王再也沒有造反的實力了,對中央朝廷,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了。

  但是,凡事有利便有弊,‘推恩令’在行使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個問題。

  那便是隨著各封國越來越小,使得作為國家一級行政區的‘郡’,數量開始越發激增。

  據統計,在西漢末年,全國的郡,已經多達103個,而縣更是多達1587個。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行政效率本來就很底下如此多的郡縣,給帝國的管理來到了極大的困難。

  為了精簡官吏,漢武帝把除京師附近的七郡之地外,其余地區劃分為十三州,也即是後來的大漢十三州。

  每一州,成立一個監察區,一個監察區,設立一個刺史職務,他們的職責,便是專門負責巡察該監察區內的吏政,檢舉不法的郡國官吏和強宗豪右……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