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慈悲之心
南京,兵部。
徐望華發現鄭勳睿的情緒很不好,似乎是遭遇到了什麽難題,調查署剛剛送來了遼西的情報,洪承疇已經決定率領大軍馳援錦州城了,鄭勳睿看到這個情報之後,情緒明顯不好了。
在徐望華看來,這個情報對鄭勳睿和鄭家軍是很有利的,不管洪承疇與後金韃子的作戰結局如何,對鄭家軍都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然朝廷大軍若是失敗了,那麽鄭勳睿和鄭家軍的機會就來臨了,這可是求之不得的機會。
這樣的情況之下,鄭勳睿的情緒為什麽還是很不好,徐望華不是很明白。
徐望華當然不知道穿越的鄭勳睿,此刻想到了什麽。
歷史上的松山之戰,也是在崇禎十四年底和崇禎十五年展開的,洪承疇率領的大軍與皇太極率領的八旗軍展開了激戰,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八旗軍攻克松山,洪承疇、祖大壽等人全部被俘,兩人後來投降了後金,成為了後金進攻中原的急先鋒。
鄭勳睿擔憂的是歷史悲劇的重演。
表面上看,松山之戰對於鄭勳睿是有利的,其實松山之戰以後,皇上和朝廷已經陷入到絕境之中,基本沒有什麽可以調遣的兵力了,不過後金的皇太極也因為松山之戰遭遇重創,加之糧草的消耗太多,國力難以支撐,主動提出了議和,可惜這次的議和沒有能夠成功,讓大明朝廷徹底失去了喘氣的機會。
崇禎十五年是大明最為悲慘的一年,這一年,後金韃子再次入關劫掠,北直隸和山東慘遭劫掠,這一年李自成和張獻忠攻克了無數的城池,幾乎佔據了河南、湖廣、四川、陝西和山西的全境,兵鋒直指北直隸。大明朝廷無力回天,眼看著走向覆滅。
後面發生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
鄭勳睿的穿越,改變了歷史,可是和很多人一樣,他對於這段歷史是非常痛心的,隨著大明王朝的滅亡,一直都屹立在世界巔峰的大漢民族開始衰敗,衰敗的惡果一直延續到三百多年之後,在這期間,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複興赴湯蹈火,這個漫長的過程,讓所有的中華兒女心痛。
活生生的歷史就在眼前重演,任何一個有志向的人都不會袖手旁觀。不過穿越的鄭勳睿,卻不能夠出面去解決這一切,這樣的滋味,任何人都是不可能感受到的。
當然,鄭勳睿是能夠很好調整自身心態的,既然穿越了,他就要徹底改變歷史,重振大漢名族之雄風,讓大漢民族或者是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的巔峰。
“大人,屬下和鄭總兵、李大人和徐大人商議過了,洪大人率領大軍出擊,與後金韃子面對面廝殺,雖說有些無奈,時機把握不好,不過也不一定完全遭遇到敗績,洪大人可以松山為依托,進可攻退可守,再說錦州和寧遠的城池,異常的堅固,後金韃子難以拿下,故而大人完全不必如此的擔憂。”
不知道為什麽,徐望華居然會說出來這樣的話語,按說洪承疇失敗之後,鄭勳睿和鄭家軍的機會更好,而且徐望華在鄭勳睿的面前說出來這樣的話,應該是大忌,會讓鄭勳睿疑心,不知道徐望華究竟是站在什麽立場之上的。
不過徐望華不會有這樣的擔心,鄭勳睿也不會有那麽多的懷疑,畢竟徐望華在鄭勳睿身邊很多年了,知道鄭勳睿擔心大明的百姓,其實不管什麽樣的征伐,最終承受災難的還是最底層、手無寸鐵的百姓。
徐望華說完之後,鄭錦宏的臉色明顯不好,李岩和徐吉匡的臉上也閃過一絲詫異。
鄭勳睿聽清楚了徐望華的話語,也看見了眾人的神情。
“錦宏,李岩,徐吉匡,不用這樣看著徐先生,徐先生知道我想些什麽,他其實是想著安慰我,或許你們會感覺到奇怪,為什麽我會擔憂遼西的局勢,應該說遼西局勢不管好壞,與南直隸、浙江、陝西以及山東都沒有多大的關系,或許遼西局勢惡化,對於鄭家軍和我來說正是絕佳的機會,不過想想皇上和朝廷屢次決策的失誤,我還是為那些士兵惋惜,也為遼西和北方的百姓不值啊。”
很少說話的鄭錦宏開口了。
“少爺,屬下覺得遼西局勢還是惡化的好,要不然皇上和朝廷就想著算計少爺和鄭家軍,遼西的戰鬥要是失敗了,盡管說軍士會死亡慘重,百姓也會遭遇到莫大的災害,可這都不是少爺造成的,再說少爺可以改變這一切的,征戰廝殺總是有人死亡的。”
鄭錦宏關心的幾乎都是鄭家軍的事宜,關乎到鄭勳睿的利益,是他拚命也要維護的,任何對鄭勳睿不利的言行和舉止,他都是要堅決駁斥和製止的。
李岩和徐吉匡雖然沒有開口,不過他們也是讚同鄭錦宏的觀點的,都到了這個時候了,面對如此要緊的局勢,就不要有什麽婦人之仁,該怎麽做就怎麽做,一切都要選擇對自身最為有利的機會,為了能夠達到目的,甚至可以不擇手段。
鄭勳睿再次開口的時候,轉移了重點,他指向了桌上的地圖。
“剛剛徐先生說了,洪承疇率領大軍從寧遠城池出擊,而且山海關的駐軍也朝著寧遠城池的方向進發,共同馳援錦州,從兵力上面來看,洪承疇麾下有近二十萬大軍,其中五萬大軍駐扎在錦州,五萬大軍駐扎在寧遠,其余大軍悉數駐扎在山海關,此番洪承疇馳援錦州,率領出擊的大軍有十萬人,加上祖大壽率領的駐守錦州的軍士,一共有十五萬人了,這幾乎等於是皇太極率領的八旗軍總人數了。”
“洪承疇以松山為依托,選擇是不錯的,可惜他低估了皇太極的決心。”
“之前我已經和諸位分析過了,皇太極率領的十五萬八旗軍,早就來到遼西,為什麽遲遲沒有圍攻錦州城池,就是在包圍了錦州城和寧遠城的有利情況之下,都沒有展開攻擊,這看上去根本不合理,依照皇太極的魄力和睿智,做出這樣的決定肯定有原因。”
“我認為皇太極的目的就是圍城打援,圍住錦州城池,專門圍剿前來馳援的大軍,諸位不要忘記了,當年的大凌河之戰,也是皇太極親自指揮,也是采用圍城打援的戰術,最終的結局是朝廷馳援的大軍大敗,大凌河城也被攻克。”
“皇太極等的就是朝廷大軍的馳援,他的主要目標也是在於馳援的大軍,一旦馳援的大軍被皇太極打敗,諸位想想,錦州和寧遠城池還能夠守得住嗎。”
“皇太極的心很大,他可不僅僅是想著佔領錦州和寧遠兩座城池,他是想著最大限度的消滅朝廷大軍,如此朝廷將無法與八旗軍在遼西抗衡。”
“鄭家軍佔據了遼南的金州和複州等地,讓皇太極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草原也是動蕩不安,鄂爾多斯部落等都是效忠朝廷的,這讓後金的左翼和右翼都存在麻煩,如此情況之下,皇太極必須要找到突破口,讓後金有發展的方向。”
“皇太極此番是破釜沉舟了,連續兩次入關劫掠的失敗,消耗了後金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組織這樣的一次征伐,對於後金來說非常吃力,但又必須要做,否則後金就沒有多少擴展的機會了,皇太極非常清楚其中的玄機,故而親率大軍征伐遼西。”
“形勢對皇上和朝廷本來是有利的,可惜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的流寇,完全打亂了朝廷的部署,讓皇上和朝廷無法靜下心來應對遼西的戰鬥,所謂五心不定,輸的乾乾淨淨。”
“洪承疇此番的征伐必定遭遇慘敗,錦州和寧遠也很有可能不保。”
鄭勳睿說到這裡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他們對於鄭勳睿的判斷和分析,那是頂禮膜拜的,鄭勳睿每一次的預測,都是驚人的準確,在徐望華等人看來,這就是神奇,這就是睿智,這就是真正的能力。
歎了一口氣之後,鄭勳睿再次開口了。
“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鄭家軍沒有絲毫的表示,還是說不過去,我看命令駐扎在遼南和登州、萊州、蓬萊的第二軍出擊,趁著這個時機,佔領遼南的鳳凰城、義州等地,讓蓋州、耀州和海州等地成為孤城。”
“錦宏,命令楊賀與王允成,不準對蓋州、耀州和海州等地展開進攻,就讓皇太極守著這幾座孤城吧。”
下達命令的瞬間,鄭勳睿臉上恢復了冷酷的神情,從遼南傳來的情報,徐望華等人早就知道了,皇太極派遣滿八旗駐扎在蓋州、耀州、海州以及鞍山和遼陽等地,就是預防鄭家軍從遼南發動進攻的,鄭勳睿命令鄭家軍將士不準進攻蓋州等地,明顯是不想過分的驚動皇太極,以至於讓皇太極無心在遼西征伐。
這樣的安排才是符合自身利益的,一方面佔據了遼南更多的地方,另外一方面讓皇太極安心在遼西廝殺。
至於說大明朝廷即將遭遇到的災難,那是鄭勳睿和鄭家軍的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