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稱雄》第324章 意氣風發
  第324章 意氣風發
  劉鈞從新任總督和巡撫的接風酒宴上回來,帶著些酒意踏入後院,李惠上前迎接。她繞到劉鈞的身後,為他脫下外面的披風。

  “妾身為夫君準備了醒酒湯。”

  “謝謝!”

  劉鈞應道,走進外間的花廳,李惠立即端來還熱著的醒酒茶湯,放到劉鈞的面前,還用手試了試溫度。

  “朝廷派了總督和巡撫過來,以後是不是對夫君有所掣肘?”

  “沒多大影響,這些事情你不必多操心。”

  劉鈞坐下接過醒酒茶湯,輕抿了一口,醒酒湯帶著點酸味還有些苦。他皺了皺眉,還是摒著氣一口喝完了。今天的接風酒席上,劉鈞還是喝了不少酒,不管怎麽說,傅宗龍和范志完都是督撫,是文臣,哪怕實際上的兵權不可能交給他們,但表面上的面子還是得給的。

  范志完在酒席上已經向劉鈞暗中表態,提起了周延儒,也提出了以後會支持劉鈞。但他剩下的那半句話沒說,劉鈞也明白這支持不是無條件的。范志完是周延儒的門生,周延儒把他超升為遼東巡撫派來遼東,既然喊著支持劉鈞的名號來的,換個意義就是希望劉鈞能支持周延儒了。

  倒是傅宗龍,這位也算是大明文臣之中比較知兵的大臣,當年平雲貴奢安之亂,再將當年入川的李自成趕出四川,在平土司之亂和剿滅中原流匪的作戰中,是有不少可圈可點表現的。

  傅宗龍是兩榜進士出身,做過知縣,後來入京當的是戶部主事,再做禦史。本來與領兵是不搭界的,可偏偏他膽氣過人,天啟元年,遼陽失守,傅宗龍主動請纓前去,很快招募了五千兵馬。西南土司做亂,傅宗龍又自請前往率兵剿亂。

  他不光有膽有識,而且既能剿亂也能撫亂,帶兵理政都是把好手。

  朝廷這個時候讓他離開兵部尚書任上,固然有他與眼下遼東戰略方向有不同意見,也因為他確實是個很有本事之人。隨便派個文臣來遼東,根本起不到監督的作用,而傅宗龍以兵部尚書銜出任遼東總督,身份尊貴,且又是有帶兵才能的,皇帝希望起用這位總督,既能加強朝廷對楚軍這支強大戰力的控制權,也希望不會出現影響削弱楚軍戰力的事情,更不希望遼東總督和提督之間不和。

  與傅宗龍才相處半天,劉鈞已經意識到傅宗龍不是一般的官員,這是一個和梅李二人一樣,心有抱負有理想的官員,傅宗龍來遼東,是想要做一番事業的。從他一到旅順,就宣布要楚軍立即發起進攻就看的出來。

  “我馬上又要出兵了,你是願意繼續留在旅順,還是去湖北?”

  正在熱水盆裡揉毛巾的李惠,停下手來,“又要出兵打仗嗎?需要你親自帶兵嗎?從朝鮮到鎮江,從鎮江到旅順,自我們在漢城完婚之後,妾身都沒機會與夫君好好相處妾身願意留在旅順。”李惠的話語裡透著些擔憂,也有些不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等過了這陣子,我好好陪陪你。”劉鈞對於這位朝鮮公主妻子願意留在旅順沒什麽意見。這是樁政治婚姻,不過成親後,劉鈞發現兩人倒沒太多的隔閡。朝鮮是個已經漢化的國家,尤其是上層,他們精通漢話,熟悉漢字,了解華夏禮儀文化,李惠最喜歡唐詩宋詞,尤其是喜歡晚唐時代的花間派詩人們。

  她甚至還會做詩填詞,此外琴棋書畫,樣樣皆通。特別難得的是,這位朝鮮國王嫡女,面對劉鈞時十分的溫柔,平日裡不說舉案齊眉,可那種夫就是天的觀念確實是牢固的。

  傅宗龍要求遼東三鎮立即發起一輪新的攻勢,以掩護遼西軍的進攻。若沒有傅宗龍和范志完的到來,也許劉鈞對皇帝的這個要求多半會提出反對意見,甚至隨便搞點拉練什麽的就對付過去。

  可現在皇帝剛削了他一鎮兵權,又新派了督撫總監們,這個時候皇帝和朝廷上下肯定都在盯著他的反應。若是他隨意糊弄不肯真正出力,只怕這行為就要被另外解讀了。

  劉鈞現在還不想引起什麽誤會。

  這一次無論如何他都要出兵,還得搞的聲勢隆重。

  遼西,松山。

  吳三桂現在是意氣風發,得意洋洋。還不到三十歲,他就已經當上了提督,欽差提督關外關寧錦三鎮軍務,武將之中,當今也僅有劉鈞和鄭芝龍兩個前例是武將提督,現在他吳三桂是第三個了。

  他還升任上右都督,連大凌河之敗後一直坐監的父親也因他的功勞釋放出獄,還恢復了官身。

  “不愧我當初咬牙用一萬匹戰馬從劉鈞手上換得的騎銃,一匹戰馬換一把騎銃,這代價昂貴,但收益卻也極高。”吳三桂把玩著手上的騎銃,滿意的歎道。“我們的工匠能仿製這些騎銃和飛龍銃嗎?”

  “能仿。”吳三桂的弟弟吳三輔回答二哥,但是他皺著眉頭。“二哥,我們的工匠看過從湖北帶回來的火器,認真的折卸過,然後仿製,費了許多功夫,成是成了,可我覺得沒必要。”

  吳三桂一邊擦拭著自己的騎銃,一面搖頭歎道,“是質量問題還是什麽問題?”

  “我們工匠仿製的質量確實不如楚軍的好,據工匠所說,一來楚軍火銃用的鐵好,他們明顯有更好的生鐵提純辦法,其二,他們的火銃製的很標準,百根千根,都是統一標準,這方面,一般的工匠根本做不到。此外,他們的火銃銃管遠不是一般工匠仿的了的,膛壁更圓滑,而且還同樣有個標準化的問題。”

  吳三輔組織寧遠的工匠進行楚軍火銃的仿製,折騰了許久,發現了一大堆的問題。那就是他們能仿製出騎銃,也能仿製出飛龍銃,甚至還能仿出燧發銃,可仿出來的銃卻遠遠落後於楚銃。

  質量相差很遠,尤其是部件無法標準化,銃管口徑偏差很大,這使得如果自己打造火銃,那麽就無法通配定裝彈,子彈得另外再配。仿製火銃的射程和精確度以及壽命,都遠不如楚銃。

  “還有一個最麻煩的地方,我們的打造速度很慢,組織寧遠所有的火器工匠,一月大概能打製五百支騎銃。”

  吳三桂大搖其頭,十分失望。

  如果說製造成本高一些,他還能接受。火銃性能差一些,也勉強能接受,可一月只能打個五百杆,還都是些遠不如楚銃的殘次仿品,那還費那個功夫做什麽?
  吳三桂死了仿製的心,對三輔道,“停止仿製楚銃,那些工匠也都留著,留著他們幫著維修一些楚銃就好。”

  吳三桂上次花了一萬匹戰馬的高額代價,從劉鈞那裡弄到了一萬把騎銃,裝備給了自己的五千精騎。正是憑著裝備的騎銃,以及步兵的飛龍銃和火炮,松山之戰,吳三桂率兩萬寧遠軍大破三千余清騎,取得松山大捷。

  馬雖然是項很珍貴的物資,不過吳三桂還是能搞到馬的。吳家祖上就一直是遼東的大商人,尤其以販馬為主。當年吳三桂父親吳襄早年就是販馬,後來見努爾哈赤在遼東仇視漢人,吳襄憤而變賣家產,招募青壯對抗女真。其行為得百姓稱讚,朝廷嘉獎,後來朝廷授吳襄武職,被遼東總兵李成梁招入麾下。

  此後吳襄還中武進士,官職一路高升,最後做到寧遠團練總兵官,再後來又與遼西將門祖氏聯姻,吳三桂把自己的妹妹嫁給祖大壽做了填房,自己又娶了祖大壽的妹妹做填房,之後官升至錦州總兵。

  吳家從吳襄開始,從商人轉為將門。不過吳襄雖然後來官越當越大,但在遼西將門中,他與祖家聯姻後,一直還是負責著遼西的商業買賣,其中走私這塊也都是吳襄在負責著,至於吳家當年的老本行販馬,吳家更是一直把持著。

  弄個幾萬匹馬,對別人來說,也許是難上登天的事情。可對吳三桂來說,這還真不是什麽事情,多花點時間,幾萬匹馬完全不成問題。

  楚軍的火銃真是好東西,尤其是這騎銃,寧遠騎兵配了楚製騎銃,再加上紅夷火炮,那真是無比犀利。可惜上次好不容易也隻用一萬匹戰馬換來一萬把騎銃,隻裝備了五千精騎,想要再多,暫時基本不可能。

  “這個劉繼業,他是怎麽做到的,居然建起了一個如此了得的火器產業,從煉鐵到冶銅,再到製銃造炮,生產火藥鉛彈,都已經做到一條龍了。”吳三桂充滿羨慕的道。

  吳三輔不服氣的道,“銃炮造的好又如何。”

  吳三桂對兄弟笑笑,“劉繼業可不光是銃炮造的好,他銃炮更用的好。我們二十萬大軍雲集遼西,到現在不過才由我們取得一個松州大捷,斬殺韃子千余。可劉繼業浮海東征,半年時間,卻已經用巨艦大炮利銃,打下了旅順和鎮江二府,生生又開了一個遼東大鎮出來。我和他同是提督,可這威風就大大不如他了。”

  “二哥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我並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只是說幾句大實話罷了。”吳三桂笑了笑,“三弟,隊伍集結好了沒有?”

  “都準備好了!”吳三輔大聲道。

  “好,傳令下去,四更造飯,五更出發!”

   感謝書友151210、愛書及烏的支持,兄弟們,月半已過,有月票的支持下啊,謝謝大家!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