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稱雄》第684章 橫征暴斂
  第684章 橫征暴斂
  十月初,皇帝的旗艦海上龍神號終於進入天津港。

  從朝鮮漢城離開後,劉鈞並沒有直接橫渡黃海前往登州,而是沿著海岸北行,一路巡視平壤、鎮江、旅順、營口、錦州、寧遠、山海關等諸地。

  天津官員百姓都趕到港口迎接聖駕。劉鈞在天津登陸後,巡視了天津的軍營以及幾所軍事院校,也參觀了天津幾家有名的造船廠等大型商會,便改乘運河船從天津返京。

  路過天津城的時候,在城中住了一晚,召見了天津府後眾官員,次日,禦駕沿運河直達京師。得益於京師西北宣化府懷來修建的水庫已經完工,從那邊引來的水通入京師運河,使得運河裡的船不再只能行到通州,而是能夠直達京師碼頭。

  抵京當天,朝廷留守百官率領無數百姓出京二十裡相迎。

  對於皇帝凱旋,朝廷上下都是非常高興,連普通百姓也都是反應熱烈,雖然皇帝出京,其實僅是在日本朝鮮巡視,並沒有真正親臨前線。但在百姓們眼裡,這次大漢吞並日本和朝鮮,無疑是英明偉大的皇帝陛下禦駕親征之功。

  拿下日本和朝鮮,這功勞全應當是皇帝陛下的。

  隨著皇帝一同抵京的還是大批的朝鮮官員、兩班貴族、朝鮮士子們。這些人,是來京學習進修的。皇帝把朝鮮不少高級文武都帶回京來,公開的話讓他們入京學習,等四年學習期滿,就能留在京師,或者在大漢中土地方為官。那些兩班子弟,和一些普通的讀書人,也將在京師的大學學習,四年後,就能參加科舉考試,或者直接到地方擔任官職,從八九品做起。

  總之,這個學習聽起來是充滿前途的鍍金之旅,花四年時間,到時就能成為大漢官員了。當然實際上,這個學習是調虎離山之計。先把朝鮮官員調走大半,送到京師來學習四年,有這四年時間,朝廷就能派官員到朝鮮去上任,以後還要通過這種入京學習的名義,陸續把更多的朝鮮官員送離朝鮮。

  劉鈞相信,如此一來,大漢對朝鮮的實際控制,應當能大大增強。至於四年學習期滿,劉鈞相信四年的時間,也足以改變這些朝鮮官員們許多舊有觀念了,到時若是能表現出積極為帝國效力之心,當然也是可以任用的。

  那些兩班子弟,以及一些平民子弟們,則是要來讀書進修,將來參加科舉,或者直接由帝國派遣地方為底層官吏做起,也有可能將來返回朝鮮為官。劉鈞有自信,這些年輕人在這裡生活上幾年後,肯定會不舍得再回朝鮮那個小地方去。

  這一路跟隨皇帝禦駕過來,許多朝鮮官員和士子們,已經充分的感受到了朝鮮不過是個攝爾小國,而大漢是真正的****上國。不少人原本還覺得朝鮮這幾年已經發展的很快,很富裕繁華了。

  但出了漢城後,一路北上,許多鄉村還是老樣子,十分落後,可到了鴨綠江附近,那些原來大漢的租界,卻立即感覺是另一個地方了。那裡明顯的更加充滿活力,那裡的朝鮮人衣服更乾淨,人也普通的更健康一些,城鎮和鄉村,都要乾淨整潔的多。

  但當他們過了鴨綠江,到了江口北面的鎮江後,才突然發現,原來只有一江之隔,可江北那塊大漢的本土,才更加的繁華。

  短短幾年前,這鴨綠江北還是女真人的地盤,漢軍來到後,這邊也是屢次交戰的地方,到處都是軍隊、流民。

  可短短幾年後,鎮江如今已經成為鴨綠江一帶最繁華的城市,這個有著漢帝國海陸重兵駐扎的地方,是整個鴨綠江流域的中心。

  鎮江城,僅僅是城中人口已經突破了十萬。迅速增加的人口,甚至讓鎮江的城牆都跟不上,這也使得現在的鎮江城相當奇特。鎮江內城只有不過萬余人口,而超過十萬人口的外城,其實僅僅在外面建有一道不過兩丈高的土牆。

  是的,土牆,人口的迅速發展,讓城牆建設根本跟不上,只能先築土牆以代。據說就是這道土牆都是今年才剛完工的,原來還是木柵。

  但好在鎮江周邊,建立有諸多衛堡要塞,炮台林立,又駐扎著重兵,安全倒並不是問題。外城雖然僅有土牆,但城中規劃的卻很好。

  商業區、居住區等等,官衙、學校、軍營、醫院等等功能齊全。

  城中那筆直寬闊的十字街道兩側,商鋪林立,城邊的鎮江碼頭,更是帆櫓林立。商旅往來不斷,吉林和海西的皮貨,朝鮮的人參等等,這裡成了一個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從中原運來的許多商貨從海上抵達這裡,然後通過鴨綠江和其支流,以更小的船輸入內陸,另一些通過陸路輸入。

  各地的土產等,則一點點匯聚至此,最後運回中原。

  大量前往吉林、海西和朝鮮以及遼寧東北部的移民,也都是在此登陸。

  龐大的交易量,讓鎮江城的一躍成為一個新興的城市,許多朝鮮人看的目瞪口呆,如鄉下人進城一樣。

  他們甚至有些看不懂,他們發現鎮江雖然駐有重兵,但看起來並不怎麽防禦森嚴,大量的商販進進出出,這裡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集市。這裡給他們最大的印象,就是工和商的興旺。

  不但有往來不斷的商販,而且這裡也建有許許多多的工廠和作坊,大量的朝鮮人在這些工坊裡做工,但並不是被強迫的,而是被極豐厚的薪水吸引來的。在鎮江的那些工坊裡,朝鮮工人最低也能拿到四塊銀元,雖然這個薪水遠比中原低的多,但對於朝鮮人來說,在鎮江做工一月賺四塊銀元,遠比過去強的多。尤其是做工還包吃包住,錢都可以攢著。回家時把家帶到老家,老家的物價消費水平,可比鎮江低多了。

  不少前往京師學習的朝鮮官員、士子,離開朝鮮時,都帶了許多的朝鮮土產,主要是人參和東珠。在鎮江的時候,他們看到這裡的人參交易十分興旺,不少人忍不住就把人參和東珠出手了,然後在這裡購買了一些懷表、望遠鏡、絲綢等大漢商品。同樣的商品,在漢城時可是比鎮江價格高出太多。

  不過當他們隨皇帝到了遼東半島的旅順後,立即後悔了。

  相比起鎮江,旅順這個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的港口城市,可比鎮江繁華的多。這裡曾經是大漢天子討伐女真的基地,皇帝在這裡呆過一年多的時間。經過數年的發展,遼東半島的南尖上,旅順、大連這兩個港口,已經成為兩座繁華無比的雙子城。

  每個港口都超過了二十萬人口,其造船業也相當的發達,海邊矗立著多家的大型造船廠,其貿易更加繁榮。

  還有那港口的要塞炮台,一門門巨大的火炮聳立著,把這港口守的固若金湯,看的朝鮮人更是驚歎連連。

  此後經過遼河入河口的營口港城時,這座港城的繁忙興盛已經引不起他們的激動了,似乎若是不如此,還反而奇怪。

  之後的錦州、寧遠、山海關、秦皇島等城,規模倒反而比鎮江、旅順、大連等城要小些,可也依然熱鬧無比。

  等到了天津,這些人才真是看傻了眼。

  相比起帝都的東大門,天津的繁華絲毫不比京師差多少,遠不是鎮江、旅順這些地方可比的,因為大漢海運的興旺,做為京師的出海港口,這裡帆船無數,無數物資和商品,源源不斷的從帝國各地經由海上運抵此處,然後轉運入京。

  這裡的商業氛圍也更加的濃。

  “大漢為何如此看重工商,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一些朝鮮官員都有些迷茫,他們以往自稱小中華,處處山寨大明,連帶著封閉、重士農抑工商,甚至黨爭等都山寨過去了。可現在看大漢,各地居然如此重視工商,對於工人商人,並沒有半點的歧視,甚至他們看到,在一些大的工廠裡,一些經驗豐富的工匠,不但很受重用,而且拿到的薪水甚至比一個科舉出身的縣官還高。

  那些商人,甚至是各地官府的座上賓,在各地很有些身份。

  聽說現在大漢已經取消了戶籍分等,沒有了民戶軍戶分別,也沒有匠戶,更沒有了賤籍,這在極重視階層的朝鮮官員看來,簡直是亂了綱常。

  不少朝鮮官員還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大漢對於工商過於寬松,可另一面,對工商所征收的稅收,卻名目繁多,極其的多。各種各樣的稅收,簡直就是扒皮一樣。但卻沒有看到那些工匠商家因此而不滿,更沒看到市場混亂,這又是他們想不明白的地方。

  如此苛捐雜稅猛於虎,百姓商人不應當是心懷怨恨,民怨沸騰嗎?怎麽,反而還如此的工商興旺呢?難道大漢的百姓,更加的能夠容忍?

  當這些朝鮮人看到了更加繁華的大漢京師,聽說大漢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超過十億銀元的時候,這些人震驚的無以複加,大漢天子果然一代雄主,聽說大明崇禎皇帝一年只能征收到兩百多萬兩銀子,卻已經搞的天怒民怨,而大漢天子一年搜刮十億塊銀元,這中原居然還如此的繁華,真是斂財有術,不,是搜刮有術啊!

  十億塊銀元,簡直就是橫征暴斂!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