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末稱雄》第628章 不夜天
  第628章 不夜天

  今年的正月京師十分熱鬧,順天府上次成功的運作了科舉會試,名利雙收,既把科舉這項文教盛事推向更高度,同時也讓府庫裡增加了大筆銀子。

  對於他們這次會試招商所得的銀子連同他們搞廣告賺的銀子,劉鈞特批了一道諭旨,這筆錢算是地方收入,不必上繳國庫。

  這些收入由順天府自己支配,只需要財務公開,帳目清楚即可。

  這個諭旨一下,順天府上下可就非常高興了。由於大漢立國之後搞起了一切稅收要先繳入國庫,然後再拔款地方的制度,使得地方上沒有了財政收入,所有的開支都得嚴格預算,然後向朝廷審批請款,也導致了地方上辦事總是受限。特別是朝廷禁止地方再加征火耗,附加收費等後,地方上財務完全受製於中央朝廷。

  從官吏教師們的薪水,到辦公的經費,甚至各項開支,統統都得靠來自上面的拔款。稅收所得,名義上有三分之一是地稅,但也得先解入中央國庫,最後也不能馬上回拔,還得先把一年的預算造好,要通過審核,最後錢也拔的不痛快,一次一點。許多地方官員都暗地裡罵娘,以往地方征稅,上繳的只是正稅,其余的加征都屬於地方支配的收入。

  也正因為請款難拔款繁瑣,導致了各地都派了官吏常駐京師,專門負責勾通各部衙,跑項目請拔款。

  對於這種情況,劉鈞自然也很快發現了。

  現行的這種制度雖然有利於國家統籌,但卻也確實造成了地方上的財政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他意思到也需要對地方財政適當的放手,要不然地方上也難辦。劉鈞對財稅制度做了些調整,其中一項就是適當的把一些稅種劃為了地方稅,真正的地方稅,由地方征收地方完全支配。

  第一批劃入地方稅的有屠宰稅、房地產稅、車船牌照稅、牲畜交易稅、集市交易稅和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建稅等數種比較不穩定也比較零散的稅種交給地方征收和支配。

  另外,地方的財政預算審核後,也會盡快的拔款下去。

  其三,就是把官員吏員以及教師的薪水,全都由朝廷的中央朝廷拔款支付,不用地方財政。

  地方上辦一些大的項目,比如修路、築城、建造水庫、堤壩等工程,也可以報請立項,由朝廷審核後拔全款或者部份補助。

  如順天府城市經營所賺到的錢,可以留給自己支配使用。

  順天府一下子得了幾百萬,這個年自然就過的很肥。劉鍵膽子也大,手裡有了錢,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給順天府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吏、教師等都發了個很豐厚的年終獎。

  京官們也僅是年底那月雙薪。

  可順天府發的年終獎卻是足足加了半年的薪水,還發了許多實物,各種衣料、雞鴨魚肉等等,甚至給所有的官吏教員們每人裁製了兩套新衣,連內衣靴襪都全包了。

  順天府又是發錢又是發東西還裁新衣,著實把同在一城裡的京官們眼紅的不行。

  許多官員既眼紅又憤怒,眼紅順天府官吏們待遇這般好,憤怒的是順天府這麽不懂事,你們發這麽多福利,為什麽就把同城的京官們給忘記了,怎麽不孝敬我們一份?
  劉鍵其實沒忘記他們,他過年前讓人給京師每個衙門都送去了禮物。但都是些不太值錢的東西,一車車的大白菜大蘿卜,土豆玉米棒子,再加一車車的煤球,另外就是還每個衙門送去了幾口豬肥,千把斤魚。

  說來,劉鍵還是很大方的,京師裡衙門這麽多,一家家送過去,這錢沒少費。

  可那些京官們一面讓仆人趕著車過來裝東西回家,一面卻又還在罵娘。

  他們實在是不滿足啊,都知道順天府今年搞這個什麽城市經營,又是賣廣告又是賣路名,還搞會試讚助商,前後摟了幾百萬塊銀元呢,到我們這,就幾顆白菜幾根蘿卜打發了?

  當然,現在上面對貪汙受賄送禮這些打擊的嚴格,可這年節的炭敬能算受賄?你們自己都發那麽多呢?

  心氣難平的一些京官,回頭就寫奏章,彈劾順天府各種違製違法妄為等等。

  彈章雪花一樣的飛進宮,結果劉鈞第二天下了一道諭旨,給順天府尹劉鍵加了一個太子太師銜,另外給順天府所有官吏各加俸一月。

  用劉鈞的話說,雖然順天府是佔了地利,借了國都的勢,借了朝廷科舉的風,但人家懂得開動腦筋,知道創收,這就值得表揚。他們為國家賺了幾百萬銀元,雖然劉鈞也不讓他們上繳國庫,但這錢留在順天府,也還是能發揮很大作用的,現在拿出一小部份來發點資金,完全應當。

  總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吧,他們那麽辛苦的搞活動,也是很辛苦的。如果沒半點好處,誰還那麽賣力?
  這道旨意一下,那些人都不敢再多嘴了,老實的在家吃著順天府送來的這些雞鴨魚肉。

  劉鍵也沒被嚇到,這邊給順天府上下發獎金,那邊又拿出大筆錢來在年前搞了個慰問孤寡老人以及孤兒們的活動,派人給養濟院孤兒院送去許多食物,送去煤球燃料,還讓人整修了下屋子。

  緊接著他又拔款雇人把京師的各條街道溝渠都疏通了一遍,把京師城內城外的道路整修一遍,又給那些家裡窮困的,家裡有老人的人家,都去送了些慰問金糧食等禮物。

  甚至還特別關注了下那些在京過年的士子們,總之一套動作下來,各份報紙都是讚不絕口。

  人人爭稱劉鍵為三賢王。

  劉鍵也不自滿,抓緊機會又與順天府的部下們研究出了一個新創收的主意。

  搞燈會,搞一個規模隆重的燈會,要把燈會弄成跟科舉盛會一樣,以後每年都要搞,要弄成京師的一大盛會,天下聞名。

  劉鍵的已經悟出了些城市經營的道,知道燈會這樣的大活動,影響做足了,那不但能得名還能得利,能賺大錢。

  大辦燈會的同時,也搞廟會,搞商業。

  他親自跑到宮裡找劉鈞遞交了這個計劃,劉鈞只是問了他幾個問題,然後就同意了。大漢初立,也確實需要這樣的熱鬧來積攢人氣。

  況且,燈市廟會就跟那些地方山裡的集市一樣,那可是能大大帶動商業活動的。

  有了皇帝的支持,還得了皇帝給的幾個點子,劉鍵胃口更大了,本來是十五前後三天的燈會,結果他直接改成從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七,辦足十八天。

  順天府鼓勵商鋪和百姓們扎燈搭燈棚,甚至順天府也還將出錢補貼部份。當然,劉鍵也沒打算虧本,他的計劃很大。

  他沒打算只是全民參與的一個小打小鬧隨便亂玩的燈市,而是要弄成一場燈節。甚至還要加入比賽,鬥燈。贏得第一名的甚至還能拿巨獎,甚至百姓參與看燈,都能參加抽獎,也能中獎。

  總之,剛拿過厚紅包年終獎的順天府官吏們,上下一齊想辦法。

  最後他們一致認為,還得引入讚助商,還要廣告出租。燈節這麽熱鬧的盛會,廣告會不好賣?讚助商會不好拉?
  這樣的盛會,廣告效應肯定好啊。

  順天府上下已經是從這廣告和讚助裡償到甜頭了,當然不會放棄這塊肥肉。

  上次的會試讚助時間很倉促,可已經拉來了很多讚助,尤其效果還很好。現在那幾大讚助商們,品牌一下天下知,生意不知道紅火了多少倍。

  連那些供應商也借了把東風,火爆無比。

  有這珠玉在前,順天府要再借正元搞個燈節,自然很容易再拉來讚助商和廣告商。

  劉鍵很大手筆的直接在各大報紙上為燈節打了大幅廣告,這魚鉤一下,立即無數的商人就趕來順天府談生意了,有那些大商會,財大氣粗一來就要讚助的,也有那些精明買賣人,趕著來要搶廣告位的,還有些商人則精明的提出要做供應商的。

  順天府已經有過一次豐富的經驗,這次辦起來有條不紊。

  劉鍵和順天府也確實沒讓劉鈞失望,更沒讓商人們失望。

  今年的燈節很成功,從三十晚上起,整個京師每天晚上都是銀花火樹不夜天,各種各樣的花燈那是爭奇鬥豔。

  整個城市,尤其是前門大街和東西兩條大街,這最繁華的大街更完全成了燈街。路兩邊的燈柱上,行道樹上,全布滿了各種各樣漂亮的燈。

  臨街兩邊的商鋪,也都不甘示弱的搭起了彩燈棚。

  就算是普通的京師百姓,也家家夜裡在門前掛前了燈籠。

  整個京師新年裡天天晚上猶如不夜城。

  亮如白晝的晚上,繁華亮麗的街道上,到處都是規劃好的攤位,順天府還專門規劃了幾個路段做為美食街。路邊的一樣樣美味的小吃,後面是那些有名的飯店酒樓,百姓們逛完燈市猜完燈謎,來到這裡美美的吃上一頓宵夜,確實爽快。

  京師的熱鬧吸引了無數京郊的百姓前來,甚至有那些遠在保定、大同、天津、臨清等地的士子百姓,都忍不住冒雪驅車前來一睹這盛會。

  京師各家報紙更是每天做專版進行報導。

  這樣的氣氛下,大漢確實充滿了一種盛世的感覺。

  不過如今,確實有幾分太平盛世景象,雖然邊疆之地還在打仗,但那是大漢官軍開疆拓土,並非外敵入寇。今年沒什麽大災大難,各地還算豐收。尤其是秋季許多地方在官方的引導下,開始大面積的種植了許多土豆玉米等耐作物後,收獲也確實喜人。

  原來許多百姓說這些東西難伺弄產量低,關鍵還是不懂其法。

  朝廷沒有了那些加征,地方沒有那些火耗,攤丁入畝之後,稅收大大降低,直接用銀元券交稅,也免受了一道盤剝。收獲過後,百姓們還或多或少的跟著官府組織出去,到附近參加修路、修堤、修城、修水庫、修渠等活,這些活並非免費,而是包吃包住還有不錯的工錢。

  大家忙了一冬,雖然辛苦了點,但卻著實在回家的時候,拿到了一筆不菲的工錢。

  這個年是一個難得的高興之年。

  家裡的糧倉裡堆著土豆、玉米,高粱米,甚至家家還留了不少的麥子,有些人家還換了些大米,滿倉的糧食意味著來年不用再挨餓,不用再借債。

  而且基本上大家都不再有欠債,過去的那些債基本上都是高裡債,朝廷幫著清掉了。現在大家就算要辦個喜事用錢,也多會找鄉鎮上的信用社或者城裡的銀行,那裡的利息低,不用擔心還不起。

  家有余糧,外無欠債,手裡還有點余錢,這個年就過的開心。

  許多人家把先前鄉裡官上記帳低價賣給他們的豬崽養成了肥豬,小雞小鴨也早開始生蛋。不少人家都養了三四頭豬,幾隻羊,一群雞鴨。

  到了年底,大家賣掉幾頭豬,賣掉幾隻羊,基本上都還留了一頭豬,定個好日子,請來親戚朋友幫忙把肥豬殺了,賣掉大半,請親戚吃上一頓殺豬飯,然後剩下的都醃起來,留著熏臘肉火腿,明年就能有肉吃了。

  趕著陽光好的日子,一群人相約著上街,買點布給妻兒做新衣裳,買支釵子給妻子,買點紅頭繩給女兒,給在小學讀書的兒子買點紙筆,再買點糕點過年待客。

  回去的時候,背著沉重的簍子,心裡卻無比的愉悅,這樣的年以往是不敢想象的。多數人到了年底,都是在過年關。因為到了年底,就得想辦法卻借錢還舊債。

  今年的年過的很肥,遇上人打招呼時聲音也響亮了許多。

  有那些兒子在外當兵或者做官的,當老師的,今年考上舉人、同進人、進士,更是喜氣洋洋,早早備好了各式的年貨,等著兒子回家過年。

  小學裡也開始放假了,許多漢子自己一輩子不識字,但卻對兒子相當嚴格,他們肯給兒子買很貴的紅筆書包買糕點,卻不肯看到兒子玩。

  “你爹我當了一輩子睜眼瞎,那是沒有機會讀不到書。你們現在還不好,聖上和朝廷花錢供你們讀書,不收錢還給你們供午餐,給紙筆,請秀才老爺教你們,多好的機會。莫要辜負,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你若能讀出來,將來做吏當官,就是當個老師,那也是吃公糧,再不用背朝黃土背朝天,趕牛屁股,風吹日曬雨淋,要爭氣!”

  對於送孩子去讀書,沒哪個不願意,他們都很積極,他們多沒讀過書,卻更知道讀書人的好。當官當老師,吃公糧,拿高薪,受人尊敬,還不用風吹雨淋。

  “將來若是你能考中秀才,甚至去京師讀大學,那真正是光宗耀祖,多下力啊!”

  許多女娃子看著自己的哥哥弟弟,每天能穿著乾淨的衣服去上學,還不用乾活,羨慕無比。可當她們提出也要上學的時候,父母卻沒那麽好脾氣了,“你個女娃讀啥子書,女子無才便是德,你早晚要嫁人,多學學女紅,學織布刺繡學好做飯才是正事。”

  “我就是要讀書。”

  “你讀書有啥子用,你哥讀了書能考秀才中進士,能當官當老師,吃公糧,光宗耀祖,你讀書讀了有啥子用?去,把牛牽出去放,順便背個簍去,扯點豬草!”

  母親毫不留情的打破了小女娃的夢想,女子讀什麽書,放牛扯豬草才是正事,等大點,就要學織布刺繡和做飯,再大點,就要嫁人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