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稱雄》第418章 玩脫了
  第418章 玩脫了

  “他們這是在玩火啊。”新任的兵部總後勤司長吳襄坐在餐桌上,一臉精神欠佳,心事重重。“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在錯誤的時候,做了錯誤的選擇。長伯處處皆類我,甚至勇武更勝於我多矣,可惜終究還是太年輕,勇武有余,謀略不足。當初義州之戰,他就急燥了,沒有等錦州大軍到達就率先攻城,導致大敗。如今,他又犯下同樣的錯誤。”

  他說著這話時,低垂著眼皮,整個人憔悴無比。

  他對面坐著的是剛從遼東回來的長子吳三鳳,兩人坐在京師的吳府的偏廳裡,屋裡盤著火炕,燒了炕,父子兩盤腿坐在溫暖的炕席上。炕上還擺著一張炕桌,上面是侍女送來的茶煮蛋和羊肉湯、蔥花餅。

  “我覺得父親過慮了,遼西還有十萬兵馬呢,怎麽能輕易的任由劉繼業拿捏。有這十萬兵馬在手,他劉繼業說話的時候也要考慮考慮。”

  “十萬?劉繼業還有十鎮大軍呢,況且,打仗靠的是數量嗎?遼西十萬兵都敵不過劉繼業的一鎮楚軍。更何況,劉繼業現在執掌中樞,免去你兄弟提督之職裁撤錦州調你舅父入京,雖是劉繼業的意思,可卻是由朝廷發出的命令,代表的是朝廷的意志。”吳襄對於長子的那滿不在意,十分不滿。這個兒子比起次子三桂差遠了,到現在,還不明白。

  他們還以為現在是幾年前?
  幾年之前,有這十萬遼軍在手,只要他們不公開降清,或者舉旗造反,那麽朝廷都得籠絡他們,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但現在不同了,朝廷的局勢變化極快,現在是龍武元年,是劉繼業主持朝政的時代。

  “可就任由劉鈞業拿捏?”吳三鳳並不服所。“父親,現在遼西的戰報已經傳回了京城,這個時候,看劉繼業還如何撤錦州鎮。大人,長伯希望你能利用現在的職位,調拔一批錢糧運去遼西。十萬人馬糧餉消耗極大,可劉繼業一直卡著不給,每次請拔糧餉,就拔那麽三瓜兩棗的。”

  “你還真以為我這個總後勤司長能管事?”吳襄冷哼一聲,拿起一個茶葉蛋在炕桌上敲了幾下,然後慢條斯理的剝著殼。“所謂兵部總後勤司,那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我這個總後勤司長,更只是一個坐冷板凳吃閑飯的。”

  “你知道我現在每天去辦公,都幹什麽嘛?早上到了部衙,先去開個例會報個道,然後回到公廳,一壺茶加上一份報紙,差不多就是半天。除了在那些根本作不了主的公文上面簽簽字蓋蓋章,我什麽也管不了。”

  吳襄教訓著兒子,所謂的總後勤司長,聽起來似乎很有實權很有油水的樣子,還是個侍郎銜。實際上,如今朝廷裡的國庫空空如也,所有的開支,都還得從劉鈞手裡要。只有劉鈞同意了,並且他在總理處的那個財務科給審核簽了字,才能拿到錢。

  現在朝廷各部衙的開銷也好,各軍區的糧餉也罷,甚至京師官員們的薪水,都得靠著劉繼業的簽字拔錢。

  朝廷的戶部尚書,都不如劉繼業的財務科長說話管用,更別提他這個兵部的後勤司長了。朝廷誰不知道,如今內閣不如總理處,兵部不如樞密院,而兵部的總後勤司長,更是冷板凳中的冷板凳。

  “我實話告訴你吧,我已經得到了風聲,劉繼業已經暗中傳了話。今後不會向廣寧和錦州鎮再拔一分銀一斤糧。劉繼業說的到,就能做的到。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在跟誰為敵,自己的脖子都卡在人家的手上,卻還想要對抗,真是太年輕了。”

  “他真敢如此?他就不怕遼西將士一怒之下兵變?”

  “你以為劉繼業會怕遼軍兵變?”

  吳三鳳震驚的怔在那裡,“那他就不怕遼軍一怒之下投清?”

  “也許他正等著你們這樣做呢,遼軍真敢降清,那麽這天下之大,都再我們的立足之地了。劉繼業控制著旅順、鎮江、登萊、山海和寧遠,就算遼軍降清,他又何懼之有?而且現在的滿清,本身也是元氣大傷,就算遼軍降清,他們收不收還是一回事。就算收了,他們也不敢攻明的。”

  吳襄曾經是一個商人,一個相馬本領極強的商人。後來破家招兵,抵抗後金,再到加入官軍,參加科舉考中武進士,加入遼東王李成梁的麾下。他這一生大風大浪真是見過太多了,當年李成梁是在遼東是如何的威望,可最終呢?皇帝說調他回朝,他就得回朝。

  兒子本事還是很強的,可惜他們呆在關外久了,已經搞不清朝中的局勢了。

  劉繼業的勢力節節提升,在朝中已經雖不是首輔不是首席顧命大臣,可實際上,卻憑借著對兵權和財權的掌控,左右了朝政。

  劉鈞說不給遼軍糧餉,那就沒人敢給,想給也無糧可給。

  “如今處處糧食緊缺,京師糧食,都全靠劉繼業從海上運來。你回去告訴你兄弟和你舅父,讓他們及時回頭。現在回頭,向劉繼業服個軟認個輸,還能有個不錯的結果。一旦事情鬧到不可回頭的地步,那時就一切晚了。”

  吳襄撚撚垂至胸前那副打理的極不錯的胡須,“凡事當順勢而為,切莫逆勢而行。其實就算順從劉繼業也沒什麽,把廣寧和錦州兩鎮兵權交出,聽令回朝,劉繼業也不會太虧待我們的。”

  “什麽叫不會虧待我們?當個如父親這樣的閑散官職,讓舅父當那什麽陸軍司令,然後再讓長伯再當個後軍司令什麽的?父親,我們家族好不容易,才算是進入了遼西將門,經營到了如今的這份勢力,為何就要這樣拋棄,難道你不心疼?”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進退、取舍。為父當年生意做的好好的,為何要變賣家業招募人馬抵抗後金?為何後來又要進入軍伍?因為這是大勢所趨!”吳襄掏出兩封信放到桌上。

  “該說的我也說完了,這是給你兄弟和你舅父的信。”吳襄一面說,一面給蔥花餅上抹辣醬,“有機會你也試試這種吃法,賜姓最喜歡這種吃法,確實不錯。你今天就回遼西去,把我跟你說的話原原本本的告訴他們。糧餉別指望了,不會有的。”

  吳三鳳當天最終還是垂頭喪氣的離了京師,返回遼西。他走的時候,除了父親那番沉重的勸說,還有懷裡的兩封信,什麽也沒能帶回去。

  遼西、廣寧。

  吳三桂正對著面前的地圖發呆,自他出兵奪下鎮遠堡已經過去十天了,可清軍到現在都還沒有半點反應。

  鎮遠堡被屠之後,清軍沒有第一時間發起反擊報復,反而全都退入了各個城堡之中,龜縮不出。吳三桂數次派兵去挑釁,可清軍全都仿佛一夜之間被閹了一樣,沒有了半點血性。

  這哪還是他印象中的那支驃悍的八旗兵。

  什麽時候,八旗兵居然這麽沒卵子了,居然左臉挨了一耳光後,反而把右臉伸了過來?

  “廣寧那邊有什麽回復?”

  攻克鎮遠堡之後,吳三桂第一時間派人通知寧遠。錦州的祖大壽隨即集結了兵馬,以遼西軍情緊急為由,暫緩入京和裁並錦州鎮兵馬,並第一時間率軍趕往廣寧與吳三桂部匯合。

  祖大壽率兵趕到廣寧,並不是要準備跟清軍大戰。事實相反,早在攻打鎮遠堡之前,吳三桂就和祖大壽密商好了,等到清軍一反擊,他們立即就後撤回錦州。祖大壽前來,其實是為了接應吳三桂撤退的,以免到時不敵清軍,真被清軍給擊敗了。

  吳三桂早就暗中做好了隨時撤退的準備。

  可一晃都過去十余天了,清軍居然就是這麽一個反應?
  這他娘的怎麽回事?濟爾哈郎慫了,清軍慫了?這怎麽可能,不合理啊。

  “給黑山城的濟爾哈朗送一套婦人衣服過去。”吳三桂咬牙道。雖然這樣做,可能會徹底激怒濟爾哈朗,激怒清軍,可若清軍不上鉤,那他的戲也要演不下去了。

  使者離去,吳三桂和祖大一起等候著回復。

  “總鎮,大公子回來了。”

  吳三鳳帶著滿身塵土走進來,吳三桂連忙迎了上去。

  “如何?”

  吳三鳳搖了搖頭,“父親不支持我們的計劃,而且他也不能給我們拔付糧餉。劉繼業已經發了話,朝廷不會再給我們拔付一分餉銀一斤糧食。不但如此,旅順和鎮江的楚軍還有寧遠的秦良玉,也都接到了劉繼業的命令,禁止派出一兵一卒增援我們。我出京時還聽說,劉繼業已經讓旅順總兵朱元成派人與滿清盛京方面聯絡談判。”

  吳三桂和祖大壽都沒料到是這樣的結果。劉繼業的反應超出他們的預料,劉繼業真的敢這樣做,而且清人的反應也一樣超出預料。

  他們的盤算落空了。

  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麽了,為什麽都這樣?野蠻的清軍居然變的慫如狗,而劉繼業偏偏強勢如鋼。

  現在怎麽辦?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