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稱雄》第441章 遼楚爭鋒
  第441章 遼楚爭鋒
  三月中旬,吳三桂的軍隊進入灤河流域,一路所見到的卻只是剩下一片廢墟的長城塞北蒙古諸部。

  當地的蒙古各部,不是被明軍強行遷入關內,就是在反抗時被殺,剩下的少部份也遠遠的逃離,去了遠離明長城的更北方或者更西方。

  九頭鳥的騎兵放火將燕北長城北百裡之內的部落村莊,都燒的乾乾淨淨,不留一隻羊一粒谷一間房一頂帳篷。

  吳三桂的兵馬,越靠近長城,越加的處境艱難。他們沒找到一點補給,連飛禽走獸都似乎全被明軍帶走了。

  清君側的征討行軍才進行了月余,可遼軍卻已經因生病、掉隊、失蹤、逃跑,而減員了超過四萬人,長時間行軍,加上草料缺乏,導致了遼軍的戰馬也嚴重掉膘,馬匹已經精疲力盡。

  吳三桂此時迫切的需要一場戰鬥,他希望能夠馬上跟楚軍交戰,而不是再繼續這樣無休止的災難般的行軍了。

  戰鬥還未開始,他已經減員四成。

  戰馬精疲力盡,士兵們士氣低落,全靠著一路上半買半搶,才勉強維持了行軍,可軍中的糧草,始終不超過十天余量。

  對於這場戰爭,吳三桂內心已經絕望。全靠著心底最後的一絲僥幸,他才一直強撐著。或者說,吳三桂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騎虎難下了。

  若不是後面還有五萬清軍騎兵,吳三桂絕對堅持不住。

  吳三桂迫切的需要一場戰鬥,一場勝利,來鼓舞軍心士氣。

  “楚軍的火器厲害,但我們有騎兵。”吳三桂在自我麻醉。

  潮河北岸。

  一支遼軍的前鋒斥候一路搜索到了這裡。

  若不是太過饑餓,他們也不會大膽的跑到了距離長城不過二十裡的地方。可他們實在太過饑餓了,在意外的發現了一頭狐狼之後,他們興奮的窮追不舍。一百斥候緊緊追隨著獵物,不知不覺的就來到了潮河邊上。

  他們沉浸在抓到這頭狼後,殺掉他如何分食。

  結果正追的起勁,前方突然一陣火銃齊射過來,打的遼軍斥侯騎兵們人仰馬翻。

  張萬年雖然是一名老京軍,可在加入楚軍前就已經有一手不錯的火銃射術。加入楚軍之後,他接受了楚軍的新式訓練。

  到現在,他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楚軍軍官。

  為了伏擊這支遼軍,張萬年采用了排隊槍斃的楚軍標準戰術,而不是用騎射追擊。

  他事先將二百輕騎布置成四個縱隊,每隊五十人,全都下馬。他們沒急著抽出自己的馬刀長矛,而是把重達七斤半的燧發步槍端在手上。

  步槍使用的是定裝紙彈,浸過豬油的圓筒形紙彈筒,裡面是定量的火藥以及一顆圓鉛彈。采用標準化生產,每一把的火銃的銃管口徑以及鉛彈的口徑,都是非常標準的,這大大提高了射擊的精度。

  在遼軍到來之前,張萬年已經和士兵裝填好了第一發子彈。

  他們咬破紙彈殼,先把紙彈裡的部份火藥倒入藥池,蓋好火門蓋,然後把剩下的火藥倒入銃管,再把紙彈裡的鉛彈連著紙殼一起捅進銃管。

  浸過油的紙殼能比較輕松的捅進銃內,而鉛彈外包著的這層紙殼,還能固定鉛彈在銃管中,不會滑出。

  楚軍的士兵,訓練考核中,有一項硬性的標準,就是每名士兵在作戰時重裝子彈,標準時間是二十秒到三十秒。二十秒是優秀,三十秒是合格,超過三十秒都是不合格。

  楚軍現在裝備的燧發步槍,射程能達到一百五十到兩百米。不過除了部份出色的神射手,多數士兵都不能保持很高的命中率,燧發槍極易受到風向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楚軍近年擴張迅速,新兵極多,楚軍為了保持命中率,漸發展出依靠數量優勢來彌補命中率不高的問題。

  為了確保步兵們最大的命中率,和最大的火力,楚軍采用隊列齊射。

  戰鬥時,他們會排著整齊的隊列,根據不同的目標,分為橫隊、縱隊以及空心方陣這三大隊列戰術齊射。

  配合上炮兵以及步兵連隊的山地榴輕火炮支援,楚軍的火力凶猛無比,在這種戰術下,鎧甲、盾牌,都已經擋不住了。

  這也是楚軍越來越少裝備鐵甲、布鐵甲這些重裝防禦的原因所在,再厚重的鎧甲也做不到全身防禦,就算全身防禦,可密集的鉛彈加上猛烈的火炮炮彈,也一樣無用。

  楚軍的步兵們都隻裝備一件棉甲,還是不夾鐵片的綿甲。

  在這種戰術下,楚軍更加注重隊列訓練,強調保持陣形不亂,維持猛烈的火力。

  配備卡式刺刀後,步兵們結成陣列,可遠攻,可近戰,既相當於弓弩方陣,又是長矛方陣,特別是當他們組成空心方陣後,外層是一排排刺刀,後面是排排的步槍齊射,加之圍在陣中的火炮,隨時能夠給予致命一擊,這使得楚軍現在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畏懼野戰的部隊了。

  當遼軍被一陣齊射打的人仰馬翻,還搞不清發生了什麽的時候。

  放空了槍膛的楚軍已經開始在迅速裝填第二發子彈。

  僅僅二十秒時間,不過是瞬息之間,遼軍還在混亂,二百輕騎兵分成的四個縱隊,已經打完了一波四輪齊射,緊接著第二波射擊又開始了。

  嘴裡還殘留著定裝彈紙殼上的豬油和火藥的混合味道,張萬年沉著冷靜,這不是他第一次上戰場了,可卻是第一次打的如此痛快。

  以往若是遇到上百清軍,那麽就算一個營的明軍,說不定都只有且戰且退的份。關寧鐵騎雖不如清軍,可那也不是當初的京軍能夠比擬的。

  開完第二槍後,張萬年再次從紙彈包裡摸出一顆定裝紙彈。每一個楚軍身上都有一個子彈包,最多能裝三百發紙彈。

  不過一般情況下,他們身上都隻攜帶一百發紙彈。

  這些紙彈都是經過層層檢驗審核,來自於江南製造廠生產,訓練的時候張萬年就用的這種紙彈,他打了數百發紙彈,還從沒有出現過紙彈質量問題,沒卡過膛,也沒炸過膛,更沒有大小不符,火藥裝量不對等問題。

  一把七斤半在手,百步之內,他幾乎都不會失手。

  “前進!”張萬年花了不到二十秒,已經重新裝填好了第三發紙彈,他迅速的喊出口號,然後帶著隊伍向前進。

  一邊射擊,一邊前進,這也是楚軍的標準步兵戰術。

  前進的速度並不快,楚軍不需要那種狼衝兔突,在一次次的訓練中,楚軍教官們都在強調一個重點。

  “保持陣形不亂,速度快慢不是問題,只要保持陣形不亂就形。”

  三輪射擊過後,那百騎遼軍,起碼倒下了三四十人。他們狼狽的撤後,丟下滿地屍體,許多遼軍還未斃命,倒在地上慘叫著。

  張萬年盯著逃跑的遼騎,沒有下令立即騎馬追擊,反而下令結方陣。

  “結空心方陣,快!”

  麻保望了張萬年一眼,沒有反駁,“空心方陣!”

  空心方陣,楚軍中以步對騎的法寶。

  楚軍的步兵,每連有四隊,每隊有四排。在營連一級是三三製,到了隊排卻成了四四製,這種編制,卻正是因為這個空心方陣。

  在營連及以上的戰鬥中,楚軍往往有炮兵支援,也會有不少的配屬輕火力支援,但在營連以下,火力不足,往往懼怕騎兵的衝擊。

  故此,四四編制,能夠最迅速的結成四方空心陣。

  張萬年老練有經驗,麻保也是戰場上 老兵,還在講武堂進修過的,兩人都第一時間選擇了結陣。

  果然,不出他們的預料,脫離戰場的數十騎遼軍,並沒有逃走。他們繞了個圈,又殺了回來。

  那些遼騎作為斥候夜不收,也是遼軍中的精銳。

  措手不及下,被一群步兵給打的死傷慘重,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服氣的,他們並不知道其實他們面對的並不是步兵,而同樣是騎兵,而且還是騎兵中的精銳輕騎兵。

  在許多遼軍的思維中,步兵是打不過騎兵的。哪怕裝備了火銃的步兵,也一樣打不過騎兵,除非他們有炮。

  可眼前這支突然遭遇的步兵,明顯只是一支巡邏步兵,他們沒炮。

  不過當他們繞回來後,卻發現戰場上有些不太對勁。

  那些火銃兵既沒有追來,也沒有跑,他們反而像是早有預料到他們會殺個回馬槍一樣的,居然已經結起了一個方陣。

  “前排上刺刀!”

  張萬年大吼一聲。

  士兵們紛紛把刺刀從腰間出,套筒式刺刀也是楚軍獨創。

  刺刀早不是新鮮東西,大明早期的火門槍,就是一根長棍一端裝上一截銃管,這種槍射程短,威力小,準度差,三眼槍就是火門槍的強化版。後來為了加強火門槍的威力,便設計了銃劍。

  當快槍發射過後,便把銃劍插入銃管中,快槍就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支長矛。而三眼槍則因為是三個銃管在一起,因此發射完後,不需要再裝銃劍,直接掄起來就能當個狼牙棒或者小鐵錘使用。

  不過銃劍還是有許多缺口,因為一旦銃劍插到槍口上後,就不能再重新裝填和發射了。

  楚軍改良了銃劍,研製出了套筒式刺刀,刺刀末端的一側帶有空心握把,使用時握把套在槍口上,並旋轉一定角度,就能讓槍管外的卡隼卡入握把上的凹槽內,將兩者固定在一起。

  這種新式的刺刀結構,刺刀刀身偏於槍管軸線的一側,兩者間隔一定距離,使射擊與刺殺互不干涉。

  看似一個小小的改動,卻讓步兵們遠近兼戰,配上刺刀後,楚軍的步槍長達一米八,相當於一支標準的長矛,完全可以對付騎兵。

  張萬年自己也抽出了刺刀,握著鋒利刺刀的柄套在銃口用力一轉,再一卡,刺刀已經嚴密的套進並卡在步槍上面。

  四個隊組成一個四方空心陣,每面五十人,每排十人,列為五排。

  前面兩排的士兵已經套好刺刀端起了六尺長的套刺刀步槍,後面三排的士兵則暫時沒有套刺刀。

  刺刀雖不影響發射,可卻還是會影響裝填。

  特別是在戰鬥之時,緊張的戰場形勢,刺刀往往會刺刀士兵自己的手。為了保持射速,因此空心陣有時隻外面的幾排先裝刺刀,後面的並不急裝刺刀。

  望著那森森的刺刀,遼軍的那名騎兵隊長差點咬碎了滿口牙。

  “大人,我們怎麽辦?”旁邊的一名斥候大聲的問他。

  “什麽也不用管,只需要衝過去,撞上去,然後楚賊就會崩潰,逃竄!”隊長大聲的回答自己的屬下。

  遼軍紛紛發出怒吼聲,向著楚軍衝了過去。

  “放!”

  看著遼軍已經衝入射程,張萬年沒有半分恐懼、緊張,有的只是越發的冷靜。

  命令發出,他率先開槍。

  砰的一槍,衝在最前面的遼軍斥候頭長應聲落馬。

  砰砰砰的槍聲不斷,又有數名遼軍落馬。

  遼軍還在衝,他們期待楚軍逃散開來。

  距離越來越近,刺刀越來越明亮,森然,可楚軍的方陣穩固如山,不動如鍾。

  太陽懸在正中,潮河邊上喊殺聲已經停止,槍聲不再響起,只剩下嘩嘩的潮河激流聲。

  在不遠處的那處戰場上,一百遼騎已經全軍覆沒,他們最終還是敗了。楚軍的方陣沒有亂,沒有散,也沒有退。

  遼軍一直衝鋒,可最終也沒能衝入楚軍的方陣中,他們全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也不愧為夜不收之名。

  他們就差數十余步就衝進了楚軍陣中,可惜,他們並不知道,張萬年這個連雖只有兩百來人,卻還帶著四門山榴炮,雖只是最輕型的四磅山榴炮,可這種不過五十五斤,兩匹馬就能把整門炮和炮彈、工具都能拖著翻山越嶺快速機動的山地榴,裝備上榴霰彈,其威力還是很厲害的。

  在這場戰鬥中,他們一直隱藏在旁邊的樹林裡,等到最後時刻才發射。而且他們都沒有動用榴霰彈,直接裝填霰彈,一次齊轟,就徹底粉碎了他們最後的那點奢望。

  當一個遼軍傷兵躺在地上,艱難的呼吸著,看到楚軍從後面的林子裡把四門炮推了出來,過了一會,又牽來幾百匹馬的時候,他瞪大著眼睛,猛的吐出口血停止了呼吸,眼睛卻至死也沒閉上,死都不能瞑目!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