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稱雄》第516章 大戶跌倒 劉鈞吃飽
  第516章 大戶跌倒 劉鈞吃飽
  如黃宗羲一樣拿到皇家銀行貸款的有很多,許多地主們剛繳過欠稅,現在又要繳這筆不低的契稅,都感覺手頭有些緊。

  正在他們心裡罵娘的時候,皇家銀行各地的分行支行遵照上面的指示,主動的向這些地主縉紳們提供貸款。

  事實上,除了他們,普通的百姓也不需要貸款,因為他們雖然也要換契,但基本上是免稅的。

  越有錢的地主,這次出的血越多。

  左都禦史倪元路上次剛繳了兩萬欠稅,又補了一萬虧空,皇帝給了他一年一萬塊養廉銀,一年還得交個人所得稅一千塊。

  還沒消停幾天,家裡又來信了。

  得益於如今郵政系統的網絡鋪開,這封信是通過郵船送進京的,很快送到他手上。看過信後,倪元路直歎氣。

  按家中寫來的信,他哪怕做為堂堂的左都禦史,大九卿之一,一樣免不了這筆契稅。倪家的田產不少,光地就有兩萬多畝,加上其它的產業種種。

  這次他們要換契,需要繳納的契稅達到了十萬塊這個驚人的數字。

  雖然知道這是一筆一次性的稅收,也是新朝廷對於天下富戶的一筆強征稅,可倪元路還是心疼。十萬塊啊,可以買一兩千畝地了。

  可這稅不交還不行。

  各地的士子不交這稅,就取消科舉資格,而官員們若不交這稅,那就是罷職免官。倪元路覺得現在這官當的還不錯,起碼比崇禎時輕松多了。工資翻翻,然後做為京官還拿著雙俸,等於漲了四倍。每年還有一萬塊的養廉銀,連兼職都有一份薪水,別提他還有一個爵位,也一樣有一份俸祿。

  他還想著過幾年,有望進內閣,官居一品呢,哪願意被罷官。

  可十萬塊,也確實不少,尤其是不久前還先後拿了三萬多出來。

  好在有銀行貸款,低息抵押貸款,確實解了眼前之急。倪元路這個時候,也不心疼那些利息了,直接向銀行貸了十萬,萬把塊利息忍了。

  天下各地,如黃宗羲和倪元路這樣的士紳官員地主們很多。

  皇帝就是要征這筆財產稅,就是要向富戶地主們開刀,但皇帝這刀子又捏的很準。征的這個稅不多不少,偏偏就卡在大家勉強能接受的范圍之內。

  再多征一點,大家拿不出錢來交稅,且也不會肯交這稅。而現在朝廷征的這個數字,大家咬咬牙還是能拿出來的,尤其是皇帝還提供了一個貸款的路子。

  從銀行貸款再轉過來交這筆契稅,利息也不算高。

  不少頭腦錄活的人,甚至自己有錢也要貸款,就為了拿銀行的低息商業貸款,來做自己的經營資本,拿去投資或者直接拿去放貸。

  畢竟如皇家銀行這樣規模的銀行,才會這麽低利息。除了皇家銀行外,現在還有許多銀號、銀莊、錢莊、錢鋪,甚至是典當鋪,錢米鋪等等,都做著存貸匯兌業務。

  甚至許多錢莊當鋪的本錢,都是來自於銀行的貸款,他們經營時的利率當然不可能如銀行這麽低。朝廷隻規定年利不得超過百分之十八,但皇家銀行的利率五年的也不過百分之十。

  因此越是短期的拆借,越是小額的借貸,其實利息越高。只不過皇家銀行都是辦的商業借貸,不做小額借貸,這個空白區正好讓那些錢莊當鋪等佔據了。

  錢莊向銀行借貸,比個人借貸利息是要高些的。依然有利可圖,商人們哪有嫌錢多的。

  現在皇家銀行主動提供這個低息貸款,不受限制,那些人當然心動了。

  於是許多地主商賈們,都從皇家銀行大筆貸款,然後再用來投入錢莊當鋪等,或者直接放貸,賺取利息差價。

  皇家銀行也是早發生了這個問題,不過稟報了皇帝後,劉鈞對這種行為卻是持支持態度的。反正都是抵押貸款,還全是田產這樣的優質抵押資產,皇家銀行怕什麽呢。

  事實上,如皇家銀行這樣的大型銀行,本身也依然還是有部份中央銀行的性質。他憑借著寵大的規模和資金諸備,也是那些錢莊銀號的貸款銀行。

  這些規模較小的銀號錢莊,他們都受帝國銀行的管理監督,必須把規定比例的存款數量存進帝國銀行,以做擔保。而他們吸儲的能力並不能皇家銀行,因此放貸的資金越發的不足,這個時候就需要從皇家銀行借貸。

  而對於皇家銀行來說,這也是一種投資,借給這些銀號錢莊,利率高,利潤自然也高。另一方面,皇家銀行隻做商業貸款,這些小額貸款交給這些銀號錢莊去做,也省了事情,又能從中得到利潤,何樂不為。

  不過這也是劉鈞最後一支憑借國家強權,從這些富人手中收取重稅了。以後,一切都是平等的,依法收稅。

  不過這次的契稅,也將讓朝廷得到一筆龐大的資金。

  審計署做了一個預算,這次的田宅契稅將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

  天下十二億畝田地,如果除去官田,那麽私人的田地也將達到至少七億的數量。雖然田價有高有低,南方蘇松等地,一畝水田可能達到百塊,而北方尤其是邊疆等地,可能一畝地也就五六塊。但就算平均每畝十塊,七億畝也就高達七十億,百分之八的契稅,那也是五億六千萬。

  不過對於百畝田產以下的百姓免稅,因此這七億畝民田,可能最將只有半數左右征稅。

  若加上房屋商鋪的契約,相當可觀了。

  保守估計,可能最終達到三億塊銀元左右的樣子。

  歷史上所謂康乾盛世,最鼎盛的乾坤中期,國庫也不過積攢了八千萬兩銀子,折算銀元一億多點。

  而劉鈞換一個契約,就收入三億塊。

  這是真正巧取豪奪。

  當年的漢武帝,正是憑借著一招算緡令,才支撐了他對匈奴的持續用兵。

  不過改朝換代,這種財富再分配也是十分正常的。只要把握住了這個度,就不怕出亂子。從另一方面,劉鈞也是要用這個告誡所有的縉紳士人商賈地主們,如今是新朝了,誰要敢繼續亂來,那他做的了初一,就更做的了十五。

  這麽大筆的收入,劉鈞也沒打算放到庫房裡發霉。

  取之用民,還得用之於民。

  而朝廷現在很需要錢,不僅是現在的戰爭不斷,國家建立了常備軍隊,這筆開支將會是每年近億銀元的支出。

  此外,晚明以來,明朝吏治腐敗,各地的江河治理水利維修等都停了許多年,這也導致十年九災。

  朝廷要拿出銀子來修黃河,修淮河,修各地的大河小江,這都是大量的錢糧支出。

  而現在劉鈞還有一個需要更多銀錢的計劃,那就是移民實邊。

  朝廷設立了海南省、台灣省、燕北省、漠南省、綏遠省,這些地方都還沒有幾個人,需要遷移大量的人口過去充實,就連遼東遼西,現在也都還是空的,一樣需要很多百姓。

  大民人口兩億,但田地卻只有十二億畝,平均一人才六畝地,還有不少省耕地極少,中原已經是相當的飽和了。

  如果不移民,一次大災荒,就可能造成天啟崇禎那樣的******,進而無數的流民逃難,再然後就必然是流民叛亂了。

  現在軍隊打下了大片的疆土,朝廷移民實邊,既拓了邊,也能減少中原的人口餉和情況。但移民,是需要錢的,需要很多很多的錢。尤其是劉鈞野心勃勃,他不打算移十萬二十萬,也不滿足移一百萬兩百萬,劉鈞打算向邊疆諸省持續性的不斷移民,使得每省起碼有一千萬人口。

  在他的計劃中,朝廷以後每年起碼要移民五百萬以上。

  而要完成這個計劃,需要的錢財是海量的。

  不能只是一道遷移令,就把人趕去邊疆。

  得做好各種準備,為他們準備好房屋、生產工具、生活物資,還得為他們一路遷移做準備,提供車馬糧食等等。

  這樣的遷移,將是項大工程。

  也將需要無數錢糧,劉鈞堅持要征的這筆契稅,其實就是在為這場移民做準備。

  過去幾年,台灣移民已經達到了近五百萬人口。但這是因為當時中原戰亂饑荒等原因,大家無法在中原生活,只要有口飯吃,有點希望,哪怕漂洋過海也願意。

  加之從福建到台灣,其實也挺近。

  另外台灣氣候好,移民過去一邊開墾一邊就會有收獲。但去遼東遼西、燕北、漠南、綏遠這些地方,一來遙遠,二來那天墾荒艱難,沒個兩三年,只怕移民都無法自己養活自己,這需要朝廷一直運輸糧食工具等物資供給。

  不過不管有多少困難,劉鈞還是堅定這個計劃。

  人太多了,而地太少,中原承受不了這麽多人口。

  歷史上,明末戰亂,人口減少到幾千萬,這才讓入關的清人發展起來。而現在戰亂漸平息,地方慢慢恢復安穩,人口只會增長,不會突然大量的減少。

  劉鈞不但打算向北方移民,還打算向西南移民。

  雲貴地區,其實就是在明朝才真正成為中原王朝的疆土。在此之前,一直是羈麼州,土著實際控制。唐時的南詔國、吐蕃,宋時的西夏、大理,莫不如此。

  但是中原王朝一代一代的擴充開拓,不斷的向西南擠壓,也使得對這些地區的實際控制不斷加強。

  雖然明朝後來又丟了交趾,丟了遼東,但雲貴還是一直牢牢控制著。

  但這些地方依然有很強大的土著,在大明二百余年裡,西南的土司也爆發過數次大的叛亂,雖然最終平息,可這些地方土著力量依然強大。

  要如何更有效的控制這些地方?
  在劉鈞看來,只有一個最好的辦法,那就是移民。不斷的移民過去,當漢人的數量達到一定比例,甚至超過土著後,那麽就如千百年來一樣,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漢人同化這些土著。

  為了這些,劉鈞堅定不移的推行著這次的契稅收取,誰敢抗稅,誰就將被殺一儆百,絕不客氣。

   感謝山青盈、套娃、大貓貓眼諸位的支持,謝謝大家!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