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新式車輛
轉眼就過了四年正月十五,駐扎閩粵交界處的明軍即將南下廣東。分布在廣東廣西境內的各路細作和暗探也送回了情報:孔四貞要發兵救廣州;湖廣張長庚也會派遣部分兵力進入廣東。目前廣州清軍兵力為滿蒙八旗一千五百人馬,漢八旗三千,綠營一萬兩千,尚可喜又緊急動員,臨時擴招了八千綠營,並征集了三萬民壯。至於雲貴那邊,由於距離太遠了,細作和特工人員的情報一時無法送回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吳三桂肯定不會出兵!
此外,王新宇還得到了一個勁爆的消息:尚之信有意把十三格格送過來!
“尚可喜的十三女兒,那可是廣州城有名的大美人啊!”王余佑大笑。
王新宇搖了搖頭:“可是尚可喜名聲太臭了,若是納了他的女兒做小妾,本藩豈不是對不起當年廣州城冤死的八十萬軍民?他的女兒只能賞給麾下的功臣。”
陳永華笑著道:“尚可喜固然可恨,不把他千刀萬剮難解心頭之恨,可是他女兒卻善良溫順,又長得貌美如花,就算大帥納了當妾,也沒什麽!若是大帥不要的話,那就給延平王當側王妃吧!”
鄭聰瞪大了眼睛:“真要讓本藩納尚可喜的女兒啊?”
王新宇大笑:“又有什麽不可以的!”
“孔四貞能調動的兵力,也就是她和孫延齡的五千人馬。如果她擴招綠營,以廣西的實力最多還能擴招三千綠營,一萬民壯。”陳永華岔開了話題,繼續分析情報。
白顯忠想了下問道:“孔四貞不是還掌控著通政司衙門?雖說比不上以前我們的錦衣衛,但是這個機構也有好幾萬的暗探、細作和刺客,孔四貞要是把這些人組織起來,也是一支不容小覷的軍事力量吧?”
曾養性哈哈大笑:“通政司也就相當於我們當年的錦衣衛,規模還沒錦衣衛大。你們聽說過錦衣衛能上戰場打仗的嗎?他們刺探情報,搞一下暗殺可以,真的面對面交鋒,通政司和錦衣衛一樣,都起不來任何作用!”
孔四貞是個特務頭子,順治死後,孝莊組建的通政司其實就是密奏處,是貫穿了整個清朝的特務機構。後來雍正建立的粘竿處可以媲美錦衣衛,可惜粘竿處只不過是曇花一現,雍正死後,乾隆就廢除了這個特務機構,只剩下孝莊創建的通政司一直保留到清末。清朝之所以不願意組建太大規模的特務機構,是因為錦衣衛名聲太壞。
其實錦衣衛不僅是明朝的特工機構,還是廉政反貪機構,正因為限制了文官的權力,才被文官黑得體無完膚,結果崇禎自廢武功,削弱了錦衣衛,才導致明朝滅亡。
清朝一開始沒有專門的特務機構,動用的細作力量分別為晉商八大家自己的細作,以及范文程在關內布置的各種眼線,其實都是一群漢奸在給他們做事情。滿清入關之後,順治組建的十三衙門是一個特務機構。後來順治死後,孝莊廢除了十三衙門,組建了通政司,康熙也利用通政司暗中積蓄力量對付鼇拜。
通政司同明朝的錦衣衛相比,不僅規模小了很多,而且沒有抓捕的權力,通政司的戰鬥力還比不上錦衣衛。
所以說,孔四貞的通政司根本不足為懼,她能動用的只有廣西兵力。
陳永華卻說了句:“若是孔四貞組建廣西土司的狼兵,那些兵戰鬥力強悍,正面野戰能力比不過我們,但守城戰的話,廣西土兵就不容小覷。”
廣西土兵的戰鬥力相當強悍,尤其是單打獨鬥能力。守城戰中,單打獨鬥能力強悍就十分重要,因為大型雲梯車一次只能送上幾十人就會被火箭和火油燒毀,若是這幾十人不能在城頭站穩腳跟,那麽一架耗費了大量人力打造的大型雲梯車就白白浪費了。
王余佑指著地圖道:“我們可以讓白文選從安南出兵;我們自己在瓊州的軍隊也渡海對廣西發起攻擊,即可牽製孔四貞!讓她的土兵不能去廣州!”
“對!”王新宇點了點頭,“我們擁有海上實力,可以多管齊下,讓孔四貞應接不暇!這樣孔四貞的人就不能安安穩穩進入廣州!”
擁有製海權,在作戰中可以說是佔盡了主動。因為大軍通過海運調遣的速度遠超過陸上行軍速度,甚至比騎兵對步兵的優勢還要大!因為通過海上運輸攻擊對手弱點,就相當於自己只不過是一線作戰,可是對手卻要做多線作戰的準備!
從海上登陸攻擊,可以調動對手,讓對手疲於奔命,自己還能尋找機會,集中兵力消滅對手;若是對手處處設防,每一處都修建炮台,那麽對手耗費的成本要遠高於自己!這就是製海權的好處。
“終於又回來了!”瓊州海口碼頭,坤興號郵船在碼頭上停靠下來,方以智走下舷梯。
方以智本來當了瓊州知府,在瓊州升為省之後,方以智又成為瓊州巡撫。後來明軍攻下了江南,方以智又被調任擔任浙江巡撫。去年的時候,方以智去了大金沙江口入京面見永歷皇帝。離開瓊州兩年了,方以智又一次踏上瓊州的土地。
剛剛踏上陸地,方以智就愣住了:離開瓊州兩年,這裡變化真大啊!原本通往碼頭的簡易石板路已經變成了整潔漂亮的水泥路,水泥路的兩邊栽滿樹木,樹蔭遮天蔽日,即使是炎熱的夏天走在水泥大道上也不會覺得炎熱。不過就是有一點,據說若是台風來了,這些樹都要重新再埋進地裡,還要砍掉一些枝葉,否則再種回去就死了。
方以智雖然是哪個年代的讀書人,而且也是東林黨人,但他並非明末的酸儒,相反的,方以智還是一個科學家,在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他對這時候出現的這些新生事物一點不排斥,反而十分支持。
整潔的道路,周圍林立的建築物已經是令人驚歎了,可是最令方以智驚歎的是通往碼頭的兩根軌道!
方以智走到軌道跟前,只見這軌道鑲嵌在水泥路面中。方以智以前不是沒有見過軌道,在瓊州很早就有軌道車了,可是那是木頭的軌道。而現在看到的軌道是黑色的,而且表面十分光滑,看起來像是鐵做的。於是他彎下腰來撫摸了一下軌道,發現其實還是木頭的,只不過在木頭外麵包上一層鐵皮。
“這得多少鐵啊!”方以智倒抽了一口冷氣。
雖然只是木頭軌道外麵包上一層鐵皮,可是方以智知道這些軌道是從瓊州深處的山中引出來的,還聽說瓊州修了環島軌道路,可以通往每一座城市。那麽長的軌道路,那需要多少鐵皮來包裹呢?這說明鐵產量有多高啊!
“大人,車要來了!”邊上的隨從提醒道。
碼頭外面響起了一陣車輪撞擊軌道的鏗鏘聲,一輛兩匹騾子拉的軌道車緩緩駛來。因為軌道和軌道之間有縫隙,就算是包上了鐵皮之後,鐵皮和鐵皮之間也有縫隙,所以車輪碾過縫隙會發出鏗鏘聲。
騾子拉的軌道車在方以智面前停下,這輛車十分龐大,寬度有一丈寬,高度大約在一丈三尺左右,扣除了下面車輪和底盤的三尺高度,車內有一丈高。車的長度也很長,大約有五丈長!那麽大的車輛,這簡直就是一艘在陸地上行走的船了!
可是那麽龐大的龐然大物,居然只需要兩匹騾子就能拉走。
方以智彎下腰來,仔細看了看這輛車的輪子,只見這輛車一共有八個輪子,其中以四個輪子組成了一個木頭架子,輪子是全部鐵製造的,固定在木頭架子上,輪軸也是鐵的,在輪子和木頭架子之間還有鐵製的彈簧,估計是用來減少震動用的。
那種木頭架子,其實就是王新宇發明的轉向架。最初打算先造四輪車,後來考慮到四輪車子運輸量太小,很快就會被淘汰,所以直接製造出八輪車,使用兩個轉向架連接車廂。在將來蒸汽機發明之後,木頭轉向架將會改成鐵製轉向架,而且車廂也會加大,同時木頭軌道會全部淘汰,全部換成鐵軌。
車廂是木頭和竹子混合製造的,車廂下半部分是木頭製造的,上半部分采取了透風,涼爽的竹子結構,車頂又是可以防止滲水的木頭製造。車兩邊開了窗戶,不過沒有玻璃窗,都是透風的木格窗戶,可以拉上去,也可以放下來。
“大人,這是您的專車,請上車吧!”擔任瓊州運輸任務的伊爾根覺羅說道。
蒙八旗俘虜伊爾根覺羅已經改成了漢名,叫張世超,而且入了漢籍,由原來的二等人升級為一等人。
方以智點了點頭,踏著從車門延伸下來的木頭台階上了車。
走進車內,只見車內布置得十分豪華,地板都是木頭的,車門進來一點有一間衛生間,邊上還有洗臉池,擰開銅的水龍頭,裡面可以出水,十分方便。據說在車頂上有水箱,可以給車內供水。
往前走幾步,出現一條長長的過道,一邊是窗戶,另外一邊是一間間房間。
一名衙役打開其中一間房間的門,裡面是一間不小的房間,內有一張竹子和藤做的床鋪,可以躺三個人都很寬敞,另外一側是一個行李櫃和一張藤椅,窗邊是一張小茶幾。這間房間不用說也知道,是專車高級官員的臥室。
方以智把行李放在行李櫃中,又走出房間,穿過走廊,眼前出現了一間客廳。
客廳內擺著餐桌和會議桌,邊上放著竹框架的藤椅,客廳的一邊是廚房,裡面還有幾名夥頭兵忙碌著,正在準備午餐。
不知不覺之間,車動了。趕車的士卒揮動鞭子,趕著騾子行走在軌道中間。雖然車在走動的時候發出鏗鏘鏗鏘的聲音,但是行駛十分平穩,桌子上放著水杯,水杯裡面的水居然紋絲不動。
車離開碼頭之後,方以智看到自己的右側還有一條軌道,同自己的軌道是平行的,不斷有騾馬拉的車子從對面駛過,大部分的車子上都滿載著鐵礦石,偶爾還有一輛滿載著士兵或者平民的車輛駛過。
“那種是客車,一輛車可以運載一百余人,只要兩匹騾子就能拉動。”張世超指著對面駛過的一輛客車向方以智介紹說。
“兩匹騾子就能拉一百多人?真是太令人震驚了!”方以智大吃一驚。
“一百多人其實也不重,大人您看那些拉鐵礦石的車子,都拉了好幾萬斤啊!也不過四匹騾子就能拉走。”張世超道。
方以智仔細觀察對面的軌道,車子已經離開碼頭區,對面的軌道居然是鋪設在一堆碎石頭上面!碎石頭上還有一根根橫著放的木頭,木頭上面才是兩根軌道。兩根軌道中間,木頭和木頭之間鋪設了木板,蓋住了碎石頭,用來方便騾子行走。
“真是奇跡啊!”方以智感歎道。他知道這時候東番正在研究蒸汽機,若是蒸汽機問世,用蒸汽機牽引這種車子,那不是可以自動行走了?
張世超又說道:“現在改進了軌道,本來是人力推動的車子,都在木頭軌道上鋪設了一層鐵皮,而且地面加上了碎石頭,承受重量能更大了,又用騾子拉車,就能省出了很多俘虜。省出來的俘虜都去當兵了。”
改進了運輸鐵礦石的軌道和軌道車之後,不僅可以節省出很多人手,而且還能行駛客車,使得這種軌道車變成了瓊州島上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
據說平民乘坐客車是要花錢的,從碼頭坐到海口城是一塊銅板;從碼頭做到瓊州府城是兩塊銅板。如果坐得更遠一點的,那就更貴了。另外還有一些內設床位的臥鋪車,可以乘坐那種車長途旅行,當然乘車的價格也更貴。
不用說也知道,這些軌道車是王新宇的發明。可是事實上,軌道車在這個時代並非是東方才有的新事物,在遙遠的歐洲,英格蘭早就有了木頭軌道車,當然了,英格蘭人的木頭軌道車遠不如這種軌道車先進。
“若是這種軌道車能普及,那麽在沒有河流的地方也能運輸大量貨物啊!”方以智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