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國子監招生分部
他長孫無忌,當朝國舅,已經有多長時間沒有遭受過這樣的羞辱了!
真是想想就氣得要命!
氣的他連動彈的想法都沒有,都忘記了。
他完全沒想到,今天的見面居然會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他不只是沒能給沈安一點教訓,讓他夾起尾巴做人。
反而被他將了一軍,沒能迅速的找回場子。
剛才在竹林裡的時候,他對沈安就是半信半疑的態度,之所以一開始沒說話,也是不知道如何處理此事。
一直到聽了沈安在竹林裡的發言,長孫無忌才意識到,他邀請沈安上門,是有些衝動了。
太欠考慮,他怎麽會想到,有關長孫無憲的死,內情竟然如此複雜。若是他早就知道長孫無憲那一日竟是和齊王李佑起了爭執才至如此的,他萬萬也不會去把沈安邀請到家裡來。
那日,聽了徐良的話,他還以為,當日造成長孫無憲流放的元凶,就只有沈安一人。
現在看來,沈安的責任確實不大,他說的是有道理的。他的作為也確實是義士之舉。
若是他當真只是說了幾句實情,不過是煽風點火而已,那他長孫無忌還當真拿他沒有什麽辦法。
不智慧啊!
關鍵是,流放長孫無憲的命令是李世民做出的,若是李世民不下決心,沈安他就是再怎麽扇也是無濟於事。
現在想來,邀請沈安的這個決定,讓他陷入了某種被動之中,若是沈安真的氣急敗壞,把這件事鬧到宮裡,他還真是有些掣肘。
至少臉面上不好看,更何況,讓他的各種講說這麽一攪合,長孫居然把最重要的事情給忘記了。
起初,觸動他見一見沈安的那個原因,並不是為了給長孫無憲報仇雪恨,而是沈安和李治的交好。
他是個權臣,他最感興趣的,始終是朝堂上的爭端,李治也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孩子。
在他身邊晃悠的人,必須是相當可靠的,還要是正直的人,當他聽到沈安的種種怪異舉動的時候,他瞬間就緊張起來。
總覺得,沈安的所作所為,充滿了一種機靈詭詐之感,這樣的人,若是時常在李治身邊晃蕩,若是把他帶壞了,可如何是好?
所以,他這次邀請沈安,關鍵就是想看看這個少年資質究竟如何,並且警告他,在晉王的身邊一定要謹言慎行。
順便再打聽一下,他們經常混在一起,都在乾些什麽。
結果現在可倒好,想問的事情是一件也沒有打聽著,反而是被他給帶歪了。
這個小娃娃,當真是個危險人物!
長孫拂袖,今後,對他的行為,一定要多多關注,他還就不信了,時間長了,找不到他的把柄。
…………
老師傅在上面搖頭晃腦,座位下面,一幫小娃娃,各玩各的,並沒有幾個人在認真聽講。
其實,在大唐,學生能不能成才主要依賴的並不是國子監,縣學等各種等級的學校。
並不是教育水平不好,也不是師傅不盡心,主要是學生們並不把在這樣的地方學習,,當成是個非常榮耀,需要勤懇刻苦的事情。
與後世不同,大唐的入仕之路,想要一塊敲門磚,絕對不是學習好就行了。
自大隋開了科舉制度之後,貞觀年代科舉也是一條重要的取仕途徑,但是,每次錄取的人實在是太少,左不過十幾人,剩下的人就完全沒有當官食祿的可能。
皆是因為,這個年代的科舉制度還很不完善,也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以至於,只有那最頂尖的人才,才能進入朝廷序列。
剩下的沒考上的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完全不似後來鄉學、縣學、鄉試,縣試層層鋪展開,晉升的層級非常多,經過層層選拔,各種等級考試之中的優勝者,都有專門的名稱,也都有官做。
只有這樣制度完善,等級明確的科舉,考生們考中的希望才更大些,所謂寒門士子,鯉魚躍龍門的可能才更大些。
可是在貞觀這個年代,還沒有這麽美好的事情,所謂選賢任能的范圍並沒有那麽寬廣。
能夠入朝為官的,大多數還是靠著家族的蔭萌,有世家大族推舉出來的得意後生,也有當朝貴戚的親信後輩。
有世襲,也有推舉,當然,這些人也是可以參加科考,取一個正式的功名的。
相比那些距離朝堂十萬八千裡的普通學生,他們考中的可能自然是大出了好幾成。
所以,相比在國子監這樣的地方學習,各級生員學習各種經史子集,主要依靠的還是家學淵源。
家裡的人有文化,他們也就有文化,家學若是不成就,就是來上學也沒什麽大用處。
學的再好,沒有人推薦,你也很難進入朝廷。若是家裡有爵位要繼承,就算能力一般般,也無所謂。
照樣可以承襲家裡的爵位,步步晉升,完全沒問題。
所以,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國子監裡的學生,並沒有幾個是真的認真學習的。
當然,這並不代表學生們的學習都不好。個人都有個人的門路,主要依靠的都是家學的教育。
在國子監,有的學生就只是來混一混,並沒有真心打算好好學習。這樣的人有很多,諸如李治、蕭顯都是這一類人。
反正,他們也不必擔心以後沒有好差事做,尤其是李治,他在內宮也有師傅教育,還有師傅專門到王府給他上課。
他來國子監報到,只是想來找朋友玩耍而已。
李治把禿筆卡在耳朵後面,東張西望。他這副德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應該說,自從他來到國子監上課,他就沒有一天是老實聽課的。老師傅也習慣了,同學們也不會在意。
只要他不影響別人上課,誰會去招惹晉王殿下,吃飽了撐的嗎?
招生。
招有錢的學生。
閑來無事,李治的頭腦中反反覆複回蕩的都是這句話。李治也是個壞事樂,只要有熱鬧就想摻和。
沈安說的太對了,既然都是招學徒,為什麽不先從朝廷貴戚家的子弟下手呢?
眼前的諸位同學,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看看,能夠坐在這裡的人,皆是非富即貴,連仔細甄別的工作都不需要做,一逮一個準。
問題是,如何才能讓他們對學習製作炸彈有興趣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