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殘明虎嘯》第235章 李漁和李玉
  第235章 李漁和李玉

  卻說這事最先在浙江傳頌,引出了一代才子李漁來,喜好戲曲的李漁感動之余,決定寫一部反應此事的劇本傳唱。

  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李漁從家鄉出發,直奔義烏,訪問鄉民等人,也難免詢問當地士紳,在義烏一住就是一個月。

  這天正要回家,迎面碰到一個年級相仿的士子打扮之人,神情風采讓他覺得可親,但卻一看就知道這不是本地人士。

  細心觀察後發現對方在做跟自己相同的事,好奇之下上前抱拳道:“兄台請了,小弟金華府李仙侶,草字謫凡,不知兄台是.”

  那人一怔,隨即大喜,馬上拱手作揖道:“竟是蘭溪謫凡兄,小弟李玉,南直隸吳縣人,草字玄玉,因聞平江侯壯舉,顧來此詢問當日狀況,欲做一曲本子傳唱,不意竟遇到謫凡兄,不知兄來此是.”

  李漁少年成名,十五歲中五經魁而得到秀才的身份,當時江南各地讀書人誰人不知,可他又是命途多舛,竟是連年考舉人皆不能中第。

  可他又是幸運的,不是什麽人都可以名傳青史的,他的大名在後世不僅流傳在中國,更是傳向世界,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中國第一個戲曲理論家,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而李玉在明末的聲名並不遜色與李漁,中國戲曲有北詞南曲的區別,李漁是南曲的一代宗師,而李玉卻是北詞的大師。

  兩人不僅名字接近,連名號也接近,李漁被稱為笠翁,李玉則號為一笠庵主人,他出身低微,父親是大學士申時行的家奴,使得他不得參加科舉。

  但李玉同李漁一樣少年成名,不過他出名的不是文章經濟,而是戲曲話本,此時的他已經寫下多本戲曲話本流傳坊間,同樣喜好戲曲的李漁自然聽說過對方的名聲。

  大喜過望的李漁急忙作揖道:“竟是玄玉兄當面,兄年長仙侶一歲,叫小弟字便是,可不敢叫兄台啊。”

  世上的人總有一些不嫉妒別人,而是尊重對方的存在,這正是所謂的文人相重,就像李白遇見杜甫一樣,對這名聲不顯的年輕人引為知己,大為看重。

  李漁遇見李玉,兩人相談甚歡,原本打算回去的李漁決定暫時不歸,留下來跟李玉探討劇本,兩人如癡如醉竟是廢寢忘食。

  最後李漁邀請李玉同歸,回到金華府共同寫這本戲曲,李玉當場答應,兩人都出身貧寒,但李漁如今生活還算無憂。

  金華府的治所在婺城,李漁雖在三年前再次落第,可結識了當時任婺州司馬的許檄彩,被他引薦給金華府知府朱梅溪,三人交情極好,互相欣賞,又做了許檄彩的幕僚,日子過得還不錯。

  兩人回到婺州時已是四月初,江南的春天溫暖濕潤,更是讓人文思泉湧,已經有了腹稿的李漁,在和李玉探討推敲後不久,兩人就共同完成了劇本。

  可要想傳唱必須有戲班啊,此時的李家班還沒創建,江南最好的戲班都是有錢人家的家班,最出名的是南京城的阮大鉞家的戲班子。

  阮大鉞才華橫溢,可人品卻被士子們唾棄,他是魏忠賢一黨的,崇禎登基後阮大鉞就被革去官職,賦閑在家。

  阮大鉞也是明末一代戲曲大家,他家的戲班演出的許多曲目就是他自己寫的,即使是當時極為厭惡他的複社名人四公子,也對他戲曲上的才華大為讚賞。

  阮大鉞為了巴結複社諸位,經常接受士子們邀請他家戲班的演出,可人們對他家戲班讚賞之余,還是詬病他的人品,這讓他恨得牙癢癢卻無可奈何。

  當然歷史上因為崇禎死後南明建立在南京,他是得到翻身,也揭開了他報復複社的序幕,明末四公子恐怕除了侯方域,因為其父侯恂當年對阮大鉞有恩,未被死命報復外,其他三位都是被害的顛沛流離,方以智甚至連名字都改了才逃過毒手。

  話說二李欲要傳唱戲曲,可苦於無人無錢,知府朱梅溪建議道:“謫凡不若上金陵,找梅村試試。”

  李漁聞言大喜,他不僅認識吳梅村,兩人還交情不薄,只是一個字南京一個在浙江,少了聯系罷了。

  於是朱梅溪讚助銀兩讓他兩去南京,正好端午節這天到吳梅村府上,見到舊友來訪,吳梅村自然喜出望外,熱情地接待他們。

  席間說起劇本,吳梅村大感興趣,三人飯後到書房討論,對這劇本大加讚賞的吳梅村當即請來陳貞慧冒辟疆等人,幾人決定請人排演。

  陳貞慧突然開口道:“駿公兄何不請平江侯府上一觀呢,雖說平江侯外出未歸,以駿公跟他家的關系,侯府一開口,金陵城最好的戲班子還不手到擒來啊。”

  吳梅村沉吟一會兒,搖搖頭說:“不妥,此事本是宣揚繡虎祭奠戰死之英靈的,若是平江侯府參與進來,會讓人多嘴說這是邀買人心啊,不得不防小人作祟。”

  冒辟疆點頭道:“此言甚是,只是駿公兄忘了,平江侯可是在勳貴中人望極高啊,此事可邀請勳貴們參與啊。”

  “對呀呵呵呵.讓我想想,那些勳貴有錢又跟繡虎交好.”

  吳梅村一拍大腿,開始算計起南京的勳貴,住在南京的勳貴並不多,大部分當年在靖難之役後,成祖遷都隨著去北京了,皇帝為的是就近看住他們。

  大明開國之初,這些勳貴的能量可不是一般的大,心高氣傲脾氣暴戾如朱高煦都無奈他們,朱棣自然不會放著他們在南京逍遙。

  現在他們是沒脾氣了,自從土木堡之後,除了世鎮雲南的沐家,和英國公家族,還出過有能力的勳貴不多了,歷代皇帝也曾冊封過勳貴,可一兩代人就敗落了。

  沒了權利只知道玩樂的勳貴,跟滿清的八旗子弟沒兩樣,在南京更是如此,加上六大公爵除了魏國公還在南京,其他的五個全部都在北京,可魏國公可是被朱棣厭惡的,若不是那是他皇后的兄長,這個爵位早就被取消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