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殘明虎嘯》第20章 招兵
  第20章 招兵
  崇禎滿意地點點頭,和徐光啟商量著兵部哪裡合適,到了這時徐光啟如何不知,皇上心意已決,想了想建議先在南京兵部呆著,那裡不顯眼,也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果然朝堂上宣布後,雖有人反對,但大多數官員都不在意,只要不來北京城搶位置,皇帝愛給誰封官給誰封去。

  聖旨到了松江府才八月份,因是奪情陳子強可以上任,但松江府誰不知道南直隸的兵難搞,根本就是針插不進去,水潑進去的地方。

  幸好他有個好老師,早就幫他想好了辦法,去信跟魏國公商量,衛所軍讓出一處屯田處,四十九衛編制不變,讓陳子強在南京自己招募士卒訓練。

  當然這也和皇帝溝通過,卻是另一套說辭,不能說魏國公不肯讓出軍隊,而是說衛所兵不堪用,不如重新訓練一支,畢竟是皇上親自命名的軍隊,要的是日後能夠戰陣殺敵用的,不是那些花架子的裝飾。

  崇禎六年九月初九,沒有提前結束守孝的陳子強,孝期滿後來到南京,從魏國公徐弘基手中接過鎮海衛一個千戶所的管理權。

  鎮海衛位於太倉州,弘治年間隔常熟,嘉定,昆山三縣建立太倉州,正是五軍都督府管轄的衛所之一。

  徐弘基字不可能給他好位置,給的是嘉定縣的地盤,此處雖是文風鼎盛,但經濟繁榮不及常熟,昆山。

  陳子強不以為意,不會跟魏國公去糾纏,笑眯眯地接過印鑒等物,告別後回頭就走,來到南京六部簽到後,就去戶部領銀子。

  南京宮城在上元縣,一府兩縣是南京城的特色,以秦淮河為界,一邊是江寧縣,一邊是上元縣,紀家背靠鍾山面臨秦淮河,正是在上元縣。

  靦腆的小男孩想了很久,才被吳宜松催著去拜見了紀青,未婚妻葉曉鸞,比他大四歲長得花容月貌,陳子強早有所聞。

  原來徐光啟看上的是紀青的女兒紀映淮,可是紀映淮自小就很有主意,見陳子強小她三歲就不樂意了,紀青於是為他做媒,訂的是吳江葉紹袁三女。

  要說這葉曉鸞也是明末著名的奇女子,原本的歷史是訂給昆山張維魯的兒子為妻,但在結婚前五日死亡,時間是崇禎五年的十月份。

  也許是在這被改變了吧,葉曉鸞沒死,也沒和別人定親,葉紹袁是天啟年的進士,但為官清廉,家無資產,自小就不富裕,此女卻能以才情名聞南直隸。

  紀青見他上門,大為高興,陳子強守孝草廬,奪情而不任官,已經被松江府人士傳揚開來,紀青自是極為滿意,忠臣必出自孝子,自古皆然。

  明白他出仕了,而且是去領兵訓練,恐怕日後離不開戰陣殺敵,因而說道:“繡虎早點成婚吧,汝兄遠在京城,跟你伯祖母並伯母商量一下,也能告慰汝祖母在天。”

  陳子強一呆,正想拒絕,自己才十三歲,明年也才十四歲,結婚太早了些,但一想這是明末,十三四歲結婚是正常的,況且這是亂世開始了,早點就早點吧,遂答應下來。

  辦理完戶部的手續,陳子強先回家跟伯祖母伯母嫂子等說了紀青的意見,再回到南京城,等到京城的黃得功和登州的孔有德,分別派來的人員到達後才出發。

  陳子龍在京城更早知道聖旨,知道他跟黃得功交好,馬上找上門去,請他派人協助,徐光啟寫信給孫元化,也讓他派人相助。

  孔有德跟他現在是交情深厚,立刻接了這任務,派出毛有順帶著四個親兵南下,黃得功直接讓自己的親兵黃狗子帶三個心腹南下。

  夏允彝周孚遠等幾社人員,也是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親自送著陳子強到嘉定赴任,明末若說朝廷銀錢困難,但民間士紳從來不困難。

  特別是江南在明朝佔了天下稅賦的三分之一還多,崇禎窮的叮當響,陳子強卻不為銀錢發愁,當然這是暫時的,日後開支大了,就靠別人籌集肯定不行。

  還好徐弘基沒有克扣他的屯田畝數,一整個千戶所的屯田,如數交給他,這些都是熟田,不是剛剛開荒的地,產量還是不錯的。

  陳子強對於別的農作物不知,但對兩種地下生長的糧食知道的很詳細,一個是早已被他推廣的番薯,另一個是土豆。

  土豆也是外來物種,雖說後世對它的傳入時間眾說紛紜,但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明確記載著,可見此時已經有人種植了。

  同樣是這時候的人不清楚它的習性,造成低產量,但陳子強知道啊,跟番薯一樣,也是用塊莖發芽進行培育,不同的是土豆不需要二次栽種。

  但土豆需要覆土層更厚,也比番薯需要水分,種植時間在江南一年兩季,分別是春季二月份,和秋季九月份。

  現在已是十月份了自然遲了,但現在他也沒種子,正好趁著這時讓人去更南的福建收集種子,等過了年就可以種植了。

  他還特意交待去的人,順便找找玉米的種子,這東西也是明朝就傳入中國的,而且抗旱,最適宜在北方種植。

  別以為他練兵不要考慮這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士兵吃不飽如何打戰,朝廷自己都入不敷出,這事只能他自己想辦法。

  目前最重要的是招兵,別的沒有明末要當兵的人是不缺的,北方戰亂大量的難民南下,雖有各地官府阻攔,但總有人穿過重重關卡到達南方。

  這些人許多都是缺衣少食的,陳子強沒有大量的銀子,但他有地,很快就召集了兩萬多人,當然不都是士卒。

  他給出的條件是種地活命,每戶人家按丁口分配土地種植,同意安排種植何物,何時種植,上繳多少留下多少,這些都已經算好了。

  他所做的完全是大農場的模式,不是讓分地的農民自主種地,而是集中種植,但按丁口分配土地的份額,多勞多得,不至於造成磨洋工的狀況。

  當然每戶人家必須有人加入他的軍隊,士兵跟百姓的比列是八比一,這算是比較艱難的了,因為那些人不是都能種地的,拖家帶口的總有老人孩子。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