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權臣》第351章 殫精竭慮
  第351章 殫精竭慮
  “丁大人,孝先兄,你們看看紙鈔正式流通,還有什麽疑問嗎?”

  由於在多年間憂心操勞國事,王璿區區三十余春秋,滿臉的滄桑、滿目的世故,華發漸生,唯一令他感到自我滿意的是,他的容顏似乎沒有隨著年齡的老邁,而太過於衰敗。

  很多時候,他曾經輕聲自言自語,是不是由於自己兩世為人的緣故,令自己容顏沒有太大的變化,每每說罷都不禁為之啞然失笑。

  今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在高效的行政機構運作下,大宋的國策發生了一些耐人尋味的變化,京東路實施銀行體制,同步發行以黃金、白銀混合體制的紙鈔,比唐代的飛錢更進一步,紙鈔數額方面有不等額度,算是很大的進步,紙鈔被定名為“皇宋寶鈔”。

  皇宋寶鈔正式頒行天下,取代銅錢為交易所用的貨幣,包抄分為一文、兩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五百文、一貫、五貫、十貫、二是貫、五十貫、百貫之分,京東皇宋銀行不得收支銅錢,紙幣定期進行破損代換,而且是免費進行代換,但朝廷並沒有禁止使用金銀交易,甚至出現了銅質的紀念性錢幣,雖然沒有明確說明可以流通,但上面標有等值的價碼,民間除了收藏外也有人拿出來交易。

  皇宋寶鈔和金銀、銅錢並列流通的日子,就要在今天最後的決斷中裁定,大宋朝廷將在京東,取消正式交易中的金銀、銅錢貨幣,取而代之的是以金銀,做為後盾的皇宋寶鈔。

  這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意味著日後紙幣,將是市面上唯一的合法貨幣,銅錢被徹底取締,成為輔助性貨幣,而金銀自動降為貴重金屬貨幣存在,茲事體大。

  丁謂、王曾二位執政和劉非,來到了王璿的府邸會商。

  “雖然,寶鈔剛剛開始發行,但朝廷已有了充足的儲備來支撐,大可不必擔憂太多。再說,有些時候民間私下交易,還是會用質庫的押票,方便便利,紙鈔橫空出世,首先會得到商人們的擁護。”丁謂思慮再三後,做出了一個明確態度,他已經和王璿綁在同輛戰車上,在態度上必須要明確,因為王璿已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離首相僅一步之遙。

  王璿對丁謂之言,顯然是非常讚賞,之所以丁謂還是他的盟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方的經世之才,對於整個帝國財政也是一個良好的呵護。

  盡管這個時候,劉非等人已有能力擔負天下經濟大任,但他還是覺得丁謂或不可缺,與虎謀皮未嘗不是歷練,何況丁謂並非大奸大惡,反而豁達幹練,與之共事,令人如沐春風。

  他的目光又轉向王曾,問道:“二孝先兄意見如何?”

  王曾爽朗地笑道:“既然丁大人成竹在胸,那在下還能有什麽說的呢!不過,有時候一張紙,的確不能讓人全然放心。”

  很顯然,他雖熱情有期盼,卻無法全然放心。

  劉斐卻淡淡一笑,道:“皇宋寶鈔以金為儲備,早該正式頒布天下了,而不是一路試行。”

  王璿對李長秋報以會意的微笑,能把寶鈔徹底推行天下,真算是了件大心事。不過,王曾、丁謂、劉非三人代表三個不同態度。

  王曾呵呵地笑道:“如此,我也能松上一口氣,稍作甘泉之飲了。”

  王璿風淡雲輕地笑道:“孝先兄想做甘泉之飲,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日,天下紛紛攘攘,越是太平世道,難纏的事情越是難以理順,還是勉力而為之吧!”

  王曾並不為王璿之言而有任何不悅,做為權力欲望極重的他,自然是希望繼續執掌政務,甚至是問鼎首相,不過是王璿的聲譽、權謀壓抑了他的欲望,長久已經養成對王璿深深地敬畏,讓他不敢再有非分之舉。

  而王璿雖然反駁他的甘泉之論,卻從另一個角度,給了他一個明確的信號,他絕不會喪失自己既得利益。當然,他也認為目前朝廷政治格局的穩定還離不開他。

  尤其是在他的主持下,大宋的的經濟,多年來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國內建設上也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他是居功豐偉,這一點朝野上下自有公論,或許他還能更上一層樓。

  “皇宋寶鈔之後,下一件大事,便是甘州!”王曾對財貨並不十分在行,作為參知政事,主要執掌邊務,對邊事極為上心,也是河西戰略最堅決的擁護者,思緒卻已經飛到了西北。

  契丹短期內不可能有大動作,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內政上,他只能忍耐著,盡可能地爭取邊務最大利益,維持整個帝國對周邊恩威兼顧的強大優勢。

  當寶鈔試行逐漸成熟後,他就把河西、還有大理並海外五項事宜的交變提上了議程,且要朝廷做好進入西域的各項準備。

  西南在經濟、軍事控制的條件下逐步改土入流,擴大中央政權的直接控制區域。為此他,已經和樞密院做了軍事上的兵器推演,制定了許多富有爭議的策劃。

  大理做為大宋西南的一個藩國,實際上在大宋南海政策的需要下,已經不需要它的存在,朝廷也已經完成了對大理的最後軍事準備,就看大理王識不識像,要富貴還是垂死掙扎了。

  因為,大宋對交趾的最後征服,必須要大理劃歸大宋版圖,這樣才能形成南北夾攻、海上登陸的大包抄。

  而且,為了王璿把吐蕃全境逐步收入版圖的宏偉計劃,大理國更沒有生存的理由,小國一旦沒有利用價值了,他們的命運只能由天朝上國來決定。

  最重要的就是海外,可以說王邵在去年提出經營海外,他是第一個支持,北方士人竟熱衷海事,令人頗為驚訝。

  不過,一切都是為了直接為大宋經濟和政治軍事所服務,在他看來朝廷恢復漢唐舊疆,是理所應當,開拓海外是保護貿易,他不是迂腐之人。

  王璿對王曾,實在是驚訝不已,不想歷史上四平八穩的王曾,竟有如此進取的思想,實在出乎意料。

  “子正,現在當務之急是收復甘州,摸清西域各國虛實,在契丹側翼扎穩腳跟,征伐大理並不困難,只是海上風浪,確需小心謹慎。

  不僅王璿對王曾之言深以為然,就是丁謂和劉非二人頻頻點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們之所以走到一起,共事那麽多年,便是因為理念相近,都不是保守之人,雖號稱書生,骨子裡卻是實實在在的法家。

  朝廷在經濟上更加鼓勵國內工商業和農業的發展,對於農業而言大力引進南海各國的稻米品種,一些富有經驗的老,農不斷地探索雜交稻種,期望能夠提高糧食的產量。

  在王邵的嘗一下,實際開發嶺南和四川各路的荒地,培育優良品種、高產的農作物,並對先現有農業進行國家財力扶持,凡是率先種植、培育優良品種農作物的農戶,給予減免稅賦和獎賞金錢的鼓勵政策。

  商業上還是執行既定的鼓勵政策,對商船、商隊給予相當程度上的優惠,但朝廷在王璿嚴厲的督促下,在沿海港口設立了海歸人員疾病檢查的醫藥機構,由地方官府管轄,防備海外可能的疫病。

  相比農業和商業,在工場業上給予的支持最大,相對而言還不成熟的工場業的發展、實際上是發展國力最有力、最直接的動力,沒有全面、可靠的製作業,國家根本無法應付大規模的危機。所以在王璿的全力支持下,各地工場業發展很迅猛,很多新式的技術給推廣應用,但王璿對仍舊持謹慎的態度,在限制一些太超前的商品下,非常關注產業結構的合理性,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延緩經濟危機的到來。

  朝廷在內政方面做了不懈地努力同時,對官僚體制雖很少觸碰,政策卻也有了較大的調整,隨之而來的是調整性設置官署和官員。

  重新設置宣撫司,河西宣撫司和嶺南宣撫司設立預示著朝廷對西部和海外的關注再次加強,並開始把應對性策略付諸實施,寇準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河西宣撫使,嶺南宣撫司暫無大使,僅設宣撫判官,宣撫司的官階都很高,寇準自不必說,正兒八經的宰相,即便是嶺南宣撫司判官,都是以侍郎官職兼任,也顯示朝廷對兩大宣撫司的重視。

  但是兩大宣撫司並沒有對內政和諸軍調動的權力,而是專門針對於境外事務的管轄和監視。

  嶺南宣撫司暫時處於監控狀態,尚未有配齊班子。但是,在機速司的配合下,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對西南各地進行謹慎而又有節製的滲透,一面扶持土司的利益、一面進行改土入流,恩威兼施、好處和刀劍共用,要土地還是要富貴之間選擇。至於弱小的大理國,雖然憑借目前強大的國力和裝備精良的、禁軍非常容易打下來,但朝廷不想留下欺凌藩國的名聲,一些都要在萬全準備之後,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理由,畢其功於一役地來完成,對於目前全盛的國力和軍力來說並不太困難。

  而河西宣撫司卻見識契丹西部,吐蕃及回鶻,更深層次的任務還有對定難北部的防禦。寇老西被王璿、寇準聯手,限制在地方,同樣給了他很大的權力,以使相掌宣撫使,開疆擴土,足以名留史冊。

  “三位相公,契丹突然南侵,段守轍、郎先、崔平諸太尉陣亡,都堂當值相公已稟明官家,召集三位相公入宮。”

  “契丹.崔平?”王璿一怔,整個人愣了愣,霍地站了起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